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早稻中嘉早 17“三定”栽培技术

2011-08-28 10:13
作物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早稻除草剂氮肥

邹 应 斌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 410128)

由于不同生态区域的光照、温度、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水稻栽培的目标产量不同,在制定栽培技术措施时,应考虑不同生态区域的目标产量。通过对早稻中嘉早17等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施肥量等多点联合试验研究,形成了以适量播种、宽行匀植、测苗施肥、间歇灌溉、适时防治病虫等配套技术集成的中嘉早 17“三定”栽培技术,即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的高产栽培技术。

1 中嘉早 17的栽培特点

中嘉早 17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中等,叶色浅绿,剑叶中等偏宽和较挺直,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一般栽培条件下,每公顷有效穗300万左右,株高约88 cm,每穗总粒数 130粒左右,结实率 80%~ 85%,千粒重26.0 g。比同熟期早稻品种抽穗期稍迟,但抽穗后籽粒灌浆速度快。全生育期109d,总叶片数12.5叶,在长沙种植7月15日前成熟,适宜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双季早稻栽培。

目标产量可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生态条件和稻田的土壤肥力确定,一般为前 3年的平均产量,加上20%的增产幅度作为目标产量。在湖南、江西等省作双季早稻种植,中嘉早 17的目标产量可确定为 7 500~ 8 250 kg/hm2。

根据中嘉早 17的目标产量和栽培特点确定的群体指标为:每公顷基本苗数 120万~150万,最高苗数405万~ 450万,叶面积指数 6.5~ 7.0,有效穗数 300万~ 330万,每穗粒数130~ 135粒,抽穗期干物质重达到 10 000~ 10 800 kg,成熟期达到 15 000~ 16 500 kg。在实现目标产量的有效穗数确定后,以计划栽插密度(株距和行距)、每穴基本苗数、田间茎蘖数等,采用施肥、灌溉或晒田等技术措施,调控群体生长发育动态。

2 中嘉早 17的栽培技术要点

2.1 移栽稻(摆栽稻)的栽培技术要点

2.1.1 旱床育秧或塑盘保温育秧

(1)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用强氯精浸种 12 h后洗干净种子(由于早稻常有恶苗病危害,最好用米鲜胺溶液浸种),再用清水浸种催芽后播种,或者用早稻型种子包衣剂包衣后浸种催芽后播种。

(2)播期播量。采用壮秧营养剂育秧和精量播种,是培育壮秧的关键。塑料软盘育秧在3月25~ 30日播种,每公顷大田用种量 52.5~ 60.0 kg,播种量每盘 60~ 70 g。旱床育秧可在3月 17~ 25日播种,播种量每平米 200~ 250 g。

(3)秧田施肥。旱床秧田基肥施 25%复合肥 750 kg/hm2,在整地时施下。播种前秧床用多功能壮秧剂拌细土均匀撒施,或装塑盘。起身肥在移栽前 3~4 d施用,一般每公顷秧田施尿素 60~ 75 kg,或者每盘秧苗施尿素8 g。

(4)秧田管理。播种前浇水湿润土壤,播种后薄膜搭拱覆盖,出苗后注意保温防冻,如果遇连续低温阴雨,要适时通风换气,防止病害发生,及时浇水或喷水湿润秧床。

2.1.2 划行移栽或摆栽

早稻移栽要求做到匀植、足苗,对于塑盘秧要改抛栽为摆栽。移栽或摆栽的密度为 30穴 /m2,每穴 4~ 5苗。一般株行距 15 cm×20 cm,或 13 cm× 23 cm。

移栽时间在播种后 20~ 25 d,或者在秧苗 3.7~4.1叶期。

2.1.3 间歇好气灌溉

间歇好气灌溉是指干干湿湿灌溉,即在灌水后自然落干,2~ 3 d后再灌水,再落干,直到成熟。在早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露田为主,即浅水插秧活棵,薄露发根促蘖,当茎蘖数达到 270~ 300苗 /m2时开始多次轻晒田,以泥土表层发硬(俗称“木皮”)为度。打苞期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至成熟前 5~ 7 d断水。

2.1.4 测苗定量施用氮肥

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养分利用率确定氮肥用量为 150~ 165 kg/hm2,要求做到氮肥、磷肥和钾肥平衡施用,也要注意氮肥在前、中、后期的平衡施用,即分为基肥 (50%)、分蘖肥 (20%)、穗肥(20%)、保花肥(10%)施用。氮肥追施还要求测苗施用,即叶色深(叶色卡读数 4.0以上)适当少施,叶色淡(叶色卡读数 3.5以下)适当多施。由于目前还没有养分缓慢释放的复合肥,生产上应当提倡复合肥既作为基肥施用,又作为追肥施用,以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

2.1.5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拔秧前 3~5 d喷施一次长效农药,秧苗带药下田。大田期要加强二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和纹枯病、稻曲病及稻瘟病等病害的防治。认真搞好田间病、虫测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严格掌握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一般选用锐劲特、乐斯本、扑虱灵等。生产中对并发的病虫害同时进行综合防治。

杂草的防除可选择移栽稻除草剂,或者抛栽稻除草剂等,拌肥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并保持浅水层 5 d左右防治杂草。

2.2 直播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2.2.1 适合于作早稻直播栽培

适合于直播早稻栽培的品种,例如中嘉早17,除了高产、优质、抗病虫能力强外,还具有:早发性好,与杂草的竞争能力强;耐涝性好,能在淹水条件下发芽;耐旱性好,从发芽到成熟期均耐旱;茎秆弹性好,能增强成熟期的抗倒伏性;后期叶片直立,能提高成穗率和灌浆结实能力。

2.2.2 种子消毒处理,定量播种破胸芽谷

种子处理方法与早稻旱育秧相同,即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由于早稻常有恶苗病危害,最好用米鲜胺溶液浸种,或者用种衣剂包衣后浸种,破胸有芽后播种。一般大田用种量 75~ 90 kg/hm2。

由于田面整平困难,应采用分厢开沟播种,播种后泥浆踏谷。一般厢宽 200 cm,沟深 15 cm,流水畅通即可。如果劳力紧张,可以在田中间开腰沟和四周围沟后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播种时间在4月5~ 10日。播种太早容易遭受低温危害,造成烂种死苗。

直播稻的收割比移栽稻困难,如果是机械收割,可以采用撒播;如果是人工收割,建议采用播种机点播。

2.2.3 苗期湿润,中后期间歇好气灌溉

在播种到秧苗3叶期,保持土壤湿润。淹水影响根系生长和出苗,即使是下雨也不要灌水。当秧苗生长到3叶期后,直播稻的水分管理与移栽稻基本相同。在播种后约 30 d排水露田,以促进根系生长,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抗倒伏性。

2.2.4 氮磷钾平衡,氮肥测苗定量施用

直播稻的肥料用量和施用时期随土壤类型、土壤供肥能力和栽培措施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分期测苗施肥(特别是氮肥和钾肥)对于高产、抗倒伏、减少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氮肥用量和施肥方法与移栽或抛栽的双季早稻相同,但分期施用时间在播种后 15~ 20 d,35~40 d和 55~ 60 d施 3次肥,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

2.2.5 一封、二杀、三补控制杂草

早稻直播稻田除草方法主要有农艺措施、人工、机械和化学方法。大部分杂草不能在长期灌水的稻田中生长,精细耕作和水旱轮作有利于抑制杂草的生长。化学除草的方法是:一封、二杀、三补,即播种前使用芽前除草剂,出苗后使用直播稻除草剂,3叶期后使用除稗剂或人工拔除高秆杂草。一般采用前两次除草剂就可以有效防除,在杂草多时才施用第三次除草剂。施除草剂时,土壤表面需要有一层薄的水层,以便除草剂能够扩散到整个田间。一般用丁草胺加安全剂或扫弗特加安全剂能控制广谱性杂草。

2.2.6 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控制纹枯病

早稻直播栽培条件下,由于种植密度较大,稻纹枯病发生比移栽稻严重,防治时应加大用水量。其它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移栽或抛栽稻相同。

2.2.7 干湿灌溉,以气养根,增强抗倒性

选用抗倒伏品种,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拔节期施用氮肥,结合干干湿湿灌溉,以气养根,有利于增强直播稻的抗倒伏能力。

中嘉早 17“三定”栽培技术模式图

猜你喜欢
早稻除草剂氮肥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农药及除草剂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