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 230例

2011-04-13 15:29田金尧苏改梅郝希才宁夏自治区灵武市中医院灵武750400
陕西中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微调医者错位

田金尧 苏改梅 郝希才 宁夏自治区灵武市中医院(灵武 750400)

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是全国推拿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沈国权主任独创。笔者曾有幸跟随沈老师学习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近年来运用颈椎牵引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 2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230例中均为门诊患者,男性130例,女性 100例;年龄最小 20岁,最大 65岁;病程最短 3d,最长 10年。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肩臂疼痛或手指麻木,颈椎棘突偏歪,椎旁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孔挤压试验(+),可有肌力减弱,肌肉萎缩。X线检查,见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旋转、失稳等。

治疗方法 颈椎牵引:采用颈椎牵引椅,先将患者颈部用牵引带固定妥当,然后调节牵引力的大小,体质瘦者 8~ 9Kg,体质壮实者 10~ 12Kg,时间 20~30min,1d1次,10d为 1疗程。颈椎推拿采用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放松手法:患者坐于凳上,用轻揉的滚法、拿法、一指禅推等手法在颈椎两侧及肩部治疗,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从而加强局部气血运行,促使水肿吸收,为下一步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创造条件。

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患者坐于凳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立于其背后,以一侧拇指顶住患者错位颈椎骨对侧(棘突偏外侧的对侧)后凸之关节突内下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侧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医者托患者头颈部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施加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 10°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头颈旋转运动幅度 3~5°,拇指同时向上向外推冲关节突,即可整复(本法适用于整复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旋转型错位及颈 2、3节段旋转型错位)。

侧卧位下颈椎拔伸旋转微调手法:患者棘突偏凸侧朝下,侧卧于床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立于其头端,以近患者前面之手掌侧拖住患者面颊,拇指桡侧紧扣其下颌支,其余四指则紧扣枕骨外下缘,前臂则包绕患者对侧颞部,另一手拇指自外后方向内后方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对侧后凸之横突后结节。医者双手协调,先将患者头颈纵向拔伸片刻,并慢慢向患侧旋转至 15°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头顶旋转运动幅度 3~5°,同时拇指向前向内顶推横突,即可整复(适用于整复颈 5、6以下节段旋转型错位)。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明显减轻,恢复正常工作生活,3个月随访无复发;有效:主要的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及阳性体征无改变。

治疗结果 本组 230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 1~2疗程后,临床治愈 150例,显效 50例,有效 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 95.7%。

典型病例 王某,女 30岁,公司职员。患者右肩疼痛麻木 3个月,逐渐加重。查体:颈部肌肉痉挛,颈 5-7棘旁右侧压痛,放射痛。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右上肢臂丛牵拉试验(+),右肱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减弱。霍夫曼氏征(-),颈椎 CT片侧位示生理曲度变直,C5-6椎间隙变窄。斜位片示 C5-6椎间孔变小,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通过颈椎牵引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 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麻木消失,两个疗程后疼痛消失,临床治愈,嘱患者颈部不易受凉,坚持做颈椎保健操,随访 1年未复发。

讨 论 颈椎病有两种概念;一是广义来说,颈椎病是由于劳损引起维系平衡的肌力失衡,或椎间盘突出,退变导致颈椎骨关节结构紊乱,损害到从颈椎椎间孔发出的颈神经,臂从神经,相邻的交感神经和穿越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甚至压迫椎管内的颈髓,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的统称。其中,包括急性斜颈、寰枢关节错位、颈椎钩椎关节紊乱、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退变、椎曲紊乱综合征、颈椎管狭窄症、颈胸枢纽关节交锁症等。二是狭义来说,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变、椎曲紊乱综合征。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纠正已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解剖关系和功能,作用机制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纠正寰枢椎及下段颈椎半脱位,减缓其对交感神经纤维的压迫,牵拉与刺激;使椎间隙增宽,负压增大,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外突力,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复位,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增大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挤压得以缓解,松解神经根和关节囊的粘连;促使水肿消退,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与神经根,交感神经传出纤维间的位置关系,起到减压作用;拉开被嵌顿的小关节囊,纠正小关节错位;拉长颈椎管纵径使迂曲的颈脊髓和椎动脉得以伸展,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使迂曲、皱褶或钙化韧带减张,减缓对脊髓及脊髓动脉的压迫;由于纠正了颈椎的异常改变,缓解其对交感神经传出纤维的刺激及压迫,使交感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缓解了头痛、心前区痛,胸痛,背痛与肢体痛,进而使椎基底动脉供血正常,缓解头晕,睡眠障碍及记忆力减退等。

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作用的点集中于需调整椎体的棘突、横突、后关节、椎弓板等部位,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相邻椎体关节的影响,同时作用点的集中并且直接,使得所要使用的调整力也大大减小,避免了用力过度可能造成肌肉的损伤,使得调整的力度,被调整部位及调整幅度能更容易控制,更精确。避免了以往长杠杆手法带来的不安全性可以在坐位或卧位下进行手法治疗,患者容易接受,治愈率高,应用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时,不以是否发出弹响声,棘突排列是否恢复整齐为依据,而应以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或消失作为评判手法成功与否的标准。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的应用是通过运动节段空间序列的调整,为神经,血管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内环境,从而阻断疾病的病理循环链。从手法安全性角度出发,提倡以最轻的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动运动幅度,最小的关节操作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时,即使是几个毫米的节段位移,就可使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缓解。是否需要节段调整,需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1]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4.

[2]沈国权.推拿微调手法治疗脊柱疾病进展(二 00五年继续教育讲义)[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2005:26-44.

[3]马奎云.颈源性疾病诊断治疗学[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53.

[4]刘洪波,沈国权.沈国权与脊柱微调手法[J].按摩与导引,2007,23(9):4.

[5]沈国权,丁季峰.滚法推拿[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1):28-29.

猜你喜欢
微调医者错位
乐海乐器“微调轴”研发成功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有趣的错位摄影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灵活易用,结合自动和手动微调达到好效果 StormAudio ISP 3D.16 ELITE/PA 16 ELITE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隐显结合 听读辩证——高职高专听读模式教学方法与实践的总结、理论适用及模式微调
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