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D-二聚体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08-28 05:39王宗仁陈运彩崔素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7期
关键词:高凝纤溶急性期

王宗仁 陈运彩 崔素芹

急性脑出血为常见的高凝性疾病,病理生理过程复杂,主要有内皮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流变学等变化。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最小肽段,是证实体内高凝和纤溶的特异性指标,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体积较大的通常更具有活性,且能释放更多的5-羟色胺和β-血栓球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在脑出血中的价值,近年来已为人们所关注。研究资料表明,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功能异常[1,2]了72例脑出血患者和30例正常人D-D及MPV水平。并对脑出血急性期和恢复期D-D及MPV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2~60岁,平均42.5岁。均无不良嗜好。近2周内无服药史。患者组:脑出血患者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35~78岁,平均57.3岁。并经头部CT扫描或MRI证实。所有病例均除外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

1.2 方法 均抽空腹静脉血3 ml。其中2 ml用肝素锂抗凝取血浆,检测D-D;1 ml用EDTA-K2抗凝全血,测定MPV患者组分别在急性期(病后72 h内)及恢复期(治疗后第15天)各采血1次,D-D的测定采用ELISA法。试剂盒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MPV使用BACKMAN LH-750型血细胞分析仪2 h检测完毕。

2 结果

脑出血患者D-D,MPV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较急性期D-D下降(P<0.01),MPV下降不明显(P>0.05)。D-D,MPV的检测在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病情判定,疗效观察及评价预后方面均有临床及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D-D、MPV的比较

3 讨论

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平衡是维持正常血液流通的基础,任何一方面的功能紊乱都可能与血栓性疾病有关[3]检测了72例脑出血患者D-D、MPV水平,急性期均显著增高,高凝强于纤溶,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均增高,且持续存在。这可能是血栓形成及血管硬化破裂的一种反应,是脑出血发生的病理基础。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必然消耗较多的血小板,反馈性的引起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产生更多新生的更具活性的大体积血小板,表现为MPV增高,提示急性期凝血机制处于活跃状态,如不恰当治疗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治疗后恢复期脑出血患者,D-D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MPV仍然高于对照组。文献报道,MPV增高可持续到梗死后6个月,因而提示MPV的持续增高,可能会促使易感个体血液平衡的紊乱,临床应密切关注恢复期患者D-D水平。如D-D水平增高,应早干预[4]。

D-D在血浆中稳定性好,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诊断体内高凝和纤溶的特异指标,MPV采用血液学检测手段,快速准确。本文结果表明快速有效的D-D、MPV的检测对脑出血病性判定。疗效观察及评价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1]王学锋,王鸿利.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应用.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417.

[2]Shiozaki T,Nakimay Y,Taneda M,et al.Efficacy of moderate hypotherin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 ury and intracranial hyertension refeactory to mild hypothermia.J Neurosurg,2003,99(1):47-51.

[3]Greaves M.Coagulatian abnormalities and cerebral inarctian.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1993,56:433.

[4]肖林娅,张忠.脑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11):668-669.

猜你喜欢
高凝纤溶急性期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