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痛经的进展

2011-04-13 15:29聂永利审校天津市大港区中医院天津300270
陕西中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五灵脂来潮延胡索

聂永利 审校:赵 蓉 天津市大港区中医院(天津 300270)

前言:痛经为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人青年妇女较为多见,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经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在这个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其痛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 ,表现为痛证。其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是与经期冲任气血变化有关。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未能引起冲任、胞宫气血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由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便可发生痛经。西医将痛经根据病因不同分为①原发性痛经;②膜样性痛经;③充血性痛经;④继发性痛经四种。临床根据病因不同采用激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总的来说,并不都令人满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家所使用,医效显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经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单纯中药口服;②中药内服外用联合应用;③中医针灸、推拿治疗;④中西医结合治疗。

1 单纯中药口服治疗痛经目前为止是为广大中医界应用最多的方法 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治疗方法各有不同;概括起来可分为 3类①温经活血为主者②侧重于活血者③侧重于调肝者④侧重于补肝肾祛湿,多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分述如下。

1.1 侧重于温经活血的有如下几种 温景荣用温经汤加减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40例,本组用本方加味:党参、蒲黄、阿胶珠、香附各 15g,白芍 20g,川芎、当归、巴戟天、桂枝、延胡索、川楝子、牡丹皮各 10g,山茱萸 12g,吴茱萸、甘草各6g。恶心呕吐甚加清半夏、生姜;腰酸加杜仲、狗脊、川断;血瘀甚去党参,加炙没药、五灵脂、皂角刺、血竭、丹参;气滞加九香虫、乌药、郁金;手足不温、面色苍白加炮姜、艾叶、小茴香;手足乏力、头晕加何首乌、鸡血藤;经前乳胀加柴胡、橘叶、炒穿山甲。1d1剂水煎服;于月经来潮前 7d开始。对照组 36例,用消炎痛胶囊 25mg,每天 2次餐后服;于月经来潮前 3d开始,用至本次痛经消失为止。用 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分别痊愈 22、5例 ,显效 10、7例 ,有效 6、18例,无效 2、6例 ,总有效率 95.0%、83.3%(P<0.01)[1]。

曹俊岩用艾附暖宫丸化裁治疗原发性痛经 30例,于月经前 2~ 3d,用本方:艾叶、桂枝、香附、当归、赤芍、续断、乌药、巴戟天各 10g,鸡血藤 30g。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乳房胀痛加郁金;夹血块加蒲黄、五灵脂。1d1剂水煎服。于月经来潮前 1周开始,1周 3次。 用 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愈 19例,显效 8例,有效 3例[2]。

刘金星用温经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 32例,本方含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制延胡索、桂枝各 12g,酒制五灵脂、生蒲黄 (包)、川牛膝各 15g,制乳香、制没药各 6g,乌药 9g,益母草18g。 1d1剂水煎服;于月经前 7d用至月经来潮 3d,为 1疗程。用 3个月经周期,结果:痊愈 17例,显效 8例,有效 5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3.75%[3]。

李宇用温经养血止痛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50例,本组于痛经(或行经第一天)开始,用加味四物汤:当归、川芎、制香附、艾叶各 10g,白芍 20g,熟地黄、茯苓、白术各 15g,炙甘草 6g。痛甚伴恶心呕吐加吴茱萸、法半夏;小腹坠胀 (或痛连肛门)加川楝子、延胡索;小腹冷痛甚加小茴香、高良姜;小腹刺痛、经血紫黯加炒蒲黄、五灵脂;经少色淡加黄芪、枸杞子。 1d1剂水煎服;用3~6d。 对照组 48例,于月经前 3d开始,用芬必得,维生素 B6,每天 2次口服;用 6d。均 3个月经周期为 1疗程。保持心情舒畅,慎起居,避风寒。 结果:两组分别痊愈 31、23例,有效 15、19例,无效 4、6例,总有效率 92.0%、87.5%。随访半年,分别复发9、20例[4]。

于金凤、王娟、黄春娟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51例,治疗方法:以少腹逐瘀汤加减为基本方:当归、香附、小茴香、炮姜、灵脂、蒲黄、白芍、赤芍、延胡各 10g,川芎、牛膝、官桂各 8g。血瘀甚者加桃仁、红花;寒重者加乌药、吴茱萸、艾叶;伴气虚加黄芪、党参;伴气滞加佛手、陈皮等,经前 7d开始服药至月经来潮停药。每日 1剂,水煎 200mL,早晚分服,连续服 3个月经周期,严重者加服 2个月经周期,经前 2周忌服寒凉生冷之物,随访 1年。治疗结果:治愈 26例,占 50.98%;好转 23例,无效 2例 ,总 有效率 96.08%[5]。

高晓俐用加味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 80例,治疗方法:采用加味温经汤为基本方:当归、赤芍、炒蒲黄、五灵脂、乌药、延胡索各 15g,桂枝、丹皮、麦冬各 10g,香附、川楝各 12g,吴萸、川芎、制没药、炙甘草各 6g,白芍 20g,法半夏 9g。每日 1剂 ,水煎分 2次温服,予经前 5d开始用至行经第 1d。经净后服用乌鸡白凤丸,每次 1丸,每日 2次;归芍调经片(湖南三九南开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每次 4片,每日 2次,服至经前 5d。1个月经周期为 1疗程 ,连续使用 3个疗程。治疗结果 8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 45例,好转 33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7.5%[6]。

韩亚芳、陈佐云用藁本细辛四物汤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62例,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自拟藁本细辛四物汤加减治疗。基本方药物组成:由当归、白芍、生地各 12g,川芎、干姜、苍术、茯苓、艾叶、甘草各 10g,肉桂、藁本各 8g,小回香 5g,细辛2g。手足不温,大汗淋漓加附子 8g。每个月经周期行经前 3d开始服药,每日 1剂分 3次温服,连服 6d为 1个疗程。连续服用 3个月经周期,忌辛辣及生冷。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 ,1次 0.3g,每天 2次,经前 3d开始服 ,连服 6d为 1个疗程。连续服用 3个月经周期。两组均治疗 3个疗程。以 1个月经周期为 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结果:治疗组62例中 ,临床痊愈 54例,好转 7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 98.39%。对照组 62例中 ,临床痊愈 21例,好转 29例,无效 12例,总有效率为 80.65%。两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7]。

1.2 侧重于活血者 王学凤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70例,用本方加减:小茴香 5g,干姜、肉桂、没药各 3g,延胡索15g,当归 10g,川芎、蒲黄各 9g,赤芍、五灵脂各 6g。 于月经前7d开始,随症加减,1d1剂水煎服;用 7d,用 2~ 3个月经周期。随访半年,结果:治愈 38例,好转 24例,无效 8例[8]。

刘昌青用刘氏痛消饮治疗痛经 680例,本方含当归、延胡各 30g,五灵脂、巴戟天各 12g,香附 18g,甘草 6g。 1d1剂水煎服;于月经来潮前 3~5d开始;7~10d为 1疗程。禁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经期禁游泳。用 3个月经周期,结果:痊愈 613例,有效 64例 ,无效 3例 ,总 有效率 99.56%[9]。

李少娟用三散祛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 80例,于月经来潮前 5d开始,用本方:柴胡 8g,白芍、川楝子、蒲黄、五灵脂、香附各 10g,枳壳、延胡索各 6g,甘草 3g,丹参、益母草各 15g。肝气犯胃加吴茱萸、法半夏、陈皮;郁而化热加栀子、虎杖、夏枯草;血块多白芍易赤芍;血不归经、经血量多蒲黄炒碳用。1d1剂水煎服。 本组 80例,用 5~7d,结果:治愈 48例,好转 26例,未愈 6例,总有效率 92.5%[10]。

马秀丽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 88例,本方 (含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王清任《医林改错》方)。随症加减,1d1剂水煎服;于月经前 1周开始,用至月经结束,为 1疗程。禁用其他止痛药。禁生冷、刺激食物。经期避免游泳、泡浴。本组 88例 ,用 3个疗程 ,结果:痊愈 15例 ,显效 34例 ,有效 18例 ,无效 21例 ,总有效率 76.14%[11]。

文妮用自拟通瘀止痛方治疗痛经 52例,本方含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益母草各 15g,牛膝、延胡索、蒲黄、五灵脂各10g,柴胡、香附各 9g。气滞加川楝子、枳壳、木香;寒凝加炮姜、肉桂、小茴香、乌药;气血虚弱加党参、黄芪、熟地黄、阿胶;湿热加黄柏、苍术、金钱草。 1d1剂水煎服;于月经来潮前 1周开始,用至月经来潮止。经净后气滞血瘀用逍遥丸,湿热用知柏地黄丸,用 1周;气血虚弱用乌鸡白凤丸,用 2周。用 3个月经周期,结果:痊愈 38例,显效 10例,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92.3%[12]。

1.3 侧重于调肝者 刘金先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 158例,本方含炒白芍 20g,炙甘草 10g,延胡索 15g。肝郁气滞甚加香附、枳壳、木香;小腹凉、得热则舒加小茴香、吴茱萸、乌药;血瘀甚加当归、川芎、益母草;呕吐加半夏、竹茹、陈皮;腹泻加炒白术、茯苓、炒薏苡仁。 1d1剂水煎餐后服;于月经前 3~5d开始,用至来潮 1d后止。用 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愈125例,好转 27例 ,无效 6例,总有效率 96.2%[13]。

王静用舒肝汤治疗痛经 98例,本组用本方:柴胡 9g,当归、延胡索、香附、醋炒五灵脂各 15g,川芎、陈皮各 10g,醋芍药、蒲黄 (包)各 12g,甘草 3g。随症加减,1d1剂水煎服。对照组 50例,用延胡索止痛片 3片,每天 3次口服。均于月经来潮前 5d开始,用 7d为 1个疗程。用 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分别治愈 56例、14例 ,好转39、22例,无效 3、14例,总有效率 96.9%、72.0%(P<0.01)[14]。

1.4 补肝肾湿法 胡群英用补肾活血湿法治疗原发性青春期痛经 40例,本组用巴戟天、淫羊藿、延胡索、当归、茯苓各15g,桂枝、小茴香、艾叶、川芎、制香附各 10g,白芍 20g,甘草5g,苍术 12g。肾阳虚去桂枝,加肉桂;瘀血甚加没药;恶心、呕吐加吴茱萸、生姜。 1d1剂水煎服。对照组 40例,用芬必得胶囊300mg,每天 2次口服。均于月经前 5d开始,用至月经至。用 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分别痊愈 16、3例,显效 11、10例,有效7、12例 ,无效 6、15例 ,总有效率 85.2%、62.5%(P < 0.05)[15]。

王燕用定坤丹治疗原发性痛经 300例,300例患者全部是门诊病例,采用随机排列表将其分为 A、B、C3组,并以双盲法进行临床观察。 3组所服药品的外形、气味、包装、标签、批号一致,分别以 1、2、3号替代进行双盲操作,A组服用 1号 (定坤丹由人参、鹿茸、西红花、鸡血藤膏、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芩、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等组成),B组服用 2号(定坤丹改变方 ),C组服用 3号 (安慰剂),均由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国药准字:Z14020656.A、B、C3组服药方法相同,每次 1丸 (每丸 10.8g),每日 2次,每个月经周期经前 3d开始服药(空腹),连服 7d(首次或月经周期不定者于行经第 1天开始服药,所有观察对象采取跟踪随访以免资料缺失),连续服 3个月经周期为 1疗程。治疗结果:3组疗效结果比较 ,A组痊愈 10例,显效 33例,有效47例,无效 10例,总有效率 90.0%;B组痊愈 7例,显效 30例,有效 50例,无效 13例,总有效率 87.0%;C组显效 3例,有效37例,无效 60例,总有效率 40.0%,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与 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6]。

2 内服外用联合应用者 孙艳明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 62例,用当归、红花、丹参、五灵脂、延胡索、白芍、甘草、川芎各 10g,三棱、莪术各 6g。气滞血瘀型加川楝子 10g,木香 6g;寒凝血瘀型加小茴香 10g,肉桂 6g;气虚血瘀型加黄芪、桂枝各10g。 1d1剂水煎服,于月经前 3d开始 ,用至月经来潮后 3d。并取穴:关元、气海、天枢、子宫、足三里、三阴交。针刺,留针30min;于月经前开始,用 3d。用 3个月经周期,结果:痊愈 21例 ,显效 24例,好转 15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6.7%[17]。

金焱用附子理中汤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65例,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与附子理中汤:红人参 10g,炒白术 15g,干姜30g,炮附子 10~ 15g,炙甘草 10~20g,每日 1剂 ,水煎 50min,早晚饭后 15min分 2次温服。同时配合艾灸关元、中脘、天枢、中极、三阴交。每日 1次,每次 1h。治疗结果 65例,治愈 45例,显效 18例 ,有效 1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 98.46%。随访有效和无效各 1例,均由于患者不能节制寒凉饮食,导致疗效不佳[18]。

3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痛经 彭亮运用振腹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20例,两组各 20例,患者仰卧,均匀呼吸,全身放松。本组医者坐于患者体侧,右手掌心置于肚脐(神阙穴上)。腕关节带动掌指关节,产生柔和震颤作用于腹部。医者忌憋气,压力不宜过大,频率约 500次/min,每次 20min。对照组手掌静置不震颤 ,其他同本组。均于月经前 3d开始 ,每天 1次;用 3d。 用 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分别痊愈 8、0例,显效10、2例,有效 1、5例 ,无效 1、13例。 长海痛尺疼痛量表评分本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19]。

陈少宗用针刺单穴多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20例比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等多穴组 ,均留针 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 5、10、20、30min及起针后 30、60、120min的 V 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 ,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 30min内 ,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 20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一差别在起针后不久又逐渐缩小。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即时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20]。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 李英杰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痛经 52例,用细辛 10~15g,肉桂、三棱、莪术、吴茱萸、没药、延胡索、生蒲黄、五灵脂各 15g,当归、赤芍各 30g,木香 12g,全蝎4g(研末)。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加熟附子、干姜;腹胀甚加乌药、槟榔;月经量少加牛膝、熟地黄;月经量多蒲黄易碳剂;肛门坠痛加熟大黄炭;血块多加桃仁、红花。 1d1剂水煎服。并用谷维素、维生素 B1片各 20mg,每天 3次;中度用消炎痛 25mg,每天3次;重度用芬必得 300mg,每天 2次;口服。有恐惧(或焦虑)等精神神经症状者用安定等。均于月经来潮前 3d开始,用 6d。月经干净后 ,用艾附暖宫丸 2丸,每天 2次口服,用至月经来潮前3d。 3个月经周期为 1疗程。用 1~2个疗程 ,结果:痊愈 32例,显效 8例 ,有效 11例 ,无 效 1例[21]。

邹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 127例,本组用疏经止痛汤:乌药、香附、川楝子、当归、川芎、炮姜各 10g,白芍 20g,延胡索、五灵脂、炒蒲黄各 15g,甘草 6g。随症加减,1d1剂水煎服;于月经来潮前 5d开始 ,7d为 1疗程。与对照组 73例 ,均于月经来潮时 ,用消炎痛 25mg,每天 3次;布洛芬 400mg,每 天 3~4次 (或酮替芬 20~50mg);口服;2~3d为 1疗程。 用 1~3个疗程 ,结果:两组分别治愈 41、19例 ,有效 68、28例,总有效率 85.8%、64.4%[22]。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痛经为多年来医学界治疗此病的颇为有效的治法 ,中医药多通过温经活血,行气止痛,补肾舒肝等内服或外用,或二者兼并使用,或针灸、推拿等方法均有效地起到了制止疼痛,预防复发的作用,为多年来广为应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中医药对于痛经的治疗虽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首先,大多数的报道停留在临床疗效的观察及统计上,缺乏药物药理的实验研究;其次,采用的中药方剂的种类繁多,新方与老方相比很难体现出先进性,同类方剂作用雷同,且之间缺乏系统的比较;与西药相比,仍存在制作环节复杂,口感差,导致病人依从性差 ,而影响疗效的弊病。时代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温景荣,夏 阳.温经汤加减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0,39(5):9-10.

[2]曹俊岩,郑 君,范宏元.艾附暖宫丸化裁配合整脊治疗原发性痛经 30例[J].广西中医药,2010,33(5):29-30.

[3]刘金星.温经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 32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9,25(9):21.

[4]李 宇.温经养血止痛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50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 ,2010,32(7):52.

[5]于金凤,王 娟,黄春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51例[J].陕西中医 2008,29(11):

[6]高晓俐.加味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 80例[J].陕西中医,2004,25(11):963-964.

[7]韩亚芳;陈佐云.藁本细辛四物汤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62例[J].陕西中医,2011,32(4):447.

[8]王学凤.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 7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6,19(6):30-31.

[9]刘昌青,王到莉.刘氏痛消饮治疗痛经 68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9):538.

[10]李少娟,顾映玉.三散祛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11):2149.

[11]张 胜,秦 竹,熊洪艳,等.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9,26(2):57-58.

[12]文 妮,蒋文生.自拟通瘀止痛方治疗痛经 52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9,22(5):27.

[13]刘金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 158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09,25(10):39.

[14]王 静.舒肝活血汤治疗痛经 98例[J].光明中医,2010,25(7):1185-1186.

[15]胡群英,罗娟珍.补肾活血湿法治疗原发性青春期痛经 40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7):49-50.

[16]王 燕.定坤丹治疗原发性痛经 300例[J].陕西中医,2010,31(3):278-280

[17]孙艳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 62例[J].天津中医药,2006,23(3):224.

[18]金 焱.附子理中汤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65例[J].陕西中医,2010,31(3):

[19]彭 亮,李江山,刘小卫.振腹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63-64.

[20]陈少宗,张秉芬 ,王黎明.针刺单穴多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初步比较[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2004-2005.

[21]李英杰.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 5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18(9):122.

[22]邹 蕊.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70-71.

猜你喜欢
五灵脂来潮延胡索
人参不怕五灵脂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长相思·江水东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镉污染对延胡索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处方探秘:参脂共用之妙
HPLC法测定三香健脾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不同炮制方法对延胡索有效成份影响研究
来潮前为何鼻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