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渔场禁渔线以外海域单拖网渔业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2011-07-12 08:18王迎宾毕水军
关键词:拖网小黄鱼渔获

王 洋,王迎宾,郑 基,毕水军

(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04)

拖网捕捞目前仍是我国最重要的捕捞方式之一,在东海区其海洋捕捞产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然而,早在1955年我国便在渤海、黄海及东海划定了轮机拖网的禁渔区线。1957年和1980年又经过2次增加,形成了全国从北向南由40个基点联线构成的机动渔船拖网禁渔区线;1981年起所有机动底拖网渔船都不得进入上述禁渔区线内作业。因此,拖网只能在禁渔区线以东海域作业。

舟山渔场(29°30′~31°00′N,125°00′E 以西) 位于东海北部、长江口东南外海,位于钱塘江口外、长江口渔场之南,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吸引诸多渔船在此生产作业。舟山渔场有近一半海域位于禁渔区内(图1),拖网渔船主要在 29°30′~31°00′N,123°30′~125°00′E 的海域生产作业。

本文以东海区舟山渔场外缘作业的单拖网为例,通过2010年8个半月(除去伏季休渔期6月1日-9月15日)的调查和渔获物分析资料,选取此次调查捕获的7种主要经济鱼类种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资源的开发状况进行了讨论,为合理利用该海域的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图1 东海部分海域机轮拖网禁渔区线及研究调查海域Fig.1 Forbidden fishing line in part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urvey waters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研究使用数据系2010年1-5月和9-12月单拖网渔船“浙普渔32218”在舟山渔场外缘(图1)调查及渔获物分析所得。渔船主机功率为202 kW,拖网网具规格为960目×140 mm,网口宽度为23.5 m。拖速约为3 kn。采集的样品放在船舱里低温冰鲜保存,样品鉴定分析在实验室内进行。

1.2 方法

每次起网后都记下渔获的种类、重量和渔获物总重量,并做好每一网次的渔捞记录。渔获样品在实验室按照《海洋调查规范》进行[1]。生物学测定渔获物中的每一种鱼类鉴定到种,测定内容包括体长、体重、性别等。鱼类生长使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生长参数(L∞,K,t0)使用ELEFAN技术估算。鱼类的总死亡系数(Z)使用体长变换渔获量曲线法估算,自然死亡系数(M)使用Pauly经验公式计算,ln(M)=-0.006 6-0.279 ln(L∞)+0.654 3 ln(K)+0.463 4 ln(T)其中 T表示某鱼类生活水域的年平均水温。

2 结果

2.1 生物学特征

在舟山渔场禁渔线以外海域调查共鉴定鱼类80种,隶属于13目,49科,59属,其中以鲈形目占绝对优势,有30种,占总数的37.5%,其次是鲽形目17种,占总数的21.25%,鳗鲡目8种,鲉形目7种,鲱形目6种,其余各目都在6种以下。作者选取所有渔获物中的7种主要经济鱼类,包括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带鱼 Trichiurus haumela、银姑鱼 Pennahia argentatus、小黄鱼 Larimichthys polyactis、竹筴鱼 Trachurus japonic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和短吻三线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对其生物学进行初步研究。在调查取样过程中,这7种鱼类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数量的31.6%,总重量的39.6%。其主要渔业生物学特征列于表1。

表1 舟山渔场禁渔线以外调查海域单拖网渔业主要经济鱼类渔业生物学特征Tab.1 Fisher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commercial fishes surveyed from the single otter trawl fisheries in fishing ground out of the fishing forbidden line

依据本次调查测定数据,估算生长参数(L∞,K,t0)、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发率(E)的结果见表2。

表2 舟山渔场禁渔线以外的取样海域单拖网渔业主要经济鱼类的种群参数Tab.2 Population parameters of main commercial fishes surveyed from the single otter trawl fisheries in fishing ground out of the fishing forbidden line

3 讨论

本次调查捕获带鱼的平均肛长只有133 mm(表1),比20世纪80年代的250 mm减小117 mm[2],比20世纪末的175 mm减小42 mm[3],比林龙山等[4]提出的建议开捕长度减小97mm。小黄鱼的平均体长为141mm,比20世纪80年代的195 mm减小54 mm,比20世纪末的126 mm增大15 mm,比建议开捕长度减小29 mm[4]。其他经济种类与以前记录相比,平均体长均有不同程度减小,鱼类小型化均较为明显。

与平均体长相似,主要经济鱼类的渐近体长与以前记录相比同样有所减小[3]。如带鱼的渐近体长L∞为503.5 mm,而林龙山等[3]的记载为527.55 mm,两者相比现在的渐近体长较小。本研究得到小黄鱼的L∞为232.5 mm。历史资料记载,东海小黄鱼在20世纪60年代的L∞=347.37 mm,到80年代降到292 mm,21世纪初为251.58 mm,呈现大约每20年降低15%的趋势[3,5]。比较结果显示现有经济鱼类的生长环境仍有待改善,须继续合理控制捕捞强度。

RICKERR[6]认为体长与体重关系的指数b值可以用来判断鱼类是否处于等速生长,BEVERTON和HOLT等[7]收集了大量的海洋鱼类的b值,认为大多数鱼类的b值都介于2.5~3.5之间。本文研究的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b值都在该范围之内。

所研究的7种鱼类中,带鱼和小黄鱼的开发率(E)处于前两位,分别达到0.84和0.72,属于重度超额开发和中度超额开发状态[3]。绿鳍鱼、银姑鱼和短吻三线舌鳎的E超过0.5,为超额开发。竹筴鱼和龙头鱼的E低于0.5,属于未充分开发状态[3]。与历史记录相比带鱼和小黄鱼的E虽有所下降,但幅度很小,仍旧处于重度超额开发和中度超额开发水平,因此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竹筴鱼的E基本稳定,而龙头鱼的E则有所增加,从0.39增至0.49,基本达到充分开发状态。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的取样范围和手段与林龙山等有所差异,虽然会影响结果的精确性,但两次研究结果的趋势变化是明显的,对其结果的比较仍旧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7种经济鱼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39.6%,而数量则仅占总数量的31.6%,说明渔获样品中以低质小型鱼类优势更为明显。目前我国供捕捞的目标鱼种,大多数的开捕年龄过小,影响了资源的增加[8]。从本次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以及得到的种群参数与历史记录的比较结果均说明目前舟山渔场鱼类小型化严重,捕捞对渔业资源衰退产生的影响没有减小,因此要加强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保护。

本次调查由于时间周期短,作业方式的局限性等等使本文研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可能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在本次调查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该海域的调查研究,同时使作业方式更加丰富,从原来的只有单拖网作业拓展至单拖网、双拖网和拖虾网等同时进行,使得到的渔获样本更全面,更有代表性,对舟山渔场禁渔线以外的取样海域的主要经济鱼类的渔业生物学特征更加的了解,为我国今后在该海域有关捕捞强度、渔具渔法等提供科学依据。

[1]国家海洋局.海洋调查规范(第5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1957:60-65.

[2]赵传絪,陈永法,洪港船,等.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06-602.

[3]林龙山,郑元甲,程家烨,等.东海区底拖网渔业主要经济鱼类渔业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2006,30(2):20-26

[4]林龙山,程家烨,凌建忠,等.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开捕规格的初步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6,13(2):250-256.

[5]林龙山,程家烨,任一平,等.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4,12(4):333-338.

[6]RICKER W E.Compu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biological statistics of fish population[J].Fisheries Research Board of Canada,Bulletin,1975,19:1-382.

[7]BEVERTON R J H,HOLT S J.A review of t he lifespans and mortality rates of fish in nature,and their relation to growth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CIBA Foundation Colloquia on Ageing,1959,54:142-180.

[8]赵传絪,刘效舜,曾炳光,等.中国海洋渔业资源[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社,1990:23-79.

猜你喜欢
拖网小黄鱼渔获
小黄鱼明白了
开渔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
炸小黄鱼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渔具性能初步评价及影响渔获性能因子概述
拖网作业现阶段研究及发展趋势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河北省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捕捞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