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部门年轻科技人员匮乏的原因与建议

2011-08-15 00:48云南农业大学650201李正跃桂富荣
云南农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农科科技人员农技

□云南农业大学 650201 李正跃 桂富荣

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国农业发展要靠改革、靠投入,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农技推广体系是各级政府履行农业公共服务职能的组织基础。但目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科技“四级推广网络”正面临着“网破、线断、人散”的困难局面。我国的农技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全国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 500万人,其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00多万人,占2.9%;全国每万亩土地仅有0.8个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亩森林仅有0.53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足万分之一,而发达国家是万分之三十到四十。只有尽快补充年轻农业科技人才到农业推广部门,才能使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更加有效率,农业推广部门也才会有一个健康合理的人才梯队。

1 农技推广部门年轻科技人员匮乏的原因

1.1 编制问题

目前农技部门的人员编制偏少,长期没有进人“指标”。由于受编制的限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不易进入农业系统工作。农技推广中心(站)是事业编制,但现阶段规定凡是事业编制单位要进人都需要考试,而且是参照公务员的考试办法和试卷。农科院校和非农科学生所学的内容大相径庭,农科学生在考试竞争中处于劣势。很多农技推广中心(站)连续多年没有新的人才补充进来,很多工作都是靠以往的班底在支撑,人员老化和知识老化的现象十分突出。

1.2 一些人对农业科学的认识存在偏见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人看不起农技人员,不把农业科学当科学,即使是来自农村的农业大专院校学生也有一些毕业后不愿意到农技推广部门工作,而某些农技推广部门的领导工作随意,不遵重科学规律,以至于把一些好项目运作失败了,甚至留下大量的“烂摊子”。

2 尽快补充年轻科技人员到农技推广部门的建议

2.1 大力培养年轻农业科技人员

各地在制定政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各部门的进人指标。云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在我省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对农科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要有所倾斜,要尽快地培养年轻的农科领军人物,让他们在农技推广领域中大显身手。

2.2 重视专业背景,改进农技推广部门的进人制度

农业科学有其特殊性,录用新人不能简单参照公务员考试。农业上的问题,特别是科技问题,不是靠申论和党史知识就可解决的。农业大专院校毕业生无法进入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意味着他们不能对口施展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多农科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为了应付本来和他们所学专业对口的单位录用考试,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其他专业书籍和资料,在招考竞争中反而处于劣势。建议废除或改进农技推广部门进人的模拟公务员考试。如果实在要考的话,试题应加大专业方面的比例,尤其是农科方面的知识,委派农科领域的专家出题,面试考官不能以行政官员占大多数,专家也要占相当的比例。

2.3 建立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

由于受经费等条件的制约,农业科技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往往很少,知识更新与技术进步不能同步。相关部门要设立专项经费,为农技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更新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深入研究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内容、方式、师资、保障等实际问题,强化培训工作效率,探索建立经常性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制度,健全提升农技推广队伍素质的长效培养机制,让农技人员在农业增产增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现在有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农技推广工作按企业管理就可万事大吉,政府不需过多关注。实际上,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工作,全社会都应给予高度支持。中央领导对此态度很明确,回良玉副总理在2009年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并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2009年中央1号文件又作了进一步部署,明确指出:“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看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抓紧研究出台实施方案,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同时,农技推广单位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到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人,能进能出,对那些不能工作、不会工作的非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妥善安排,形成良性的人才流动。

猜你喜欢
农科科技人员农技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声 明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科技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6亿中央财政支持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