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43例*

2011-07-09 03:13谭华儒许明军汪雪晴陈长江刘莹莹高学清
陕西中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腹针腰腿痛腰椎间盘

曾 敬 谭华儒 许明军 汪雪晴 陈长江 刘莹莹 高学清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中医科(十堰 442000)

目前有相当数量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Herniation,LDH)病人选择手术治疗,但术后腰腿痛复发率较高,其中腰椎间盘再突出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患者一般难以接受再次手术。近年来,笔者运用腹针结合推拿疗法治疗 LDH术后再突出 4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86例均为本科门诊、住院病例,以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组,治疗组 43例,对照组 43例。治疗组中,男性 24例,女性 19例;年龄 35~62岁,平均48.5±12.9岁;术后疼痛复发时间最长 8.3年,最短 3个月。 对照组中,男性 22例,女性 21例;年龄 36~62岁,平均 48.1± 13.2岁;病程最长 6.2年,最短 23d。两组病例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 LDH的诊断标准制定[1]:均为 LDH术后出现腰腿疼痛、麻木,下肢放射痛症状,活动、久坐或腹压增加时 (如咳嗽、喷嚏)加重;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或仰卧挺腹试验+,或屈颈试验+,患侧膝、跟腱反射及下肢拇趾背伸肌力减弱或消失。CT、MRI检查示与术前比较有新发腰椎间盘突出,致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具备条件:年龄在 18~65岁之间,均为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均为 LDH术后,最后一次治疗距离本次治疗≥2~3个月,自愿接受并配合腹针治疗,经 CT或MRI确诊有腰椎间盘再突出。

排除有马尾神经损伤、腰椎管狭窄、腰椎骨折、腰椎滑脱;有其他器官、系统严重慢性疾病,有严重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缺乏依从性、中途退出、未告知医护人员自行使用其他疗法或药物,治疗过程出现严重损伤、不良反应,医务人员认为应终止治疗的。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均禁止使用其他任何外治疗法,其他中西药物,以及激素、非甾体类镇痛药。治疗组同时采用腹针、推拿、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推拿治疗方法。

腹针疗法:主穴为水分、气海、关元,痛甚者加滑肉门 (双 )、太乙 (双)、石关 (双),辨证为寒湿者加上、下风湿点(患侧),肾虚者加下风湿点(双)、水道(双)。常规消毒皮肤后以薄智云针灸针 0.22mm×25mm无菌毫针直刺穴位,病程短浅刺,病程长则深刺,配合轻捻转慢提插手法。

推拿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单掌推、叠掌揉、拇指揉拨、前臂或肘揉等手法松解腰段脊柱及两侧骶棘肌、臀大肌、臀中肌和梨状肌下缘数遍,叠掌按抖腰部脊柱及痛点,双手拇指重叠揉拨患肢后侧坐骨神经线。完成后用拇指或肘部按揉痛点,按揉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然后患者侧卧,患肢在上,屈膝屈髋,伸直健肢,术者斜扳至有弹响声为度;推拿后使用牵引床牵引 30min。

体针治疗:取穴以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委中穴、阳陵泉穴、关元穴、秩边穴、次穴、环跳穴、风市穴等穴为主,腰部穴取双侧,余穴均取患肢穴。以 25mm~75mm毫针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天 1次。推拿、牵引方法及治疗时间疗程安排与治疗组相同。

治疗时间均为 1d1次,15次 1疗程,1疗程后休息3~5d,连续治疗 3个疗程。

疗效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1]LDH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 70°以上;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疼痛改善程度评分:按照国际流行视觉类比评分 (V AS),对治疗前后及组间评分变化进行比较。

统计学方法 用 Excel软件对临床数据录入,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为优。

表1 2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 V AS评分差值

讨 论 LDH为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之分。近年来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较多,手术治疗短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欠佳,复发病例较多,多由于同间隙残余椎间盘的再次突出而导致腰腿痛等临床症状[2],一般将首次术 3~12个月复发的称为早期复发,手术 1年后发生的称为后期复发。患者多不愿意接受再次手术。其原因与手术未能彻底切除退行性变破裂的髓核组织、手术进一步破坏纤维环强度、术后负重有关[3]。笔者根据薄智云教授的腹针疗法[4]配合推拿、牵引可使局部炎症消退、水肿吸收,其中气海、关元为扶正固本补肾主穴,配合上风湿点、下风湿点、滑肉门等穴位调理疏通经气。腹针疗法的机理目前研究认为,腹部针[5]有多种效应可能通过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降低血浆内皮素(ET-1),起到舒张血管,抑制血管收缩,改善循环的作用。还有研究证实在施行腹针疗法前后毛细血管的形态、微血管的动态流量、管襻均有明显改善,提示本疗法可明显改善微循环[6]。腹针与推拿牵引相结合能迅速通行经络气血,促进炎症物质吸收;使粘连组织松解,起到促进椎间盘还纳,恢复受损神经功能的作用。在本次治疗观察过程中,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总有效率、VAS评分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本疗法为一种较为优秀的治疗 LDH术后复发方法,并且未见到明显副作用,并且操作简单可在基层积极推广使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Herron L. Recurrent disc herniation;results of repeat laminectomy and discectomy[J].J Spinal Disord,1994,7(2):161-166.

[3]Carragee EJ,Han M Y,Suen PW,et al.Clinical outcomes after lumbar discectomy for sciatic:the effects of fragment type and Ann ular competence[J].JBone Joint Surg(Am),2003,85-A(1):102-109.

[4]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7-201.

[5]谢文霞,杨建荣,陈 勇,等.腹针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 ET-1CGRP水平影响的研究[M].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1-873.

[6]夏 敏,郭万刚,陈祥丽.腹针治疗颈椎病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J].光明中医,2008,(23)9:1270.

猜你喜欢
腹针腰腿痛腰椎间盘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