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语的变异使用及其人际语用功能分析

2011-05-03 02:26庄美英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庄美英

摘 要:称呼语的使用通常遵循社会文化的规约,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由于受到具体语境及特定交际目的等因素的影响和驱动,称呼语往往被说话者变异使用。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称呼语变异使用的人际语用功能,即缓和消极性语用用意的力度、缩短或拉长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等。

关键词:称呼语;变异使用;人际语用功能;语用距离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72-02

一、称呼语的变异使用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常最先说出的话语是对听话人的称呼(陈松岑,1989)。称呼语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它反映了交际双方包括年龄、职业、地位、身份、亲疏等各种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交际意义。称呼语包含呼语与称谓:称谓是介绍他人身份的词语,与社会指示相关,如李先生,王局长等,具有传统文化规约的的稳定性和礼貌特征;而呼语则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感情可褒可贬,更具有随意性和开放性。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由于受到具体语境及特定交际目的等因素的制约,说话者往往有意违反言语社团的行为规范,偏离称呼语使用的常规,使其呈现出跳跃性、灵活性和变異性。例如,在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Mrs.Bennet:“oh, single, my dear, to be sure!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

Mr.Bennet:“How so? How can it affect them?”…

Mrs.Bennet:“But, my dear , you must indeed go and see Mr. Bingely when he comes into the neighborhood”.

Mr.Bennet:“It is more than I engage for,I assure you. ”

Mrs.Bennet:“Mr.Bennet, how can you abuse your own children in such a way?”

Mr.Bennet:“You mistake me, my dear”.

班纳特太太很希望班纳特先生去拜访年轻富有的彬格莱,建立来往,以便将来把自己其中的一个女儿嫁给他,出于这种心理需求,她一开始反复使用昵称“my dear”来称呼老公,以说服他答应自己的请求。遭到拒绝后,其称呼立刻变成了“Mr. Bennet”,距离一下子拉远了,指责与不满也溢于言表。由此可见,称呼语不仅具有一般的人称指示作用,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人际语用功能,是传达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建立、发展、改善、调节或终止与他人关系。

二、称呼语变异使用的人际语用功能分析

顺应论的提出者Verschueren认为(1999:55-56),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经常不断的,有意无意的,受语言内或语言外因素左右的语言选择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地作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个体角色的多重性及同一角色称呼的多样性等因素使称呼语具备灵活变通的可能性,称呼语的使用实际上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王瑞敏(2006,64-65)认为,称呼语的变化具有“行事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和情感的指示功能三种”,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例句,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称呼语变异使用的人际语用功能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一)缓和消极性语用用意的力度

说话人向听话人表示批评、谴责、讽刺、反对、拒绝等的直接话语,或隐含类似用意的间接话语,容易威胁到听话人的正面面子,引起情感对立,因而都是些都是消极类言语行为,具有对人际关系的负面效应。为此,说话人选择特定的话语形式或策略,包括称呼语的使用策略,可以降低话语刺激强度,减少对人际关系负面影响的力度。

1、表示委婉的拒绝

拒绝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言语行为,并且是一种“本质上威胁请求者正面面子的威胁行为”(Brown&Levinson;,1987)。由于拒绝语通常威胁被拒绝者的面子,因此人们在实施这一行为时常常要考虑礼貌问题,用一些礼貌策略来减缓对对方面子的威胁,称呼语的巧妙使用也是其中之一。例如,小仲马的名剧《私生子》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私生子所遭受到的种种苦难。剧终时,这个私生子终于明白他的叔叔原来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这时,父亲向他要求道:“当我俩单独在一起时,你一定会允许我叫你儿子的”,“是,叔叔”。儿子答道。“是”的回答是对其生父要求的表面应诺,“叔叔”的称呼又是对其生父要求的实质拒绝,两者的对比使用委婉地表达了儿子对其生父的气愤。此处称呼语的巧妙使用,既维护了生父的面子,又达到了儿子的交际目的,比“谁是你儿子?!”、“你不是我父亲!”等回答更具间接性和艺术性,为听话人留下思索空间,达到含蓄委婉、意在言外的表达效果。

2、表示委婉的责怪

不管理由是否正当,批评、责怪他人都是是违背礼貌原则、使对方丢面子的行为,会损害交际双方的和谐关系,尤其是当说话人的身份、辈分或地位等低于听话人的时候。因此,采取恰当的语用策略,降低由于责备等言语行为给人际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

丈夫:你身体好些了吗?

妻子:局长大人,谢谢你的关心。

人际关系大致可以分为陌生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和情爱关系五种。在以上例句中,妻子称丈夫为“局长大人”,把家庭关系转为工作关系,凸显了职位,弱化了亲情,其实是妻子在借助称呼语的变异使用间接地表达自己对丈夫的责怪。比起“只知道忙工作,你还关心我的死活啊?!”等直接的责怪更委婉、含蓄,避免了因火药十足的指责而导致的夫妻争吵、反目等有损和谐家庭关系的后果。

3、表示委婉的讽刺

有时,说话者为了尽可能地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或碍于自己的身份和背景,不便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蔑视或不满,就会采用称呼语来实现暗讽的功能,因此,称呼语可被用作隐蔽性策略攻击听话人。例如,在电视剧《潜伏》中有以下一段对话。

[语境信息]余则成刚把翠平接到天津时,两个人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的悬殊发生了争执。

余则成:翠平同志,你来之前组织跟你交代了没有,这次任务的性质….

翠萍:余同志,我们都有觉悟,但你得讲理,带枪的事可能是有些不妥,咱就不说了,那我问你,给咱俩拉纤保媒的人是谁,你知道啊?

余则成:你们村的王彩菊,也是你的婶娘。

翠萍:对,我想起来了,袁政委是这么说的,记得怪清楚的。

余则成:游击队长同志,我觉得你不适合这项工作。

余则成与翠萍开始是以“同志”相称,十分客气,但后来余则成称翠萍为“游击队长同志”实质上是对翠萍的讽刺,意思是“你只适合做个小小的游击队长,打个冷枪,埋个地雷, 藏个鸡毛信什么的,像潜伏这种需要高智商、高文化素质的工作, 你这种大老粗是根本做不来的”。但是余则成介于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和翠萍的火爆脾气,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两人的争吵升级和关系恶化,不能直言,只能暗讽。

4、表示委婉的道歉

〔语境信息〕儿子偷放鞭炮,被爸爸发现, 爸爸严词警告。

爸爸:下次再让我发现了,饶不了你,听见了吗?!

儿子(敬礼):Yes, sir!

“Yes, sir!”在英语中原本是下级表示服从上级的命令。在这里,儿子称爸爸为“sir”是称呼语的变异使用,以幽默的方式应对父亲的严厉警告,既接受了父亲的批评,又维护了自己的正面面子。

(二)缩短或拉长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

语用距离就是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所感知和确认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可用语用亲密度(intimacy degree of pragmatic distance)来描述。语用距离可分为初始语用距离(initial pragmatic distance)和交际语用距离(ongoing pragmatic distance)。初始语用距离是指交际行为发生之前,交际双方所推定的彼此之间的语用亲密度。交际语用距离即是交际双方根据对方的话语所推定的语用距离。对特定的交际双方而言,初始语用距离是静止的或相对静止的,而交际语用距离是不断变化的,是可以洽商的。在日常交往中,称呼语的恰当使用具有缩短或拉长交际双方语用距离的人际语用功能。

1、缩短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说话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会使用称呼语来缩短与听话人的语用距离,还是以电视剧《潜伏》为例。

(1)〔语境信息〕天津情报站站长吴敬中暗中请余则成帮他敲诈汉奸穆连成,中饱私囊。当戴笠来天津肃贪时,他十分紧张, 要堵住余则成的嘴。

吴敬中:“来来来,坐。则成啊,下边戴局长要个别会见,你知道怎么说吗?”

……

吳敬中:“你比我了解戴局长啊,跟你说实话吧,我这心里真有点紧张。”

余则成:“我这儿您尽管放心,只是马队长和陆处长那儿,您得多做工作。”

吴敬中点头:“那我就拜托了,兄弟!”

余则成:“别,站长您别这么说,您是我的老师,不能以兄弟相称的。”

(2)〔语境信息〕吴敬中畏惧原先的属下、保密局情报处主任陆桥山归来抨击,想让余则成帮助调整一下俩人的抵牾。

吴敬中:拜托你了,兄弟……

余则成:别,站长,您是我教员……

站长:哦,对……

在以上两例中,吴敬中与余则成的初始语用距离为领导与下属、上级与下级,但因有求于余则成,吴敬中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称其为“兄弟”,把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变为家庭中的手足关系,使两者的交际语用距离大大拉近了。

2、拉长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

称呼语的变异使用既能缩短与听话人的语用距离,也能保持或拉长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例如,电视剧《蜗居》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语境信息〕宋思明为市长秘书,陈寺福是房地产开发商,企图让宋思明利用手中权利帮他中标。

陈寺福:呃,宋大哥,我这都找你好多天了,也不知道您怎么没消息了?

宋思明:不要大哥大哥的,听着像黑社会,你叫我宋秘书就行了。

陈寺福(一下不知道该接什么话了):呃,宋……大哥,我真有急事,后天就是标书的截止日期,您说个话,我好心里有底。

陈寺福想跟宋思明套近乎,称他为“大哥”,增加亲密度,宋思明对他的纠正使得他们的关系由兄弟关系拉回到工作关系,双方的交际语用距离一下子变远了。

三、结语

称呼语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频繁的一种语言形式,研究称呼语的人际语用功能及其在会话中的语用含义是一项饶有趣味的研究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恰当地理解和使用称呼语来达到交际目的,并增强语言使用的艺术。

参考文献:

[1]Austen,Jane.Pride and Prejudic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Press,1991.

[2]Brown,P&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Language Use[M].Cambrid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Versch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Ltd,1999.

[4]陈松岑.礼貌语言初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5]王瑞敏.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