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夜旅游大发展研究

2011-10-12 07:48章尚正黄晓莉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合肥市合肥旅游

章尚正 黄晓莉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

合肥市夜旅游大发展研究

章尚正 黄晓莉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

近几年,城市夜旅游悄然兴起,不仅拓宽了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而且对提升城市旅游品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合肥市应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突破制约因素的束缚,从发展规划、产品开发模式、政府推动等角度全面筹划夜旅游的快速发展。

合肥;省会城市;夜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政府推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在现代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近几年,基于城市旅游和休闲旅游的城市夜旅游勃然兴起于大城,成为丰富旅游者体验、拉动夜间经济的重要手段。合肥市旅游业发展,正处于从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向全省旅游中心城市跨越的重要阶段,发展夜旅游已经成为提高其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当务之急。

一、合肥市夜旅游大发展的重要性

夜旅游指入夜之后的旅游,通常指傍晚到深夜时间段内。本文所论夜旅游.特指旅游单位为吸引游客而在夜晚开展的旅游活动。合肥市大力发展夜旅游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发展夜旅游是提升合肥市旅游首位度的需要

省会城市在本省经济首位度都很高,但旅游首位度未必都高,合肥作为旅游资源非优的省会城市,旅游首位度和经济首位度就严重不对称。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全市人口500余万,其中市区人口达310万,大力发展夜间旅游,有利于克服其高档旅游景区不足的欠缺,发挥特大城市文娱、体育、餐饮、商业等综合优势,从而提升其省会城市的旅游首位度。

(二)发展夜旅游是合肥建设旅游目的地的需要

现代旅游业正逐步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复合型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繁荣、成熟的夜间文化旅游市场本身就是休闲旅游的延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城市即旅游”的全新理念。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要做省内的旅游中心,就必须实现从旅游集散中心向旅游吸引中心的转变,而大力发展夜旅游是合肥市扩展城市的旅游功能,加快建设休闲旅游名城的重要途经。

(三)发展夜旅游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需要

夜间经济是否繁荣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品位、品质和品牌。不夜的城市不仅体现着城市的活力、魅力和竞争力,而且成为当地一张鲜活的“名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是食、住、行、游、购、娱的完整产业链的发展,夜间旅游项目的打造吸引更多的游客停留,游客这种停留与夜间旅游活动又引发旅游消费,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相对于白天的旅游活动,夜晚有更好的休闲氛围,游客在夜晚有更宽裕的时间和更轻松的心情进行消费。据统计,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夜间消费已经占到全天消费的50%,并还在逐步上升。现在,夜间消费已经成为旅游的黄金时间,是旅游产业产出的重要时段。因此夜间旅游项目对促进产业融合,拉动旅游消费和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合肥夜旅游大发展的制约因素

夜旅游在合肥只有十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引爆物居然是大龙虾,8元1斤的红色大龙虾配上几瓶啤酒,几十元就可以亲朋好友快快乐乐畅饮一晚上,这种惬意不但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成为合肥街头一景。近年来,合肥市夜间文化旅游发展迅速,演艺广场、歌舞厅、飚歌城等歌舞类娱乐场所大量出现;宁国路旅游餐饮特色街、马鞍山路酒吧一条街、淮河路步行街、女人街、城隍庙等特色餐饮购物场所十分热闹;浴室、健身房、足疗保健、运动场馆等养身运动类场所方兴未艾。

合肥夜旅游与其他先进城市比较,还是相形见绌。首先,合肥夜间旅游规模不够大,经济产出还有限。据了解,在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夜市;在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在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1]

其次,合肥缺乏大型的夜间旅游集中区,缺乏夜间旅游的品牌产品。1984年南京开始建设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景区的十里秦淮观光带;随后,南京市对散落的民间风味小吃发掘整理,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这些秦淮小吃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体现了饮食和文化的精美结合,对中外游客产生着深远的吸引力;由此,南京以餐饮为核心,以夫子庙、秦淮河为精品,打造出集观光、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夜游,现在,半数以上的市民和外地游客都选择夜游夫子庙,餐饮的经济效益显著。[2]相比之下,虽然合肥也有所谓的酒吧街——马鞍山路和茶楼集中地,也有很多富丽堂皇的高档酒吧和茶楼,但是,布局分散,几乎相同的演艺节目和风格,因缺少文化底蕴而毫无特色,导致大量过夜游客流失。

再次,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合肥市现有的夜间文化旅游项目,多为自发形成,虽然符合市场规律,但普遍缺乏科学的规划;多数项目规模较小,且以演艺、酒吧、购物、餐饮为主,同质性强。正如前文所言,几乎所有成功的夜间旅游开发都有一个经过提炼的吸引人的主题,而这个主题正是核心竞争力,比如南京的餐饮,桂林的表演。没有主题的夜间旅游只能是昙花一现,没有核心旅游吸引物,就无法体现一个城市的不可替代性,就无法吸引外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过夜,城市的夜间旅游就很难做到长足发展。合肥的夜间旅游缺乏既融合城市夜景,又烘托本地文化的鲜明主题来对产品进行整合;没有对夜间旅游做出明确的定位,没有形成一个本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具有本地独有特色和风格的旅游品牌。

最后,夜旅游开发层次低。一个城市的夜间旅游应该针对游客的不同需求,打造一些中高端夜间旅游产品。合肥市的夜间旅游产品目前仍处在浅层的开发状态,大部分只是日间旅游的简单延伸,没有深刻挖掘夜晚独特的审美价值,也没有形成夜旅游所带动的夜经济及整个城市活力的提升。

制约合肥夜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社会观念和传统的生活方式的阻碍

首先,虽然身为省会城市,但地处中部,思想比较封闭保守,没有夜消费意识。由于思想观念认识的影响,导致市民夜间文化消费缺少动因,这是制约夜间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一般人对夜间文化活动有着一定的陈见,认为“灯红酒绿”的活动摆不上位子。当夜生活的娱乐意识植根民众心里以后,一个城市的夜生活才真正起步。再次,还存在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人喜欢讲吃喝、比排场,追求奢华的炫耀性消费而不是寻求更高层级的休闲活动以提升自身的修养。因而,外地游客在合肥过夜期间也就很难找到独特新颖而又富有内涵的夜间旅游项目。

(二)夜间旅游载体不足

合肥不仅公共性文化休闲供给不足,商业性文化休闲供给也相对匮乏。适合普通市民文化娱乐和餐饮的夜公园、大排档等低价消费场所较少,较难形成浓厚的夜间文化旅游的氛围;大型商场、超市夜间打烊时间较早,城区商场多数九点关门歇业,外地游客夜间选购旅游产品的地方少;全市夜间休闲娱乐场所中有地方特色,有视觉冲击力、能让游客乐而忘返的娱乐场所和娱乐项目较少,客观上缩短了游客在锡逗留时间。总之,无论是休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健身场馆、高层次文化产品,都与国外和其他先进省会城市有较大的差距。

(三)发展夜旅游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形成

夜间文化旅游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策扶持、制度保障、消费观念、社会风气、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同时也涉及众多部门,如公安、工商、医疗、交通、商业、旅游、通信、文化、饭店、餐饮等。当前,合肥市发展夜间文化旅游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还没有一个能综合协调夜间文化旅游发展的部门,没有制定具体规划、目标及政策措施,对发展夜间文化旅游活动的思路还不清晰;夜间“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体系不够健全,夜间文化旅游产品还不够丰富;缺少具有冲击力、震撼力和吸引力的大型夜间娱乐表演节目和夜间娱乐场所;对旅游市场特别是夜间文化旅游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发展夜间文化旅游的社会宽松和谐环境并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夜间文化旅游的发展。

(四)夜旅游的宣传推广不足

现在旅游者已经很成熟,尤其是海外旅游者,他们惯于出游前通过网络搜索目的地的相关信息,然后做出旅行决策,所以许多旅游目的地都已将夜间旅游作为一个单列项目放在其门户网站和宣传推介会上进行营销,合肥这点还很欠缺。

三、合肥夜旅游的产品开发模式

合肥市借鉴目前夜旅游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可形成下列四种比较典型的产品开发模式(表1):

表1 合肥市夜间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一是以观看景区表演为主的开发模式。这类开发模式最为普遍。它是以大型演艺为主要内容,辅以购物、夜间大排档、酒吧健身等活动的一种开发形式,通过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娱乐活动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以观赏夜色下的城市景观或旅游景观为卖点的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以静态的城市景观或旅游景观为主,辅以夜间的灯光,通过让游客欣赏夜色下的旅游景观,获得一种与白天完全不同的感受。如夜游天鹅湖、夜游徽园等,让游客在数千盏灯光的映照下体验夜色下的旅游景观的魅力神韵,走进一种灯火辉煌的世界。三是以旅游地夜消费为主的参与型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通过整合旅游地的饮食、娱乐、购物和景区等资源,以点亮灯光、增加夜市、设计互动活动、延长商场营业时间、公交时间、打造有特色的夜生活消费区等来促进夜间旅游的发展,并获得不小的经济效益。四是综合开发模式。即设计专门的夜间旅游线路,推出与白天完全不同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如开发三河古镇夜旅游,形成水上、滨水、古街于一体的夜旅游产品体系。[3]

合肥市根据上述开发模式,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现有优势,深度挖掘开发潜力,着重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发展合肥市的夜间旅游,打造合肥市的夜间旅游产品。

(一)夜间造景

夜间造景一般用于山水与人文旅游景区,用灯彩等手法突出景观以打造吸引力,再在适当地点配以休闲娱乐购物设施。合肥市应全面实施大范围道路亮化工程,更需要打造出多条城市夜间精品景观带,除一环路灯饰带,还可以通过大规模景观照明工程建设,使合肥市形成以会展中心、古井假日酒店、海汇假日酒店、财富广场、清风阁、电信五里墩枢纽等重要建筑为点,以金寨路高架桥、城区人行天桥、长江路、徽州大道、黄山路、繁华大道、科学大道、翡翠路等主干道为线,以人民广场、胜利广场、和平广场、银河公园、天鹅湖等游园广场为面的较为完整的城市夜间景观精品观赏路线。运用LED点光源、LED线光源、T5洗墙灯、壁灯等灯具作好灯饰工程,使城市亮起来,夜景更美。[4]

(二)商街夜市

旅游景区内的商街夜市不同于以本地居民消费为主的城市商业街,景区的商街夜市如果要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必须有文化元素作为支撑,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特色。[5]商街夜市的开发在空间上应该集中,合肥市政府应当合理划定区域,形成连片经营,打造合肥夜市一条街。选址可以考虑在宿州路、步行街一片,那里本身具有很好的商业基础和人气,现在急需营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人文艺术氛围。

(三)演艺活动

演艺项目是夜间旅游项目中发展较为突出的形式,深圳华侨城演艺项目和张艺谋印象系列成功后,旅游演艺在全国迅速发展。目前国内旅游演艺项目,规模有大有小,大到投资上亿的大型表演,小到乡间小剧场演出;演出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山水实景剧、露天广场乐舞,室内剧场的演出、乡村小舞台的民间曲目等等。合肥市的夜游项目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除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京剧徽剧团、歌舞团、杂技团以及合肥市庐剧团、曲艺团等的演出外,还可以依托景区,举办一些民俗晚会、庐州戏曲晚会或徽韵歌舞表演等。新落成的合肥大剧院,2010年举办各种高规格演出200多场,显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四)民俗活动

与白天的旅游项目相比,夜间旅游中的游客自主性更强,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也更大,所以在夜间旅游项目的开发设计上,需要更多的引入人文资源,更多的利用本地特色的文化元素。合肥市可以打造一条民俗街,如继续拓展双岗街道的民俗花卉街,建设民俗广场。引入社区一些民间艺术团体,与民俗艺人一起,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民俗表演,这些活动可以是本地的原生态民俗的,也可是由民俗演化的旅游活动,比如由民族节庆设计的晚会形式,由婚恋习俗设计的情歌对唱形式,由祈福习俗设计的旅游项目。一旦将民俗街打造成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基地,成为安徽省民俗基地,就可以在发扬合肥本地民俗的同时,吸引更多外地的游客前来参与体验。另外,可以在徽园、城隍庙、三河镇举办民俗庙会,民俗文化节,让游客赶传统庙会,看文艺巡演,体味白天喧嚣都市在夜晚的另一番乡土风情。

(五)创意娱乐

要想让游客欣然到合肥“客居”,仅靠华美的夜间灯饰是不够的,还要在景区(点)增加独具特色的娱乐节目,让游客真正“夜有所乐”,如夜游包河听评书包拯判案。此外,还可在景区景点之内,根据某一特色发挥创意而形成局部景点,例如根据水域特色,通过资源整合和设施建造构建“水上创意园区”,在包河设水中评书亭,讲包公判案,在步行街明教寺前广场表演庐剧等。规划环城公园游憩带,加强对环城公园的绿化美化,构成环形休闲空间,让游客乘坐三轮车或徒步沿环城马路走一圈,既欣赏了城市夜景,也放松了身心。打造适合不同圈层文化品位的夜间旅游产品,既有夜啤酒、唱KTV,也要有大型高雅艺术活动,向夜上海、夜香港看齐,打造高中端不同的旅游产品。

四、合肥市政府推动夜旅游大发展

对于夜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合肥市而言,市政府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从规划布局到资源整合,从基础设施配套到公共服务提供,可以说夜间文化旅游市场的培育开发,始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障。

(一)注重整体的规划引导,打造夜旅游城市名片

夜旅游在合肥,有产品,但没有形成名闻遐迩的品牌;有业态,但没有形成集聚化的规模;有市场,但辐射面还局限于城市周边。合肥市政府要在合肥经济圈大发展的背景下,制定并执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注重对城市夜旅游整体的规划引导。建议此规划以培育国内著名夜间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塑造品牌为重点,坚持高起点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下述夜间文化旅游“点、线、区”三个层次全面发展,从而突出省会中心城市的旅游辐射带动作用:

合肥市应采取政府倡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打造“庐阳古城夜旅游”的城市名片。一是要抓“重点”,推进夜间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的开发。二是要抓“街线”,对现有的特色商业街进行整理。如淮河路步行街、宁国路美食街、马鞍山路酒吧街等。要注重整治规范,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要强调个性化发展,提升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要延伸夜间的服务,提升其旅游层面的功能。三是要抓“片区”,引导夜间文化旅游项目在一定区域内集聚。我市现有的许多特色商业片区,如长江中路、三孝口、城隍庙本身就具备很大的夜间文化旅游开发潜力,要进一步优化、细化、亮化,使其成为整个合肥夜间文化旅游集聚区。

(二)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全面推进夜旅游市场建设

1.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建设无忧的夜间旅游环境。

安全是夜间旅游消费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让人们夜间出行有充分的安全感,才能促进夜消费的发展。为此,公安部门要统筹安排,严厉打击各种丑恶现象和刑事犯罪活动,创造安全的旅游消费娱乐环境。

2.制订鼓励发展夜旅游的优惠政策。

进一步降低夜旅游经营项目准入门槛,在招商引资、土地使用、项目规划以及税费、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吸引更多的客商进入夜晚服务行业。

3.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夜旅游消费环境。

延长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营时间,合理增调交通线路,解决游客夜晚出行不便的问题,方便消费者出行;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企业应该推广夜间延时服务。要大力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增加夜间景观,营造有特色的夜间氛围。当前首先要加快建设包河夜景、天鹅湖夜景、银河公园夜景以及滨湖夜景。

4.强化行业管理,营建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

建议以工商部门为主,由市场发展中心、税务、卫生、环卫、市政、城管、物价、公安等相关部门共同成立夜间旅游管理委员会,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经营户可以成立协会,建立自我管理机制,规范行业的行为准则,倡导诚信服务,提高行业管理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整体竞争能力。[6]

(三)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升合肥夜旅游形象

近年来随着合肥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的消费水平、消费需求等都已经达到夜生活大发展的条件。另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合肥市市区常住人口即将突破300万。人口的高度聚集,对消费的拉动、对消费结构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要在本市居民休闲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外地游客的夜旅游大飞跃,就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一是政企联手抓旅游宣传,扩大合肥夜旅游的知名度。市政府出面组织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合肥夜旅游的新气象、新形象,如在央视一、四和新闻频道、旅游卫视等重点媒体上连续投放旅游宣传广告;借助“网络媒体看安徽”、“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生态旅游网络宣传推广”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网络宣传。

二是积极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集中推广合肥夜旅游。可以调动市、区、街道举办旅游节庆的积极性,争取月月有活动,四季有大节,以节庆快速凝聚人气,扩大市场影响力。如举办中国徽菜美食节、庐州大龙虾节、安徽戏剧节、安徽音乐节、安徽动漫节等。

三是突出重点市场抓营销。围绕深挖来肥公务市场、发展南北过境市场、开拓江浙沪市场,对主要客源市场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向旅游界、新闻界和民众推介安徽旅游产品,近期特别要加强与客源地旅行社的合作,把“庐州夜旅游”列为重点推广的专项旅游线或纳入黄山、九华山等黄金旅游线。

[1]网易新闻.今年夏天24小时店和特色夜市点亮郑州夜经济[EB/OL].http://news.163.com/10/0408/09/63O6FREE000146BB.html,2010-04-08.

[2]刘卉妍,孙厚琴.苏州夜间旅游开发探析[J].经济师,2009,(6):255-256.

[3]曹新向.我国城市夜问旅游的开发——以开封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8,(11):216.

[4]陶梅,邓业锋,檀勇.1.5亿灯饰点“靓”夜合肥[N].安徽商报,2009-04-23(4).

[5]王杰,衣玮,林峰.打造景区夜间旅游吸引力[J].中国旅游新闻网,2009-12-21.

[6]曹新向.发展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8):12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ight tourism in Hefei city

Zhang Shang-zheng,Huang Xiao-li
(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9,China)

In recent years,as urban night tour has gradually risen,it can not only broaden the spa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urban tour grade.As a capital city,Hefei should apply its local advantages and avoid the disadvantages,draft the development idea and formulat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urban night tourism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planning,model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promotion.

Hefei;capital cities;night tourism;model of product development;government promotion.

F127

A

1672-0547(2011)01-0047-04

2010-12-10

章尚正(1949-),男,上海人,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文化;黄晓莉(1987-),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规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旅游业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研究》(编号:07BJY1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研究》(编号:10JJDZONGHE005),安徽大学“211工程”项目《经济学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合肥市合肥旅游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旅游
生态合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