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生活

2011-05-17 09:46曲海菊
关键词:窗户小朋友生活化

曲海菊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一、内容选择“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如幼儿园、社区、小超市、学校、工厂等,这些社会自然环境都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极好场所,秋天老师可和孩子一起观察树叶的变化,看落叶飞舞,看小草枯黄,看菊花开放;可以让孩子观察自行车的修理、牛奶的加工、商品的运输等等,让其在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和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多种能力。

活动室的环境也是科学教育的源泉,门上的锁、墙壁上的涂料、窗户上的纱窗、室内的空调、电扇,甚至活动场地上的塑胶跑道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学的素材,这些来自幼儿生活的活动,都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因为它们亲切自然,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着幼儿参与。让他们互相传递自己的信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寻找答案。

二、活动导入“生活化”

科学教学活动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幼儿,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找准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相结合的情境导入活动,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和幼儿认识《左右》的时候,课一开始就直接地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和老师做游戏吗?请举起你的小手。”(小朋友很坚定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此时,教师不动声色,马上直奔主题,问:“你知道你举起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吗?”幼儿兴趣盎然,很自然地集中了注意力。然后引导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做左右的游戏,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能从自己身上找出像这样的好朋友吗?(左耳、右耳,左眼、右眼……)这样的引入,贴近幼儿的生活,沟通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环境因素的刺激下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拓展了幼儿的思路,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

三、过程组织“生活化”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备课、制作教具、准备材料,可教育效果不一定理想,课堂上再生动的教学方法也比不上泥土里一条蚯蚓更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突破按计划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把孩子从课堂教学的笼子里解放出来,在生活中,教师能做个有心人,尽量给他们“活”的教育,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随机引导。例如,在一次午睡起床后,我去挂窗帘时,发现窗帘后有个身影在晃动,过去掀开窗帘一看,清清正趴在窗边,用手指在窗户上比画着什么,“清清,在干什么?”“老师你看窗户上能写字。”其他小朋友也围了过来,“你知道为什么窗户上能写字吗?”“有水呗!”“那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有哪个小朋友知道”,我又问其他的小朋友,活动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讨论开了,虽然起床活动的时间比平时晚了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識了一种现象,而这些东西并不是教师强赛给他们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获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幼儿最关心或者与幼儿有直接联系的现实生活,采用观察、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幼儿知、情、意的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幼儿广泛兴趣与求知欲望,保护与延伸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猜你喜欢
窗户小朋友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擦窗户
窗户知多少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贴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