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2011-05-03 02:26陈晨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美国启示

陈晨

摘 要: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高校专业教育弊端凸现,通识教育不断受到关注。美国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典范国家,因此,对美国通识教育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借鉴美国经验,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通识教育实施策略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美国;通识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216-01

“通识教育”起源于欧洲的自由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又称“全人”,即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通识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而是贯通的“通”。可见,通识教育是非专精化、非技能性、非功利性的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与人所生存之人文及自然环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就是说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

一、美国通识教育简介

(一)通识课程的设置。美国高校课程主要主要包含三大块:通识教育课程、主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道德思考、科学、社会分析等领域,并注意各领域的平衡,各学校都设置了核心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修习。哈佛大学规定,每一位哈佛大学生至少应修习通过32门课才可以毕业,其中有8-10门核心课程即通识教育课程。

(二)通识课程学时及年限安排。美国通识教育课程门类齐全,但课时并不多,每一门课要求却很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达到要求。此外,美国很多大学四年始终贯穿着通识课程的开设,耶鲁大学规定,新生入学后,一般首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要求新生不要过早决定自己的主修专业,学生一般要到二年级结束或三年级开始,并读完所要求选修的通识教育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才允许其申报主修专业。

(三)美国通识课程管理。美国大学都有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部门,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设立了自己独立的管理实体,管理机构由一个常务委员会和八个下属委员会组成,每一个下属委员会负责一个课程领域的管理和建设,师资的确定也要经过核心课程委员会的严格考核、选拔。此外,哈佛大学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课程选择的咨询机构,由许多资深的教授组成,以帮助学生更加熟悉选课规则,正确选课。

(四)通识课程的评价。美国高校不会区分课程对学生是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而有所差异的组织教学,教师也不会区分学生是必修课的或者是选修课的而提出不同的要求。其对通识课程的评价分为若干领域,具体领域因校而异。如美国州立大学纽约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分为9个领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人文、写作和阅读、推理、非西方传统、美国历史、外语。

二、借鉴与启示

(一)理念层面

1、厘清通识教育内涵,明确通识课程目标。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出发,充分认识通识教育意义。通识教育不应该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延伸,而是超越了专业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就其目标而言,应该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适应世代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

2、调整思路,注重教育自身主体性和课程设置的人文性。我国当前教育的政治化和商品化趋势,使教育自身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逐渐被淡化,教育成为为政治和经济领域服务的附属领域。而美国通识教育告诉我们,教育是作为社会有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在的,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强调基础性和人文性,注重对学生基本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制度层面

1、加强通识课程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加强对高校通识课程的申报、执行和评估的管理和执行力度。明确规定课程教学和学习的要求,设立专门部门进行通识课程管理,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通识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2、关注通识课程评价与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成立专门的考核、评价机构,对课程具体开设情况、教师水平及学生学习质量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对于通识必修课的考核,改变单一的以考试为主的方式,加强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力度。

3、注意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研究制订系列通识教育鼓励性政策。将通识教育视作提高高等教教学质量、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加强与通识教育相关的配套制度规范的建设,制定一系列的鼓励性政策和法规,如:教师考核机制、学生奖励机制等,将通识课程讲授情况作为测评教师、职称晋升的一个因素。

(三)实践层面

1、改善课程设置体系,构建合理的通识课程实施模式。在我国大学课程原来的基础上和现有的制度条件下,调整课程的内容、形式,合理增大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在具体实施模式上,借鉴美国经验,设置核心通识课程,并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探讨适合自己的模式。

2、改变单一的通识课程教学方式,寻求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应简单采取其他课程通用的班级授课制的授课方式进行,应根据通识课程的意义和目的,采取讲座、学术报告、小组讨论、研讨班、独立研究和活动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

3、调整修习年限,促进通识课程的纵深发展。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只在一二年级开设的规定,不利于通识课程系统的形成,学生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的学习通识课程,同时还人为的制造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对立,割裂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因此,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大学做法,增加通识课程的数量和种类,通识课程涵盖高级课程,在大学四年延伸,加强通识课程的整合。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的概念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2]易金生.中美通识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3).

[3]唐瑞,于洋.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比较研究—以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为例[J].理工高教研究,2008,(1).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美国启示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