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语教学中应用人格因素的研究

2011-08-15 00:48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贾红霞藏臣
河南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性格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贾红霞 藏臣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郭立丽

在外语教学中应用人格因素的研究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贾红霞 藏臣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郭立丽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不只在于数量,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最核心的是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及思维模式。同其他学科一样,外语这门学科的知识,其作用不仅表现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来推动社会进步,还包括认识和改造人自身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人格因素对SLA的影响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普遍因素一般包括:年龄、语言天赋、认知方式、动机和性格。不同的学者和研究者对性格因素的界定(方法和手段)不同。如Cattell (1970)尝试以二分法来区分性格,有冷漠型/热情型、害羞型/冒进型、寡断型/果断型等;Eysenck (1964) 就划分为两种性格特点:内向型/外向型、神经质型/稳定型。而一般公认的人的性格因素包括以下几类。

1.自尊。这种情感源自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实际上它是个人的自信程度。自尊可能有三个不同层次:整体型、情景型和任务型。整体型指总的自尊心;情景型是具体情景下对自我的评价;任务型与具体任务有关。所有这三种自尊与口语表达呈正相关,因此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区分不同学习者自尊因素的情况来实施教学。笔者所带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缺乏自信,自尊心不强。所以整体上笔者多采取鼓励和激发的教学方法,如:把学生的课堂发言等情况加入到平时成绩考核中,带学生参加“英语角”或主动与外籍教师交流等。

2.心理障碍(或抑制)。抑制是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采取防范手段保护自我而表现出的焦虑。有人认为与抑制有关的防范心态阻碍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必要的冒险,妨碍语言的发展(Ellis 1985),它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多为消极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对英语或其他外语有种畏惧心理,总是害怕甚至逃避,从而制约了他们外语学习的进度,而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害怕犯错误,不敢开口。许多研究表明,抑制心理对二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阻碍最大。因此,许多研究者甚至提议实验者通过喝少许酒来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对于这种现象,笔者主要是在课堂上采用鼓励的手段,让学生大胆说,多说,不断鼓舞他们去说。同时也向他们灌输李阳疯狂英语的自我膨胀法,告诉他们“丢脸是快乐的;现在丢脸是为了以后不丢脸”,要我行我素。鼓励他们在早上和课外大声读英语,大声喊英语,通过口语突破一切,后来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焦虑感。焦虑可能是妨碍学习最大的情感因素。Ellis区分了三种焦虑:气质型、状态型和情景型,并较详尽地阐述了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学习者的作用与影响。学生的竞争天性能产生焦虑。对课堂环境下的学生而言,常见的焦虑原因是:担心用外语交际时不流利、害怕考试、害怕评估太低等。焦虑除了类型有别外,还有一个程度差异。人们在学习新课程、新语言前都有一定的焦虑,担心学不好有时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对焦虑的认识,不应只停留在其不利方面。简单而言,焦虑太大对学习障碍越大;适当而合理的焦虑对学习却有有利的一面。笔者经常发现有个别学生总是担心学不好英语过不了级,甚至担心得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这时候笔者会尽量帮他/她分析情况,给予信心,逐渐减少其焦虑感。但是对于那些似乎没什么压力的学生,又会适当给他们施加一点压力,告诉他们英语没学好的严重后果。比如过不了级直接影响到其毕业;影响到大二专业课和双语课程的学习;影响到今后更深层次的地学习与进修等。当然焦虑感的度是比较难控制的,关键还是要学生懂得自我调节,老师能正确引导。

4.外向型/内向型。这两种性格不完全对立,而是形成一个连续体。以往人们对外向型/内向型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误解。目前还很难说哪一种性格与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程度更有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外向性格与内向性格各有千秋。外向性格者可能擅长口语和人际交流,而内向性格者则可能在语法理解、阅读理解和笔头翻译等方面更有优势。性格处于外向和内向之间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得心应手。然而如果学习者性格极端,就会导致一些问题。极端外向的学习者得益于与别人交往,语言实践机会多,相应的输入和输出也多,口语流利;不利方面是易受外界诱惑,注意力难以完全集中到语言的学习上,对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缺乏耐心细致的思考,可能导致语言知识凌乱,不系统,缺乏理解深度,限于语言知识的表面运用。极端内向的学习者得益于深思熟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语法掌握全面,准确性较高;不利方面是害怕与别人交往,缺少语言学习的真实语境,导致对语言结构有很好地把握,而口语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

5.除了以上几种性格类型外,还有移情、冒险心、忍耐心等。相对来讲,这三种性格类型对学习者二语习得倾向于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对于我们语言教学者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利用它们的积极影响才是关键。

二、结论

通过了解性格因素/人格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特征等,掌握国内外语言学者在情感因素研究方面的动态发展和所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帮助认清学习者性格因素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以及它带给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直接推动作用,更好地认识外语教学的性质,帮助外语教学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目前这一领域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人格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这就使得系统地研究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变得不那么容易,需要教育者们更加努力,从更高层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性格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猫的性格爪知道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