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适应通货膨胀的理财途径

2011-08-15 00:46本刊编辑部
财会通讯 2011年11期
关键词:货币

□本刊编辑部

寻找适应通货膨胀的理财途径

□本刊编辑部

2011年4月6日起,我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今年以来我国的第二次加息举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亦进入加息周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亚太地区经济形势展望报告中说,大量资本正流入亚洲等新兴市场,以寻求比欧洲和美国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上行,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通胀压力。从2010年10月开始,国内CPI涨幅高于4%,且今年3月份CPI涨幅预计冲高到5%以上。面对国内CPI高企,政府将稳定物价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通胀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加息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样,成为频繁使用的工具。加息周期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展开,业内人士在分析通货膨胀能否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服务市场和技术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发生地区局势动荡、自然灾害和恶性事故而出现大幅上扬的情况下,我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对我国物价影响最大的两种国际商品———粮食和石油,其价格上涨已带动国内市场通货膨胀压力:国际粮价在去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今年以来上涨超过15%,国际油价在本月曾突破110美元/桶,向115美元/桶摸高。

全球量化宽松依然有持续的可能,遏制通胀存在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压力:美国以往的货币宽松政策和可能实行的第三次货币宽松政策;因自然灾害和经济复苏对基础商品的需求扩大引起的全球物价上涨,以及印度、越南等亚洲邻国的通货膨胀增加了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风险;国内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推进的压力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间接传导至个体消费者。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出现通货膨胀,难以避免,产生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诸多因素中,并非我国一国经济体所能改变。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应对”不如“适应”,政府、企业、个人要有正确的态度,进一步提高警觉,但不需要过分惊慌。三者不要对治理通货膨胀有过多的依赖和预期,应该学会适应,积极寻找各自适合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在通货膨胀的经济大背景下保证稳定的发展。

在宏观政策层面,政府需要加强有效的监管,建立多种对策,以适应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加快币制改革和汇率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尽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多让市场决定,少一些人为的干预;促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对关键技术和关键物资的进口,进行战略性储备,以适应国内外物价不断上涨的现实。

对于企业而言,在物价不断上涨之时,经营风险加大,货币政策紧缩银根,银行贷款风险随之上升,即使是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贷款难度也会增加,要缩减投资,清理库存,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应付款项在通货膨胀的推动下不断贬值,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支付应付款项。由于货币性资产在不断贬值,而进货成本在不断上涨,应尽快把货币资产转换为生产物资,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此外,外向型企业还要加强国际风险意识,对汇率变动要高度关注并保持一定的敏感度。

对于个人理财方面,应该将货币形式的储蓄量尽可能地控制在最小,多投资、多消费,家庭货币财产也要实现多元化,留存日常生活和应急必需的存款,其他部分可以进行投资,如购买理财产品以及转化为黄金、股票、基金、房产等各种资产。稳健型的投资者可以适当介入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和作为现金工具的货币市场基金;较为激进的投资者可以适当介入偏股基金,但需注意该基金的股票配置情况。投资者还可以考虑持有黄金、艺术收藏品等抗通胀类型理财产品,但黄金投资应保持在个人资产10%-15%的比例,不宜配置过多,适宜中长线投资。

猜你喜欢
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央行数字货币的那些事
发达国家货币的2019年“下半程”
新兴市场货币:各自负重前行
从国内货币走向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几个历史瞬间
古代的货币
论中国货币史上的毁佛钱
古代的货币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涵盖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新的货币层次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