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11-09-06 09:13朱玲军林文辉张凌志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27期
关键词:黛力新噻嗪室性

朱玲军,林文辉,张凌志

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idiopathic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originating from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IVPBORVO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1],大多预后良好,但常伴有心悸、胸闷等躯体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乙吗噻嗪是治疗IVPBORVOT的常用药物,但未获得满意疗效。近年来研究表明抑郁、焦虑等精神因素可引起体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进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故本研究观察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治疗IVPBORVOT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294例IVPBORVOT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经心电图确诊,动态心电图记录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0次/h。排除标准:器质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50次/min)、血电解质紊乱及其他系统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及试验分组 该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黛力新片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早晨和中午各1片)和乙吗噻嗪片 (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起始剂量为450 mg/d,无效逐渐加量,每隔3~4 d剂量增加至最大量800 mg/d,每天分3次给药)。对照组:口服乙吗噻嗪 (起始剂量为450 mg/d,无效逐渐加量,每隔3~4 d剂量增加至最大量800 mg/d,每天分3次给药)。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3.1 疗效评价

1.3.1.1 动态心电图变化 治疗4周后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减少≥75%为显效,减少≥50%但<75%为有效,减少<50%为无效。

1.3.1.2 症状评分 评分0~10分,评分前后减少0~2分为无效,减少3~4分为有效,减少≥5分为显效。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的评分标准表Table1 The marking criterion of symptom score including cardiopalmus,insomnia,chest distress,dizziness/headache and malaise

1.3.2 安全性评价

1.3.2.1 致心律失常情况 室性期前收缩在基线频率为30次/h、100次/h、300次/h、1 000次/h,用药后增加7、4、3、2倍,心率<50次/min,心跳暂停时间>25 s,QRS波增宽>0.12 s,出现I度以上房室、窦房传导阻滞者为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

1.3.2.2 非典型症状 如恶心、嗜睡、皮疹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非参数检验方法 (Wilcoxon Rank Sum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94例患者,试验组150例,其中男69例,女81例,平均年龄 (48.8±17.8)岁,期前收缩次数 (13 846±10 656)次/24 h;对照组144例,其中男65例,女79例,平均年龄 (48.2±14.3)岁,期前收缩次数(15 550±10 001)次/24 h。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室性期前收缩数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2,t值分别为0.318和1.413,P>0.05)。

2.2 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2.2.1 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显效48例,有效81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6.00% 〔(48+81)/150〕;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69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为72.22% 〔(35+69)/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807,P=0.020)。

2.2.2 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显效61例,有效7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0.00% 〔(61+74)/150〕;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59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为68.06%〔(39+59)/1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818,P=0.000)。

2.3 不良反应 试验组出现心率<50次/min 3例,恶心3例,嗜睡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皮疹1例。两组均未发现其他心律失常现象。

3 讨论

单纯的室性期前收缩,尤其是IVPBORVOT,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症状,但部分患者伴有心悸、胸闷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往往需要抗心律失常治疗。临床观察中,常注意到此类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紧张不安等表现,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与躯体症状相互作用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故本研究对比了单纯抗心律失常治疗和加用抗焦虑和抑郁药物黛力新治疗IVPBORVOT的效果,以期能提高疗效。

本研究试验组服用乙吗噻嗪和黛力新,对照组服用乙吗噻嗪,结果显示,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72.22%,试验组疗效明显增加。同样高于王审等[3]单用乙吗噻嗪治疗 IVPBORVOT的有效率(73.00%)和单用美托洛尔的有效率 (64.00%)。在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等症状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 (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 (68.06%)。这一方面表明部分患者躯体不适可能不是室性期前收缩所致,而是心理疾患;另一方面试验组不仅能更有效控制心悸、胸闷等躯体不适,还能更有效减少室性期前收缩。说明通过镇静安神能够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提示焦虑等心理因素可能会诱发和促进室性期前收缩,该观点与刘菊英等[2]报道一致。同时,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引起的应激心理状态也是诱发抑郁症等心理疾患的一个重要原因[4]。心律失常伴发焦虑抑郁可能的机制有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触发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刺激血小板功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等[5]。故对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应首先让患者对室性期前收缩有充分的认识,并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紧张及心理负担,必要时加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常能使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改善躯体不适。

综上所述,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治疗IVPBORVOT有较好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心理或精神性疾病的认识,对该类患者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必要时给予小剂量抗抑郁焦虑药物改善心理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谢义民,贾海波,严激.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20(2):96-98.

2 刘菊英,张思洁,王芳,等.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心理干预对合并抑郁症状的室性早搏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9):1436.

3 王审,陈玲玲,陈云鹏,等.美托洛尔和乙吗噻嗪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早搏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3):1768-1769.

4 杨燕玲,吕飞娟,杜娟等.伴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122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291.

5 Suls J,Bunde J.Anger,anxiety,and depression as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problems and implications of overlapping affective dispositions[J].Psychol Bull,2005,131(2):260-300.

6 畅君毅.黛力新治疗合并焦虑-抑郁症的心律失常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785.

7 华先平,陈彬,曹政,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2815.

猜你喜欢
黛力新噻嗪室性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降压治疗:重视和合理使用噻嗪类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