人工流产致宫内节育器异位肠管1例

2011-02-10 02:55王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7期
关键词:节育环节育器肠管

王剑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简介 患者女,32岁,已婚。因人流术后6 d,发现宫内节育环异位1 d,于2011年5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5月因平产产后1年在外院行上环术,术中术后无明显不适。末次月经2011年3月29号,于2011年5月12日因停经45 d在外院行B超检查,B超提示宫内早孕、宫内节育器回声。5月13日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未曾取环,亦未见节育环。于5月19日来我院B超检查提示:宫内节育器位置明显偏移,位于右侧宫角而入院。入院时症见:阴道少量流血,暗红色,伴腹部隐痛,偶觉腰酸,余无特殊不适。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肾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及遗传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平素月经规则,4~5 d/30 d,量色质均正常。孕2流1产1存1。

1.2 查体 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0/60 mm 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轻糜,无举痛摇摆痛,宫体前位,偏大,轻压痛,双侧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约48×45×35 mm,前位。外形光整,肌层回声分布均匀,宫腔线居中,内膜厚5 mm。节育环位置明显偏移,位于右侧宫角肌层内。左侧卵巢31×18 mm,右侧卵巢27×14 mm。子宫直肠窝内未见明显液暗区。CDFI:子宫动脉Vp:41.3 cm/s,RI:0.97。X线示:盆腔内见金属节育环影,位置向上移位,约S3水平。胸片:两肺清晰,心膈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均正常。入院诊断:宫内节育器嵌顿,宫内节育器异位。

于2011年5月21日在全麻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宫腔镜下见:宫颈管形态规则,宫腔形态规则,内膜薄,淡红色,宫腔内未见节育环及赘生物,宫角及输卵管开口双侧均可见。腹腔镜下见:盆腔内见少量血性积液。子宫前位,稍大,子宫后壁与肠管粘连,右宫角处可见“O”型节育环已穿透子宫底部,部分嵌顿在肠壁上,并与左侧输卵管伞端粘连。左侧输卵管扭曲,伞端与异位的节育器粘连。左侧卵巢正常。右侧卵巢及输卵管正常。取出异位的节育器后,行肠壁修补术。术后明确诊断:宫内节育器异位。术后常规消炎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2 讨论

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广泛普及的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避孕工具,2002年WHO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已有1.56亿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而我国使用者几乎占世界的2/3。其并发症包括:出血、疼痛、子宫穿孔、感染、IUD嵌顿、IUD异位、带器妊娠、IUD断裂及变形脱落,而其中IUD异位是其较少发生但却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子宫及其邻近器官如肠管、膀胱的损伤。诊断IUD异位可通过B超、X线、宫腔镜、腹腔镜。IUD异位多发生在节育器放置或取出过程中,人工流产术中导致IUD异位比较少见。本文此例为带环受孕患者,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发生节育器异位于腹腔,最终在腹腔镜下取出异位的节育器。人工流产术中致节育器异位的原因有:①询问病史不详细:术前未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手术人员根本不清楚患者有节育器放置病史。②检查不规范:术前未常规行B超检查,术前无法确定宫腔内是否有节育器,以及节育器是否有嵌顿、异位等异常情况。③手术未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手术人员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解剖位置不熟悉。④子宫原因:如妊娠期子宫软,子宫位置过度屈曲或者子宫畸形等。本病例患者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施术人员操作不熟练或者粗暴,在人流术中将节育器自宫腔内顶入腹腔而导致节育器异位于肠管。因此,在手术前做好准备,术中加强手术人员责任心以及操作规范对于避免人工流产术中节育器异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节育环节育器肠管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36例宫内节育环异常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分析
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的因素探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阴超对节育器异位合并宫内早孕的诊断分析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