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字幕翻译最佳关联性的缺失及其补缺策略

2011-04-13 16:49雷莺莺胡东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关联性字幕译者

□雷莺莺,胡东平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和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加深, 大量英文电影也作为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被引进中国,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英文电影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该国的独特文化,还让我们认识到不同国家人们的不同世界观与人生观。因此,影视翻译不可避免地成为翻译工作者们一项必要且繁重的任务。而作为影视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字幕翻译这一新兴和特殊的翻译模式不仅成为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本文的研究对象,也成为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研究内容。无论是从翻译实践还是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来深层次地探讨电影字幕及其翻译都显得格外必要。而本文则试图从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最佳关联性缺失的原因和表现等来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及方法。

一、电影字幕翻译的界定

字幕分为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两种。语际字幕也就是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即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原声口语的浓缩的书面译文。”(Neder-gaard-Larsen1993)

二、电影字幕翻译最佳关联性缺失的成因

影视翻译中最常见的通常有配音(Dubbing)和字幕翻译两种。电影的配音是对原电影语言在听觉上的补充;而电影字幕翻译是对电影信息的传递在视觉上的一种补充。

电影字幕翻译与其他翻译相比有其特殊性,会受到时间、空间和文化因素的制约,也正是这些制约因素导致了电影字幕翻译最佳关联性的缺失。

(一)时间因素

时间是指语言和图像的同步配合,字幕必须在和源语话语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时间因素的制约主要包含两层含义:(1)电影的声音或图像所持续的时间;原电影的声音,比如说对话的声音,或者根本就没有声音,只是图片,这些所持续的时间。(2)观众浏览字幕所需的平均时间。观众因自身所受教育不同、理解程度不一,在观看同一字幕时,从看毕到理解,各自所需的时间也是各不一致的,即字幕的显示时间和观众的阅读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屏幕上的字幕停留时间为2到7秒。停留时间过短,则观众根本来不及充分理解字幕所传递的信息,而停留时间过长,则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误与不同步,使观众过多的关注于字幕而非屏幕。因此字幕翻译应尽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清晰流畅,使观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画面,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二)空间因素

空间是指屏幕上所能容纳的语言符号数目,电影屏幕的大小和演员的口型都从空间上决定了字幕的长短和字体的大小。有的学者指出字幕一般不超过两行,大约在30个字符左右,如果原电影演员说话的内容很少,时间很短, 那么翻译出来的字幕也必须简短精炼,要与之相应,即便是较长的中文句子的表达既地道又自然也不可行。因为过多的字幕不仅会占据屏幕过多的空间,有损画面效果, 而且观众在很短的时间里,很难做到既欣赏图片,又浏览字幕,这样便无法用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同样,一个较长的英语句子也不能翻译成一个简短的中文句子, 这样一方面可能会造成重要信息的遗失,另一方面也让观众质疑这样简短的字幕翻译是否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因此,对字幕翻译者来说,字幕的翻译应该做到简单明了,让观众一目了然。

(三)文化因素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其字幕翻译不仅包含了语言层次,还涉及到文化层次,因此电影字幕翻译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它还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众所周知,中外观众文化背景和知识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英语中的很多词语如果直译会使观众无法理解,英文电影字幕翻译尤其如此,因为它不能像小说或其他形式的翻译那样可以有注解,所以字幕翻译一定要简明易懂,这样才能达到传递文化的目的。

电影字幕在时间、空间和文化上的这些特点,制约着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最佳关联性的体现。

三、电影字幕翻译最佳关联性缺失的表现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联名提出的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 Sperber和Wilson认为人们之间交际的最大目的就是对话语过程的认知,找到话语之间内在的关联性,获得最佳的关联效果。他们还指出,关联性取决于语境效果和人类程度:语境效果越大,获取这些语境效果所付出的努力越小,关联性就越强。因此,关联性的缺失也就体现在最大语境效果的缺失和最大认知努力的付出两个方面。

(一)最大语境效果的缺失

语境在关联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关联是一个依赖语境的概念,Sperber和Wilson把语境看作是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推理是在新信息和语境假设之间进行的,话语的相关是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听话者在处理话语所传递的新信息时能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那么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

关联理论认为,认知语境不是在话语理解之前预先确定的,而是听话者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听话者在处理新信息时需要把他与存在于演绎机制记忆中由一系列假设构成的认知语境相结合。

首先,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如果忽略了电影对白内容本身所提供的语境,孤立地翻译一句对白势必会造成最大语境效果的缺失。其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到观众自身的文化知识背景即大语境,不根据观众所习惯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来选择恰当的字幕翻译策略也无法产生最大语境效果。此外,电影字幕翻译与其他翻译形式不同,观众在阅读字幕的同时还会注意到电影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因此画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观众加强对字幕的理解,如果译者不结合画面所提供的语境盲目翻译对白则可能使翻译不能产生最大的语境效果。

(二)最大认知努力的付出

Gutt认为翻译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译文要“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二是译文表达的方式“不要让译文读者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译文必须表达清楚自然,不应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难”,以便译文读者对译文产生“充分”的关联。(Gutt 2004:107)

与书面翻译不同,电影字幕翻译具有即时性,而译者作为观众和演员之间的桥梁应该引导观众找到最佳关联,要利用各种翻译策略使字幕翻译清晰流畅,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在保持电影本身的艺术类型和语言风格的同时,还要更多的考虑观众的认知水平和欣赏能力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坚持最佳关联原则。不然,译者将不能提供具备最佳关联性的信息,观众即使付出最大的认知努力,也不能实现最佳关联。

四、最佳关联性的补缺策略

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其在时间、空间和文化上的特点,从最佳语境效果的实现和最小的认知努力的付出这两个方面出发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以弥补最佳关联性的缺失。

(一)缩略策略

由于电影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这两大因素的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采用缩略式进行翻译。对于因受到时间限制而无法全部译出的信息,如不影响观众理解电影内容可以适当进行删减,缩略。例如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

Starling: He said: “I can smell your cunt.”

史达林: 他说嗅到我的女人味。

Doctor: I see, I myself cannot.

汉尼巴尔:我嗅不到

如果孤立的看“I see, I myself cannot.”这句,则无法理解其含义,但联系上句内容,观众就能理解为“我嗅不到女人味”, “女人味”在上句翻译中已经提及,所以译者此时只需翻译成“我嗅不到”。如此翻译既创造了最大的语境效果又节省了字幕空间,简洁明了。

此外,对于电影画面中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语境和信息,而字幕因受到空间限制而无法完全表述的情况也可采用缩略式。例如在影片《乱世佳人》第五幕内战爆发时,思嘉在临时医院做护士,士兵在呻吟,镜头转向一名正在祷告的牧师,牧师的独白很长,衬托战争的凄惨。由于宗教文化差异,观众没法理解牧师的祷告,因此无需将这段翻译成字幕,只需将其压缩为:牧师在读圣经,或者牧师在祷告。

(二)异化策略

文化信息是电影字幕翻译中较难处理的一个部分,电影字幕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观众理解电影内容,实现文化交流,而译者就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介。对于电影中文化信息的处理,译者可根据语境及大众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程度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于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合适词汇进行翻译的源语内容可以采用直译或意译的翻译策略即异化式。

例如《越狱》中

Veronica Donovan: I deserve to know, I loved him as much as you did.

维罗妮卡·多诺万:我应该知道,因为和你一样,我曾经爱过他。

Michael Scofield: Past tense for you, maybe. Not me.

迈克尔·斯科菲尔德:你的爱是过去时,而我不是。

此处译者直接将past tense 翻译为过去时,虽然“过去时”是源语的习惯表达,但是只要有基本英语常识的目的语观众都会理解和明白,所以此处采用异化式, 另外地名和人名的翻译一般也采用异化式。

在《似是故人来》(Sommersby)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Jack: God Almighty!

杰克:万能的上帝啊!

“God”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很熟悉的词汇,因此可直接翻译为“上帝”。

另外地名、人名和称谓的翻译一般也采用异化式。

例如,在影片《昔日情怀》(The Way We were)中凯蒂与哈伯在大学即将毕业时的一段对话。

Katie: Mrs. Simpson married the Duke Of Windsor. It’ll be in papers tomorrow.

凯蒂:辛普森夫人嫁给了温莎公爵,明天的报纸会登出来

Hubbell: How do you know that? Papers aren’t even out yet.

哈伯:你怎么知道?报纸都还没刊载。

对于句中“Mrs. Simpson”和“the Duke Of Windsor”这些称呼我们就应采取异化的翻译方式,直接译为“辛普森夫人”和“温莎公爵”。

(三)归化策略

由于源语与目的语观众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不同的观众认知水平也有差异,当异化翻译无法创造最大的语境效果时,译者应根据语境的动态性,以目的语观众为中心在目的语中寻找符合目的语观众文化背景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笔者将这种翻译策略定为归化策略。

例如,《阿甘正传》中

It was like olden times.We was Iike peas and carrots again.

就像当年一样,我们秤不离陀。

Like peas and carrots again”,如直译成“我们就像是豌豆和胡萝卜总在一起”,汉语观众肯定是无法接受的。而翻译成“秤不离砣”则通俗易懂,符合中国文化特色。

在《似是故人来》(Sommersby)中

Jack:This man shows up here with a skunk in a sheet.

杰克:这个人在这里出现,是心怀鬼胎。

这里出现了英语中很常见的比喻“a skunk in a sheet”,直译过来就是“藏在被子里的一只臭鼬”,意思就是“带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心怀鬼胎”。但此处如果按照异化策略直接翻译成“藏在被子里的一只臭鼬”,则不符合观众文化背景知识,而且“藏在被子里的一只臭鼬”字数太多,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此处应采用归化策略翻译为“这个人在这里出现,心怀鬼胎”,这样既符合目的语观众的文化习惯又简洁明了。

又如在影片《当哈利遇到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中,哈利与莎莉在前去纽约路途中称赞莎莉迷人时的对话:

Harry: Amanda never said how attractive you are.

哈利:阿曼达从未说过你有多迷人

Sally: Well, maybe she doesn’t think I’m attractive.

莎莉:哎,也许她不认为我迷人。

Harry: I don’t think it’s a matter of opinion. Empirically you are attractive.

哈利:我不认为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事实上你的确很迷人。

在这段对话中“it’s a matter of opinion”本来是指“一个观念问题”,而根据上下文我们知道实际上是讨论的莎莉究竟是否迷人的问题,因此根据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应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译为“见仁见智的问题”

总之,电影字幕翻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翻译工作者坚持不懈地研究与实践中正在不断发展完善,翻译策略也日益丰富,实用。笔者认为,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翻译策略,译者都应根据电影字幕翻译在时间、空间和文化上的特点,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创造最大的语境效果,实现最佳关联,使观众用最小的认知努力理解电影内涵,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 .

[2]李和庆,薄振杰.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2).

[3]王建国.关联翻译理论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翻译,2005,(7).

[4]王荣.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策略——《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

[5]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2).

[6]Ernst-August Gut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Shuttleworth M, Cowie M.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8]Sperber, 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关联性字幕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