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2011-04-07 20:30姜玉梅郭军利
关键词:学时理论课政治

姜玉梅 郭军利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姜玉梅 郭军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暴露出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实践教学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原因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较重、实践教学平台有限、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为此,必须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界定,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思考;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的有益做法;整合教学资源,组建教学团队,提供必要的制度及物质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对策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调整、大改革的背景下,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各高校对“05方案”开设的四门课程均调整出一定的实践教学学时,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需分析原因,探讨对策。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益探索

1.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细致周密。《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明确要求,要“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怎样理解这两个学分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大多数高校按1学分等于16学时或18学时为依据进行计算,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学时比例进行分割,专家的看法和各个高校的执行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专家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各门课程总学时为基础按上述比例进行分配,认为在四门课程252个总学时中分配36学时用于实践教学。[1]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划出一定的实践教学学时,并严格纳入教学计划贯彻执行,是立足于实践教学的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现实,提高自身能力;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体现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进度计划,在计划方案落实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程内容及特点进行实践教学的安排部署与精心辅导、过程督促与评价考核。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参观访问,包括参观本地的红色旅游景点、社会主义新农村、高新农业示范区等;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调查的范围涉及大学生自身的热点问题如恋爱、就业、交友、信仰、上网、消费等方面,也有涉及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民养老、农民工、留守儿童等问题;观看大型纪录片或政论片,书写观后感并组织讨论;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组织道德小品的编排和演出;配合“概论课”教学开展红色经典诗歌朗诵;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的个人分散实践活动,如随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营队去贫困地区支教,当家教或是自办补习班、辅导班,在酒店、餐厅、超市当服务生、导购员、收银员,干农活如摘蔬菜瓜果、收玉米、摘花椒、削葱头、农作物授粉等,义务去敬老院及孤儿辅导班服务,参加学校组织的值周劳动如打扫卫生、倒剩饭菜,等等。

3.大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认可与评价较高。一是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关注程度很高。以笔者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为例,在“红色经典诗歌朗诵”大赛上,借由舞台效果及服装、道具、场景,大学生将语言的魅力与音乐的旋律、舞蹈的韵味、书法的畅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道德小品的编排和演出中,从大学校园到老家小院,从城市街头到课堂网吧,从父母亲人到陌生路人,无不是学生们取材的对象;表演中或角色反串或塑造超越年龄段的角色形象,无不惟妙惟肖;网络经典流行语往往脱口而出,幽默诙谐、引起共鸣的同时,无不引发理性思考。二是从个人实践活动的体会来说,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受益匪浅,认为通过实践活动真实地了解、认识和体验了现实生活,有助于自觉形成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认识到了生活之艰辛、赚钱之不易,应该珍惜大学生活,抓紧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识到规则、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增强了正确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自觉性。三是实践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与精神,如耐心、宽容、关心、责任、友善、爱心、感恩、奉献、毅力、坚持、执着等等。四是实践活动锻炼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观察能力、思考创新能力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潜力和创造活力,这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有:实践教学形式仍然比较单一;部分大学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效果不够持久和难以体现。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较重。据统计,多数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任教师普遍教学工作量较重,因而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负责指导和落实每一位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作为学生来说,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素质是一个外在的弹性约束力量,部分学生不感兴趣或不屑于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尤其在以小组形式组织的实践活动中更是如此,在总结和反馈时,部分大学生不善于动脑动手,而是抄袭别人或网络下载相关内容以便应付过关。部分学生只是把这种实践活动当作获得学分的手段和途径,随着课程学习的结束,实践教学活动也随之结束,而不能一以贯之和自觉进行。

2.实践教学平台和载体挖掘利用不够。地域及校本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无疑是最便利的平台与载体。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从而积淀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又由于各个高校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各自拥有的思想教育素材各不相同,比如有些高校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这本身就是一笔宝贵财富;有些高校地处东南沿海,位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有些高校本身就是红色资源的诞生地,等等。即使那些处于相对落后区域、较为偏远城市的地方性高校,可资利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欠缺的是发现的眼光和利用的行动。

3.实践教学所需外部保障性条件较为欠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学校的制度、硬件、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布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各个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予以高度重视,这种重视的现实表现之一,就是加大经费投入;另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学生人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应该达到400:1。作为制约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保障因素,多数高校的两个比例都较低:一是大学生人均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师比。

三 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的对策

1.明确实践教学的界定,大胆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纵观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对实践教学的界定基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基本上相当于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的具体尝试[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和原则”,不能将其理解为“实践中的教学”或“回到实践中的教学”,“实践教学的宗旨就是要分析课程内容体系与其所反映的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课程所包含的社会实践理性及其理论的精神实质。”[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上述两种看法结合在一起应该更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理念与操作的完美结合。

2.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的有益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东北林业大学探索出的“三结合”式实践教学新模式;[4]又如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成功做法就是以班级为单位编排和演出道德小品;再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将校本资源很好地利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5]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成功经验和新颖做法,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范例,值得学习、借鉴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进行创新应用。

3.整合教学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保障。《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要努力创建实践教学的平台与载体,挖掘地域及校本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及主客观条件,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到各个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因而,教学硬件设施的管理、使用与支配要做到资源共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学生工作的领导干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知名校友、知名企业家、知名社会文化人士等可看作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人才资源;学校宣传部、团委、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部门与机构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组织与制度保证;或可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中心。[6]另外,高校各类教育活动如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各类社团活动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相互补充、联手合作,服务于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提高。

[1]石云霞.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标新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12.

[2]张国富,孙金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74.

[3]钱广荣.实践教学所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72.

[4][6]鲁志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环节析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0(4):55-56.

[5]李茂平,阮东彪.校本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2):56.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onsiderationofPracticeTeaching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inColleges

Jiang Yumei Guo Junli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 such as the overload of the teacher ,the inadequate of the finance investment. Therefore, som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upply the material assist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should be improved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teaching practice ;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姜玉梅,硕士,讲师,河西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张掖。邮政编码:734000

郭军利,助教,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委党校,甘肃·平凉。邮政编码:744000

1672-6758(2011)03-0012-2

G641

A

猜你喜欢
学时理论课政治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