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1-05-17 09:46邓立军
关键词:科研课题研修教研

邓立军

一、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素质

1积极参加研修,珍惜每次培训机会。无论是省科研骨干校长、“有效课堂教学”专题培训,还是松原市的校长管理培训、乾安县的德育课题专题讲座,我都能保证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质量。

2积极开展研修。我校自2007年开始,就明确规定:每学年教师集中培训不得少于10次,每学年校长亲自讲座不少于4次,多年来我们一直这样坚持着。通过讲座、互动,不但及时、有效的传递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强化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网络交流、互动。 我经常登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以及一些地方教育网站、教育网友的空间,关注教育发展,关注教育动向,及时充电保持前卫的教育理念。

二、更新觀念,提高教师修养

1 拓宽教师视野 提高教师素质。为了使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学校除了组织教师参加县进修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外,还派教师参加省组织的农村素质教育提高工程学习,并且在本校的校本研修过程中,采取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转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教师素养。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录像示范课、教育专家进行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讲座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录像,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和学习空间,并且还利用寒暑假对新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培训、计算机培训,使教师明确了新课程理念的意义,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此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2开展教研活动 提高教师专业化。要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学校业务领导注重把教研活动与教师的研修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听课、与教师们交流,制定适合本校教师实际情况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思路,强化了研修措施,明确研修目标。在县级研讨活动中,我校教师构建的“三维”数学教学模式、“四读三悟”语文教学模式多次得到表扬与推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所提高,确保了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在我校的顺利实施。

三、调控课堂,提高施教能力

1教师互动促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我们学校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使其他教师感到身边榜样力量的作用,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刻苦专研教育教学。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热情非常高,又促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式,起到引领作用。

2教学活动促优化。在实施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我们学校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核心,开展多角度的教学活动,如汇报课、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展示课、评估课、联片教学联谊活动等,为了增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组织参加讲课的教师认真备课、说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全体教师在进行评课,使做课教师找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完善,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质。

3教研结合促提高。在实施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科研课题与教研相结合,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我们先后开展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等科研课题。我们多次组织以科研课题为主的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总结了课题材料,并做好了阶段性总结和科研课题的材料积累。我们还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教师的论文每学期都有三、四十篇在国家、省、市、县的刊物上发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现代管理促规范。我校不断加大投入,及时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转化为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生产力。2011年,我校又充实完备了校园监控设施,达到了班班有监控,不但有利于规范课堂教学管理,而且更有利于教师随时回放、研究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提高教师施教能力。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研修教研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中国教育科学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The Irony of the Title of Great Expectations
以科研课题驱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中个性化培养
数学教学中如何研究学生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