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风格特色探析

2011-08-15 00:43徐丽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信天游号子陕北

徐丽君

(天津师范大学 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 300387)

陕北民歌的风格特色探析

徐丽君

(天津师范大学 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 300387)

特定的地理区位、艰苦的生活条件、多元的文化背景、民族多元化的地域孕育了陕北民歌,其唱词表现力的丰富率直、真诚朴素,优美的旋律,简洁明快的表达,鲜明的空间感,构成了陕北民歌极富歌唱性的旋律特点。

陕北民歌;风格特色;方言;旋律

陕北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和风俗活动中,反映了陕北人民各个时期的风情和思想,表现了黄土高原特定区域的文化形态,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以其独特的旨趣、风格和魅力,让我们咀嚼生活的辛酸、甘甜和醇美,唤起人们灵魂深处古老而又永恒的感情。

一、陕北民歌形成的原因

1. 特定的地理区位

陕北通常指的是陕西北部,主要包括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25个县(市),总面积达到80 291平方公里,那里地处高原,沟壑纵横,离古都长安虽然不是特别远,但交通很不便利,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骡马,这样就形成相对自由封闭的地域。所以历代统治者对这里的管辖几近于无,也就使得中原文化难以踏足这里,而正统文化儒家文化也没能对这个特定的地域形成影响,人们的礼节也非常简单,交谈从来都是直奔主题。也就形成了陕北人豪放、直爽的性格。因此,在他们口中传唱的民歌也是相对比较大胆、通俗化,有的甚至是赤裸裸的。

2. 艰苦的生活条件

黄土高坡的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形成了陕北人民从骨子里流淌出的哀伤的基调,从《走西口》就能了解到陕北到底贫苦到了什么地步,人们纷纷外出谋生,而在路上不知饿死渴死多少人,这样的生存处境给陕北民歌蒙上了一层很难掉色的悲情。

3. 多元的文化背景

在陕北除了佳县白云山上的道教缭绕香火多年,其余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庙宇,四季香火不断,人们经常夏收结束后在庙上唱几出大戏,祈求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这里没有儒家文化的系统的渗透,为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混合留下了许多空间。过年时拜灶马爷,据说来年就可以吃饱了。可见陕北对这些文化的接受是从自己的生存需要出发的,而不是被某个理论家启蒙来的。也正是这种一切从自己生命的体验出发接收外来文化,或自发地相信什么,使得陕北很容易形成多种文化的融合和渗透。民歌的生长也有了丰厚的土壤。这样异质元素在不断丰富着民歌的生命力,不断滋养着这朵奇葩质朴而顽强的根系。

4. 民族多元化的地域

陕北自古以来就是民族多元化的地域,汉朝时的匈奴曾是陕北的主人,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骨子里有着一股难以驯服的傲气,也就使得如今的陕北人的血液中也有着一股血性。但陕北这个历来被统治者忽略的地方少有战争,所以人们把这股血性用在情歌上,形成陕北民歌的多元化,同时也出现对歌的唱歌模式。

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 陕北民歌的分类

(1)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歌唱的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诗歌形式,也是后来一切诗歌的源头之一。陕北的劳动号子大致有以下几种:《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

(2)信天游。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例如:《蓝花花》、《脚夫调》(又名《拉骆驼》)、《赶牲灵》等。

(3)小调。小调是指流行在群众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各种民间歌曲。如果说信天游是“山野之歌”,那么小调则是“里巷之曲”了。“山野之歌”是说属于山歌体的信天游是在农村流传和发展的一种民歌体裁。“巷里之曲”是说小调的流传与发展更多地与城镇相联系,多数小调是由城镇传往农村的。例如:《绣荷包》、《对花》、《夫妻逗趣》、《十里墩》等。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也使各种体裁的民歌有了新意义。

2. 陕北民歌的表现主题

(1)歌唱劳动。这是一般民歌的共同特点,也是一般民歌的突出主题。劳动创造了财富,创造了人类文明,人们因此会在劳动的时候歌唱,从而传达出自己的情绪。如:《脚夫调》、《五哥放羊》、《赶牲灵》等。

(2)政治歌。民歌也是人民群众政治态度的晴雨表,战歌、颂歌是陕北民歌第二个突出主题。有劳动人民对封建剥削制度、地主武装的控诉和反抗,有对党、对领袖、对革命的热情歌颂。民歌的字里行间里处处充满人民群众对革命领袖真挚的爱戴和深厚的情谊。例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那天到咱庄》、《扛起土枪打游击》等。

(3)生活歌。这类歌比较通俗,而且有的只是一个小段,表现题材也非常广泛,有反映家庭生活、风土习俗的歌,也有传授自然知识、生产经验的歌。这些知识、经验对生活在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原的农民们来说增加了生活的乐趣的。例如:《跑旱船》这是陕北民间“社火”曲之一。每逢春节,陕北各地的人们都要组织起来扭秧歌、舞狮子、耍水船、玩龙灯、演小戏,这种活动总称“闹社火”或“闹秧歌”。其中的“耍水船”又叫“跑旱船”。

(4)情歌。这是流传至今最受欢迎的一类歌曲,是传统民歌中一枝艳丽的花朵,也是民歌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情歌同时也分为很多种,其中有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之歌,有表示对爱情生活的正确认识与愿望的歌,也有对统治阶级干涉婚姻的强烈反抗的歌。尤其是革命后产生的新情歌,赋予情歌新的含义,虽仍借助于传统形式,但所表现的新道德、新思想、新感情更为可贵、动人,不少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例如《十里墩》歌词描写了一对有情人在一门之遥间相互倾慕、想念又怕相见的复杂心态。还有广为流传的《蓝花花》、《三十里铺》等。

3. 陕北民歌的语言和旋律特点

(1)浓郁的方言特点。方言不仅给民歌词涂上了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对音乐风格产生强烈的影响。其唱词表现力丰富率直、真诚朴素,是决定风格的重要因素。陕北方言中多用重字叠句,如“河湾湾”、“柳条蓝蓝”等,这些生动形象的方言在歌曲中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与生活气息。以一首《信天游》为例,歌词是“对面(儿)山(san)里喜鹊喳,你给我(e)那哥哥哟捎(sao)上句话,捎话捎话捎句知心话,就说你那妹妹哟难活下(ha)”。采用陕北方言来演唱,这种语音语调将男女主人公甜美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优美的旋律,简洁明快的表达,鲜明的空间感,构成了陕北民歌极富歌唱性的旋律特点。陕北人生活在黄土高原,行走于沟、壑、峁、墚,在寂寞无助中借歌抒怀、消愁解闷。因此,陕北民歌旋律叙事性与抒情性完美地融为一体,既有奔放清澈的山野味道,又有深沉细腻的舒咏风格,形成了我国黄土高原特有的音乐风格。

[1] 袁文静,刘磊.浅析陕北民歌[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2] 李文皓,莘子冬.《血色浪漫》中的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J].电影文学,2010,(16).

(责任编辑、校对:韩松青)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XU Li-jun

(Department of Music and Film,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hard living condition,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and ethic pluralism area nourish the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The libretto is frank, pure and sincere. The beautiful melody, simple expression and clear space sense constru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characteristics; dialect; melody

2011-05-10

徐丽君(1965-),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声乐。

J642

A

1009-9115(2011)04-0159-02

猜你喜欢
信天游号子陕北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信天游故里靖边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给亲爱的党
我家的“号子”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咏退休族
唱起号子走汉江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