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子公司衍生过程中的知识依赖

2011-08-15 00:55黄志启
关键词:母公司跨国公司新建

黄志启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论跨国公司子公司衍生过程中的知识依赖

黄志启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跨国公司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是一种强有力的公司进入方式。母公司的知识存量,特别是有关技术和市场的隐性知识对新建子公司知识能力和生存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子公司在其产生和成长过程中对母公司存在知识依赖。中国的跨国公司发展进程相对滞后,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研究跨国公司子公司衍生发展的对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跨国公司;子公司;知识依赖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的作用凸显出来,其不但能够加速生产资本的国际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且可以加快国际技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的大型企业也在进行积极的跨国投资。中国的跨国公司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的总体特征仍然是公司数量少、经营规模小、竞争能力弱。中国应该加快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占有国际市场和利用世界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等外部环境的日益优化,中国企业整体经济实力以及竞争能力逐渐上升,已经具备了发展跨国公司的客观条件。但是,中国企业发展建立跨国子公司,影响和决定子公司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并不仅仅局限于环境、资金、政策等,新建子公司对母公司的知识技术依赖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哪一类跨国公司更容易衍生子公司,母公司的知识类型与存量是否影响和决定子公司产的产生与成长,子公司的知识能力与其生存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已有的相关研究

基于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理论,促进组织内网络节点的知识共享与转移是跨国公司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网络特征会对企业网络中知识转移产生重要影响。王立生、胡隆基认为,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网络内重要的资源流动之一,跨国公司进行知识有效开发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母公司的有效输出,而且体现在子公司能否有效地消化和吸收[1]。缪小明、杨立国从子公司的角度,研究知识的流入与流出及其影响因素,建构了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有助于了解跨国公司如何促进组织内的知识共享与转移,以提升整体竞争力[2]。知识已成为跨国公司最具竞争优势的资源之一,有效采用跨国团队的形式,可以提高充分利用全球分散知识的能力,这对跨国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国外关于先前经验知识如何影响行业新进入企业的资源特质,已经有了一系列研究。Klepper和S imons的研究表明,现有市场中的经验决定公司的知识资源,并影响公司在多元化投资的各个市场中的业绩[3];Almeidia和Kogut认为,惯例和资源能够通过知识转移由上一代转移到新一代[4];Philips的研究结果指出,先前的雇佣关系可能不仅影响新企业的形成,而且还可能影响产品—市场策略以及公司的生存发展[5]。尽管有证据表明新建企业形成之前的经验很重要,新建企业掌握的隐性知识可能来源于老公司,但是研究者对新企业基于知识的能力产生与发展的理解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虽然有证据表明,知识丰富的公司往往是创业的温床,更容易产生大量子公司,但是关于这种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还不够充分,是丰富知识本身会导致员工成为企业家,还是公司使用其所掌握的隐性知识所致?假设不同类型隐性知识的价值可能相互依存,公司对隐性知识的组织管理及其对员工的创业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会比人们所想象的更复杂。作为隐性知识的媒介,员工创业会影响到知识转移的粘度,并由此影响到它在新建子公司中的内部消化过程。另外,已有研究没有明确地验证新建子公司是否真的继承了母公司的知识,知识是不是继承得来的,其进入前和母公司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如何决定子公司的创业禀赋的,初始知识禀赋的印记作用是否继续,是否继续影响新建企业的组织学习,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笔者试图建立分析知识依赖与新建子公司的形成、发展与生存之间联系的理论框架,主要分析两个类型的隐性知识,即技术和市场先驱隐性知识对跨国公司新建子公司的影响,讨论新建子公司的知识能力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三、跨国公司母公司的知识水平与子公司的产生

Conner和Prahalad认为组织的基础原则是知识的生成、结合和开发,现有公司所拥有的知识通常是从竞争优势中体现出来的[6],其关注的焦点是通过个人经验获得隐性知识建立企业,当然,通过技术突破以及对客户需求的透彻把握而获得的知识同样也会催生新企业的产生。由于知识是掌握在人的手中,所以员工可以利用当前受雇公司的投资所创造的新知识来开创自己的企业。员工创业的潜能来自于母公司知识库的不完善和可渗透性,由此导致新企业由其他公司中产生。惯例、规则和程序等知识从母公司向新企业转移的过程,既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授权的过程,又是对其限制的过程,母子公司之间的这种关系可能在新企业形成以后还继续有影响力。跨国母公司与新建子公司的产生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分析。

(一)导致子公司形成的知识溢出

公司的隐性知识不仅植根于团队和公司日常事务之中,而且还驻留在员工个人的人力资本内。员工在吸收公司文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学习了与研发和营销等功能性技能相关的程序性知识和叙述性知识。由于公司对员工的控制程度是有限的,员工有按照自己意愿辞职的自由,所以人力资本具有流动性。因为对知识占有的觉察有着固有的难度,并且市场机制保护知识的效力有限,所以员工可以离开公司后占用公司所掌握的隐性知识并可能建立自己的企业。尽管公司可以增加员工的退出成本,但是这些激励机制都受代理成本的影响,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员工与公司产生一些契约问题,由于创业给员工的报酬更大,母体公司为了稳定其员工的激励可能无效。

新建子公司能力的差异性、与母公司之间的雇佣关系与其进入前的知识有关,企业的起源是决定资源差别、策略以及绩效的重要原因,创建人与母公司的雇佣关系对新公司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关于知识转移的理论关注管理人员迁移引起的知识扩散和组织结构变化,承认粘性的隐性知识存在转移困难,但强调组织知识可以在公司之间转移,这些转移可能包括用于将资源转变为行动的独特观察力、决策力、认知力及具体的知识与资料。这意味着新建子公司的能力可能与其所继承得来的知识有联系,而且转移的媒介可能会影响到知识转移的效度。

(二)子公司对隐性知识的继承

公司把握新机遇或者抵挡落后的威胁的能力取决于它们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新建子公司则取决于他们的研发与营销方面的能力。公司研发成果的潜在价值可以通过迅速理解和满足顾客新的需求在市场上得到释放和利用,因此,公司的技术隐性知识反映其产生新科学和发现新技术的能力,而市场先驱隐性知识则预示公司能否在对手之前将技术革新商业化。市场先驱的能力在产品周期短的市场尤为重要,该类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初级阶段之后,价格会急剧下降。因此,这两种能力是互补的,技术革新只有转化为市场应用,公司的研发能力才会有所回报。

在技术和市场两个层面,拥有丰富的隐性知识的母公司往往更可能产生子公司。首先,工作的地方可能对员工感受创业机会的能力有所影响。在具有丰富知识公司工作的员工可能拥有与众不同的信息,使其能够先于他人发现潜在的机会。由于信息不对称性是创业的核心,能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就有可能形成优势,在拥有最先进知识的公司中工作的员工易于形成知识走廊,他们通过加强理解、推断以及利用新的方法创造性地扩展知识的能力,促进对机会的识别。由于在市场上利用机会取决于发现机会,而新的企业机会的发现可能由先前的信息和现有的能力所触发。因此,在掌握最先进隐性知识的公司供职的员工更有可能觉察到创业的机会。其次,由于雇佣关系,处于先进地位的公司员工更容易筹集到开创新企业所需要的金融来源和其他资源。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资金的提供者与接收者之间充满着信息不对称性,技术越新,市场越是刚刚形成,信息不对称性越强。在缺少明确的质量指标时,投资者在作出决定时依赖于有证明的提示,这种提示可能来自隶属关系。与地位高的公司的从属关系不仅影响人们对员工的技能与可信度的感知,还会影响人们对新出现的技术革新的意义的感知。企业创建者在名牌企业的工作经验会传递身份信息,使新企业合法化,知识丰富的公司的员工因此可以获益,从而促进新创企业所需资源的流动,因此与母公司的隶属关系还会影响到资源的获取。

(三)母公司知识管理策略对子公司产生的影响

公司是否拥有丰富知识、是否具有认清机会的能力和投资者的信任度是建立子公司的基本条件,能否抓住这些潜在的机会来建立子公司取决于母公司如何对其知识进行管理和利用。如果公司的战略只是强调技术隐性知识或者市场先驱隐性知识,结果仅仅会发现机会但是不会利用该机会,新的技术突破没有被商业化。对于刚刚出现尚未得到满足的顾客需求的洞察还没有技术革新去实现,这些都是隐性知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表现。因此,子公司的产生并不简单地取决于母公司的知识丰富与否,更主要取决于母体公司使用的知识管理方法。

如果公司不是同时发展自己的技术和市场先驱隐性知识,就有可能使员工产生挫折感,他们会认为公司在组织上对价值的创造或者价值的利用有所忽视。公司对现有顾客的依赖不仅妨碍市场策略的定位,而且使技术发明得不到商业化,技术人员产生挫折感。如果公司开发出有前景的技术发明,但是没有进行积极的市场化运作,这种行为上的迟钝和不作为就会导致员工的抱负与当前公司的前景之间的巨大差距。公司与个人目标上的分歧会使员工职业满意度下降,员工流动性加大,员工的风险倾向增强,并使他们创办自己的企业的欲望变得强烈。另外,公司通过使用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以及对技术和市场先驱机会做出反应,可以避免科研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员觉察他们的想法或发明被搁置而感到恼怒或受挫。在这个层面上,由于技术和市场先驱隐性知识具有互补性,能起到协同作用,通过调整公司与个人的目标能够降低员工受挫感以及抑制员工的创业欲望。

对有利可图的企业进入机会的感知,还可能与母体公司是否利用其隐性知识有关。未被商业化的技术与没有被利用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具有重大价值和开创性的技术和市场机会,会增加员工出去冒险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开创企业的倾向。另外,一般母体公司不愿意追踪某些技术就可能导致员工发现大量创业机会,从而减少了他们企业进入与生存的障碍;如果母体公司抢先进入刚刚出现的领域,将会限制具有吸引力的机会的可获得性,可以阻止子公司的形成。因此,技术隐性知识或者市场先驱隐性知识的增加会增加子公司产生的可能性,如果这两个方面同时加强则会减少这种可能性。

四、子公司的知识能力与生存发展

首先,对技术与市场熟悉可以通过创建人从在职母公司转移到子公司,子公司的最初知识禀赋因此就与创建人在母体公司工作时的母公司知识联系起来。技术和营销知识一般是以隐性知识和能力资产的形式为员工所持有,当员工离开母体公司而创建新企业时,他们就带走了隐性知识。继承知识的初始存量很可能对子公司产生长期的效果,新建企业的吸收能力也与现有相关知识相联系,初始禀赋的差异可能把公司定位到不同的发展道路上。因此,对母公司的知识继承可能与子公司的知识积累长期有关。相关研究表明,子公司的技术和市场先驱隐性知识的水平,与企业创建时母体公司的知识水平呈正向关系。

其次,跨国公司子公司由于继承知识和企业来源在知识与生存上与其他类型新建企业可能有所不同,子公司可以通过创建人从母公司获得知识,从母体公司的知识转移中获益。对于具有粘性的隐性知识,母公司未必知道它的存在或者不能利用它的价值,而新建子公司的创建人可以将粘性知识进行有效的转移,从而增加企业整合知识和成功获得知识的能力。新建子公司的创建人的综合管理职责就是建立一个整体构想,创建人作为员工之间的媒介增加员工采用新的做法的可能性,通过渐进性常规化的活动进行知识转移。另外,企业创建者具有共享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践的动力,以便从其所掌握的隐性知识中充分获利,而一般普通员工则由于代理问题或激励问题对知识共享具有抑制作用,不愿失去对知识的独占,创建者则不会产生自己与公司的分歧,有用的知识更容易在公司内传播。新建子公司通常是由来自不同背景或不同公司的多个员工一起创建的,他们拥有行业内幕知识,会更加主动地在先前工作的公司或行业圈子内搜寻有价值的信息,以在隐性知识的各个部分之间形成协同作用,这种有目的的搜寻更有效果,更能增加组合隐性知识在新企业的潜在价值。

最后,由于子公司是由母公司员工创建,新建跨国公司子公司比其他类型新建企业往往具有更高水平的技术和市场先驱隐性知识,在生存与发展上更加有优势。子公司拥有的行业内幕知识,加上创建者的企业家精神,是形成企业资源差异、策略和业绩的一个重要源泉。除了初始知识禀赋优势外,子公司的创建人还能够从以前的客户联系及关系网络中获益,能更好地克服新企业经常面临的难题,创建者的社会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具有积极作用。尽管所有新企业的创建人都会引入社会资本,但是子公司创建人的社会资本与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关系更加紧密。因此,与行业中现有公司没有雇佣关系的创建人相比,他们的社会资本更有价值,子公司比其他新建企业更具有优势,子公司创建者在获取行业信息和公司创业源泉方面更具有优势。

另外,创业型子公司拥有更高的自主权,结构简单,没有官僚惰性,能迅速完成资源创造性的结合和交换。子公司的创建者的动力来自其所要达到的目标,他们的生活与公司业绩紧密相连,创业者具有更高的冒险倾向,喜欢进行革新。子公司经营人员的创业热情与能力都比其他新建企业高,因此,子公司的生存可能性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大。

五、结 语

由于新建子公司本身的灵活性,特别是对母公司的知识继承与共享,跨国公司新建子公司比其他类型新建企业更具有竞争和生存优势。对于跨国公司母公司而言,影响子公司产生与发展的问题关键不仅仅是母体公司的丰富知识本身,而是母公司对知识的管理和利用。母公司如果仅仅拥有丰富知识但是不善于管理和利用知识,这样就容易生成滋生子公司的肥沃土壤。换句话说,决定子公司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丰富知识本身,而是,对这些知识的管理和利用。另一方面,对子公司而言,子公司与行业知识直接相联系,特别是隐性知识是通过员工本身进行转移的,因此,新企业产生之前的知识走廊似乎非常重要。创建者需要通过招聘具有行业经验的员工,实现知识整合,才能发挥新企业的知识、结构和企业家精神等优势,获取较强的生存能力与发展竞争力。

[1]王立生,胡隆基.吸收能力及其在跨国公司子公司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5).

[2]缪小明,杨立国.网络组织视角下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7,(4).

[3][美]Klepper&Simons.Dominance by birthright:Entry of prior radio producers and competitive ramifications in the U.S.television receiver industry[J].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

[4][美]Almeidia&Kogut.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mobility of engineers in regional networks[J].Management Science,1999,(45).

[5][美]Philips.A genealogical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life chances:The parent progeny transfer among Silicon Valley law fir ms m1946-1996[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2,(47).

[6][美]Conner&Prahalad.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Knowledge versus opportunism[J].Organization Science,1996,(7).

On the Knowledge Dependence in the Process of Derivation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HUANG Zhi-Qi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derivation in the overseas is one powerful mode of company entry.Parent company’s knowledge storage quantity,The invisible knowledge about the technology and the market h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ubsidiary company’s knowledge and survival abilities.The subsidiary company has the knowledge dependence on the parent company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Chi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lagged behind for a long time.The paper proposes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derivation measures in the 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ubsidiary company;Knowledge dependence

F279.23

A

1008—4444(2011)03—0055—04

2011-03-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目标强度的企业R&D投入影响因素研究》(10YJC630198);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企业战略重组后的整合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B392)

黄志启(1974—),男,河南信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王菊芹)

猜你喜欢
母公司跨国公司新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即将成为全球最大?Cervelo母公司Pon正式报价Accell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论母子公司架构下母公司股东查阅权扩张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