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墩彩陶罐透视原始先民的审美意识

2011-10-12 07:48孔国庆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彩陶先民刻画

孔国庆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从双墩彩陶罐透视原始先民的审美意识

孔国庆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对于原始先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满足了人类生活功能性的需要;另一方面,彩陶造型、纹样的变化,也满足了人类审美的追求。文章通过分析双墩彩陶罐的造型、罐体纹样,阐明了双墩原始先民已经掌握了精巧的手工技术和系统的形式美法则,进而说明了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已经具有了善于发现并不断完善的审美意识。研究表明,双墩时期的彩陶是我国原始彩陶艺术的萌芽阶段,对双墩彩陶罐的研究可以提炼出原始社会中大量的文化信息,具有宝贵的艺术学研究价值。

双墩;彩陶罐;审美意识

原始陶器的发展过程是由粗粝渐进到精致的,最初是人们随手用泥巴捏出器型,而后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其加工改良,于是实用且精美的彩陶出现了。位于淮河流域的双墩文化距今约7000年,在其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彩陶罐,这些彩陶罐的造型、罐体刻画纹样具有鲜明的面貌,它们再现了我国辉煌的史前文明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一、双墩彩陶罐的器形之美

双墩彩陶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原始先民在制作容器时非常注重器物的空间造型,尤其关注器物的实用性与审美之间的关系。彩陶作为容器在功能上有取水、储藏之分,不同的功能决定了它们不同的造型,也就是说彩陶造型的变化是随着容器功能的变化而变化的。双墩现出土的彩陶罐类有62件①,造型分为三种类型:

A型(图一):小口,口沿微卷、颈部收束、肩部有耳,圆润饱满,从肩部慢慢收分至底部。

(图一 A型修复件)

(图二 B型修复件)

(图三 C型修复件)

B型(图二):大口,口沿很窄、颈部有耳、折肩、斜弧腹内收至底部。

C型(图三):小口,口沿外放、有肩、斜弧腹内收至底部。

上述三种彩陶罐器型因功能不同造型有所变化,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彩陶罐都是从口部至肩部到腹部以至于再到底部形成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具有放、收、放、收的力量冲突,观者从而产生从静态到动态的视觉变化,感觉到“张力”的存在,这种“张力”以方向感和力量感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具有强烈的节奏和韵律,使观者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造型的曲线变化决定了彩陶罐在空间上的变化,具体的说就是对罐体“实空间”和“虚空间”的占有和分割。对称、平衡、变化构成了彩陶罐空间上的造型美感。同时我们发现,彩陶罐的空间构成也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如左右对称、颈部收束、双耳、腹部饱满等造型特征达到了实用中的平衡、易取、大量装载等作用。由此可见,原始先民对待器物的实用性与审美效果的关系必须是要相辅相成的,这使得彩陶罐的造型更具审美价值。

二、双墩彩陶罐刻画纹样产生的原因

1.生产生活对刻画纹样产生的影响

双墩彩陶罐刻画纹样大致可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三大类,这说明刻画纹样所表现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鱼纹、猪纹、树叶纹、三角纹、曲折纹、戳刺纹、乳丁纹(图四~图十)等等。其中刻画纹样以动物纹样居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双墩先民生活在淮河流域,水网密集,河道纵横,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以捕鱼、狩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农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所以对于以渔猎为生的他们,将动物作为描绘对象和创作主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2.巫术与原始宗教对刻画纹样产生的影响

彩陶的出现对原始文明而言是一次划时代的创举,它表明原始先民已经开始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掌握了非常成熟的陶器制作经验,而彩陶上的刻画纹样更是说明了原始先民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双墩原始先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巫术、宗教等精神意识与他们自身的创作行为把来源于超自然领域的客观感受转化为主观形象,所以,可以说宗教或巫术为双墩原始先民的形象创造能力提供了精神原动力。随着人们大脑机能的逐渐进化,原始思维活动的抽象化和概念化,彩陶罐上的刻画纹样成为了双墩原始先民对形象认知的外化表现。

3.彩陶罐的器型与刻画纹样之间的关系

双墩彩陶罐作为一种容器,其造型和刻画纹饰体现着它们日常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其装饰功能最突出的一点是对空间装饰的表现,彩陶罐口沿、颈部、肩部、腹部的刻画纹样是以各种几何纹样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环饰一周,纹饰线条流畅、比例均匀、刻画手法丰富,展现了完美的视觉效果,使得彩陶罐的造型与纹饰具有完整统一的审美意识,这一点充分表明了双墩原始先民对彩陶罐的造型和纹饰在空间中的联系的意识。需要说明的是,双墩彩陶罐里还有一些刻画纹样出现在器物的底部,这些位置非常隐蔽,显然这里的纹样不再是单纯的装饰作用,而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神秘的用途,因文章篇幅有限,便不在此叙述了。

三、双墩彩陶刻画纹样的制作方式

1.精致的刻画工具

双墩刻画纹样的出现和当时人类可以制作出精致的工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双墩遗址出土了许多用动物骨骼磨制的骨针、骨锥、骨片(图十一、图十二)等器物,这些器物象画笔和刻刀一样,应该是刻画时最为便利的工具,它们既可以表现出刻画的细节又可以对各种纹样进行修饰,加上随手可得的各种石器和树枝,一套完整的刻画工具就形成了。

图十一

图十二

2.娴熟的刻画方法

观察纹样的刻画手法发现,当时人们的刻画技术已经十分的娴熟,刻画线条均匀流畅,类似书法中的线条,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刻画方法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陶坯未干时进行刻画。这时陶坯较软,可以随手刻画出粗细不同的纹样,刻画纹样的底纹大多在此时完成。观察彩陶罐表面可见,阴文(图十三)划痕线条较粗,但刻画痕迹明确、肯定,刻画工具应该是树枝、竹等头部较圆的工具,阳文划痕线条较细,刻画痕迹流畅、自然,刻画工具应是石针、骨针等头部较尖的工具。阳文(图十四)刻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减地剔刻”的方法,即先用木炭条在陶坯坯上画出纹样图案,然后再刻画出纹样,好像篆刻朱文印章一样;另一种则是先用泥条在陶坯上塑造出纹样,形成立体的纹样效果,再用骨片等工具对纹样加以修整,这种方式与雕塑的方式十分类似。

图十三

图十四

(2)陶坯晾干之后烧制之前进行刻画。这时陶坯具有了一定的硬度,结合上一种刻画方式可以刻画出线条精细、图案复杂的纹样,所以大多主体纹样在此时刻画,这种方式也是双墩彩陶罐纹样的主要刻画方式。(图十五)

图十五

(3)陶坯烧制完成后进行刻画。观察彩陶罐发现,这类刻画方式并不多,而且刻痕十分粗糙。这是因为此时彩陶表面形成了坚硬的外壳,因当时工具所限再想刻画出理想的纹样已经非常的困难,可能原始先民想对彩陶纹样进行修改或是其他原因,才在此时进行刻画。(图十六)

图十六

四、双墩彩陶刻画纹样的构成之美

如上文所述,双墩彩陶罐刻画纹样大致可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三大类,用不同粗细、长短、交叉等的方式把点、线刻画在器物上形成纹样,点线面元素呈现了其特征。“它们或以平缓的,力度均匀,粗细一致的线来产生平衡和舒展感;或以粗细有规律变化的,硕大粗砺线的起伏,回转,曲折等来强化其律动效果。这两类线往往被构置于一种整体纹样中,以造成变化和恍惚迷离的情景。”②双墩彩陶刻画纹样的点线面元素在造型上有两种组合方式:

1.单纯的线条组合(图十七)

线条是构成彩陶罐刻画纹样的主要形式,这些线形成了各种对比方式,如线条本身有粗细深浅的变化,直线与曲线的对比等,这些对比方式使刻画纹样形成了节奏与韵律,在视觉形式美法则中线条是具有方向性的,水平线、倾斜线与曲线各自代表了不同的视觉运动方式,这些视觉运动方式就是我们所谓的动感,线的主观抽象性可以表现为速度、方向曲直、长短、粗细、强弱、轻重、虚实、转折、顿挫等极富生命力。在彩陶罐刻画纹样中直线的稳定性和秩序感代表着静态美;曲线的流畅性和变化性代表着动态美,静与动结合在一起,二者相互呼应形成了彩陶罐刻画纹样强烈的动静对比。彩陶罐上点与线的交织形成了面纹,这些块面与细线对比,显得和谐统一,具有强烈的律动感,使彩陶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图十七I、II

2.点与线的运用(图十八)

彩陶罐刻画纹样中以积点成线构成了直线曲线的形式基础。点的上下移动产生的行进意向,便是三角纹连续组合形式中上下起伏波动的运动意象,以抽象形式表示的折纹与波浪纹,点和线组合形成对比产生统一、韵律、节奏的视觉美感。新石器时期,由于生活水平低下,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自然事物上,这时的点具有了象征和装饰的意味。彩陶罐上不同的点看起来有的像天空中的太阳与星星、有的像远处山坡上的植被、有的像动物的眼睛。在视觉形式美法则中点起定位和装饰作用,而彩陶纹饰的点有象征和装饰的用途。

图十八

3.刻画纹样的构成美

彩陶罐刻画纹样上点、线、面的构成组合,展现了原始先民对直与曲、方与圆、虚与实、抽象与具象等视觉形式的表现能力,反映出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的审美追求。这些刻画纹样描绘的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审美需要下的相对真实的世界,此时的双墩先民已经可以自由得运用各种图案的抽象、变形能力打破原有样式的禁锢,把自然世界与精神世界纳入有序的模式中,这便是彩陶刻画纹样的审美特征。用点线面形成了不同的纹样,充分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彩陶罐上的刻画纹样仿佛凝结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体现了原始先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五、结语

以上探讨了双墩彩陶罐造型、刻画纹样的特点。造型上的张力、对称与均衡;刻画纹样上点线面的变化与秩序,形成了原始先民对美的认知,这些审美意识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系统的视觉形式美法则和精巧的手工技术,同时也说明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善于发现并不断完善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和艺术的心理发生活动来源于两个重要前提,一是实践活动的内化,一是人类大脑机能的进化。”③双墩彩陶作为中国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它特有的魅力,彩陶罐上的刻画纹样不仅体现了原始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现代艺术带来了众多启示,让我们打开禁锢的思维,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美的各种表现形式,为我们的艺术研究与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注:

①阚绪杭:安徽蚌埠双墩遗址介绍,蚌埠双墩文化遗址介绍,2005年

②③张晓凌:中国原始艺术精神,重庆出版社,1992年,第78页,第47页

Interpenetrates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ancient ancestors from the Shuang Dun colorful pottery

Kong Guo-qing
(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Anhui 244000,China)

Colorful pottery of The Neolithic Ag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ncient ancestor.On one hand,it satisfies the functional demands of human’s life,On the other hand,the shapes of colorful potteries,as well as the changes of patterns,also satisfy the pursuit the beauty of the human beings.This essay mainly analyzes the shapes of Shuang Dun colorful pottery,the patterns of tank,and explains Shuang Dun ancestors how to master the delicate man-made technologies and the regulations of systematic beauty forms.In addition,they are good at discovering and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their practical lives.Meanwhile,this study shows that ancient colorful pottery of Shuang Dun Period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ancient pottery.The research of Shuang Dun colorful pottery also can be extracted from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information,the value of precious artistic researches.

Shuangdun;colorful pottery;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J527

A

1672-0547(2011)01-0071-03

2010-11-12

孔国庆(1977-),男,安徽铜陵人,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系讲师。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蚌埠双墩新石器时期造物文化研究》(编号:2009sk132),安徽财经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蚌埠双墩新石器时期装饰艺术研究》(编号:ACKYQ0906ZD)成果,主持人:杨蕾。

猜你喜欢
彩陶先民刻画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Artin单群的一种刻画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甘肃彩陶真伪辨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