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速度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

2011-08-28 05:39马艳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7期
关键词:点滴静脉炎输液

马艳丽

现在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给药,该方法起效快,能在较短时间内发挥药物作用。而且,由于穿刺的是皮下浅静脉,操作过程中所触及神经较少,因此,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大痛苦,特别适用于小儿的药物治疗。但是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危险,这不仅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有关,也与静脉滴注速度存在一定关联。为探讨静脉滴注速度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以便在可控制范围内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组对40例因静脉给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因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37.3岁。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者36例,占90%;出现腹部不适腹泻者32例,占80%;出现皮肤瘙痒者16例,占40%;出现胸闷心悸者12例,占30%。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别分析并记录滴速<40滴/min,40~60滴/min及>60滴/min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关系。

2 结果

滴定速度为60~组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约为65%(26/40)。所有患者均在不良反应发生时被及时发现,得到积极有效的救助,未出现严重不良后果。不同点滴速度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滴定速度下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 讨论

临床工作中常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由于该方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血浆中药物浓度,因此被认为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1],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我们都知道,药物本身即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然而输液速度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就有一定的影响。相关资料表明[2],点滴速度过快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除此以外,对药物经静脉输注治疗的疗效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我们认为这主要与滴注速度过快时,会导致血液内药物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从而给人体造成一定损伤。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操作对输液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应做到合理控制滴注速度,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组研究表明,随药物点滴速度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很多见,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心血管系统反应、肾脏及耳毒性以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等。多数药物在点滴过程中若药物浓度过高或给药速度过快均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或静脉炎。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当导致静脉炎时可出现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以及静脉血管关闭硬化等严重不良反应。这种情况在静脉滴注红霉素乳糖酸盐的过程中极为常见。因此,在静脉输注此类药物时,需要改变药物的给药途径,使用除静脉滴注以外的其他适合的方法。另外部分药物输注速度过快可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损伤。例如:两性霉素B的静脉滴注速度不可高于100 mg/L,给药是应在避光条件下缓慢滴注6 h以上[3]。因为此种药物在滴注过快时可能引发心室颤动,甚至在某些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心跳骤停。在进行24 h持续心电监测时发现大剂量快速滴注青霉素时心电图可出现一过性的变化。因此,此类药物进行滴注时要严格控制滴注速度。部分研究发现,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单位时间内流经肾脏的药物浓度明显升高,当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导致药物性肾脏及听力损伤,即我们常说的肾毒性及耳毒性。因此在此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较慢的速度,另外在必要时需要及时检测患者的肾功能及血药浓度。以免因滴注速度过快,导致血药浓度过高,对肾脏造成损伤。

本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经静脉滴注给药时随滴注速度的加快,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也就是说,通过合理控制药物经静脉滴注的速度可有效降低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生命健康的维护。

[1]李欣欣,刘仲梅,张全英,等.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吉林医学,2006,27(2):170-171.

[2]吴永佩.集中同一调配与供应模式是临床静脉输液混合调配的发展方向.中国护理管理,2007,15(2):5-7.

[3]梁玲,李慧铭,陈利萍.护士掌握输液反应相关知识状况调查.中国护理管理,2006,6(6):57-59.

猜你喜欢
点滴静脉炎输液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点滴小事,从我做起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詹红丹:点滴感动在心间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喵夭家的环保点滴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