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纪要

2011-10-24 01:38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南京医科大学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纪要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于2010年11月4-7日在江苏南京成功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承办。有来自美国、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近500位专家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摘要400余篇,并刊登于《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会议期间进行了9个特邀报告和38个专题报告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内容涵盖了近年来医学主要研究热点问题的基础与临床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转化医学的研究进展。

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

11月4日晚相继召开了第八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会议由韩启德理事长主持,朱广瑾副理事长就第九届换届工作的筹备进行了汇报。经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理事、常务理事和学会领导候选人的名单,并通过了选举监督组名单。吴立玲秘书长介绍了章程修改草案和并向常务理事会汇报了学会的财务状况。南京医科大学校长陈琪教授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向全体理事做了汇报。韩启德理事长代表学会对全体常务理事和理事为学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签发了感谢证书。

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11月5日上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举行了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韩启德院士,江苏省人大赵龙主任,江苏省科协张铁恒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一处孙瑞娟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陆大祥教授、卢建教授、朱广瑾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医科大学校长陈琪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开幕式后接着进行了特邀论文报告。

11月5日下午举行了全体会员代表大会。韩启德理事长代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做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自2006年7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组成后,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学会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取得了提高;学会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不断完善;以及在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报告中韩启德理事长提出了病理生理学科应该着重考虑和解决的四个问题:“是什么?教什么?何人教?何时教?”。他提出医学的各个学科是在医学发展中自然产生的,但随着发展的进程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病理生理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的性质,倡议在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期间组织一场“病理生理学科性质的大讨论”,从而促进病理生理学会的发展,明确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搭建科研和教学的交流平台,推进学风建设。最后,韩启德理事长代表第八届理事会对第九届理事会提出殷切的希望,希望新的领导班子能够“明确目标、加强领导、改革机制、增强活力”,弘扬学会积极进取、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建设病理生理学会工作者之家。韩启德理事长对会议承办方南京医科大学的辛勤工作予以肯定并表示感谢,全体会员代表以热烈的掌声通过了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大会由副理事长陆大祥教授主持

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全体会员代表以热烈的掌声通过了第八届理事会关于由韩启德院士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的提名;通过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选举办法、推举了总监票人和监票人。在黄启福教授主持下,全体会员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大会以鼓掌的方式通过了吴立玲秘书长向大会报告的修改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章程和会费标准的说明以及修改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章程和新的会费标准。在完成各项会议内容之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顺利闭幕。

三、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

11月5日晚上全体新当选的理事召开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一次理事会。在总监票人黄启福教授主持下选举产生新一届常务理事会和学会领导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吴立玲教授当选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王建枝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朱广瑾教授第三军医大学高钰琪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陈琪教授、暨南大学王华东教授当选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幼怡教授当选秘书长。

在吴立玲教授主持下召开第九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并决定了第九届常务理事会分工及各工作组组长,高钰琪副理事长负责学术及科学道德,王建枝副理事长分管外事工作,朱广瑾副理事长负责组织工作,陈琪副理事长负责教学,王华东副理事长负责出版和网络工作,并由他们分别提名组成5个工作组。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张幼怡秘书长提名朱毅教授和王谦教授担任学会副秘书长的建议。会议还讨论通过了2011年各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的安排,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危重病医学、大中专、缺氧与呼吸专业委员会明年预计举办学术活动,消化专业委员会拟召开工作会议。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了专业委员会的换届程序。根据中国科协对二级专业委员会换届的有关规定,各专业委员会换届需报请常务理事会同意,并审查专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会员资格。会议还决定2011年常务理事会由大中专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地点在安徽。

四、学术活动

来自国内外近500名从事病理生理学及相关临床研究的人员参加了同期举办的学术会议。大会主要议题涵盖心血管、干细胞、肿瘤、免疫、炎症、代谢及神经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大会邀请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选拔了国内有一定学术影响的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参加了心血管、代谢、炎症与肿瘤、神经等38个专题报告。由南京医科大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20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ascular Biology: from Bench-top to Bedside"国际研讨会同期举行。与会代表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使得此次学术会议以学术氛围浓厚、报告质量高而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可,取得了圆满成功。

大会期间进行了青年优秀论文和优秀论文壁报评比活动。会议共收到青优参评论文35篇,经过第一轮书面评审,12名选手参加了青年优秀论文的第二轮现场报告评比活动。最终评比结果为辛伟(解放军总医院)、郑乐明(北京大学医学部)等2人获得一等奖;张灵(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朱旭冬(南京医科大学)、李晶(北京大学医学部)、陈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4人获得二等奖;马秀瑞(首都医科大学)、赵旭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崔晓兵(北京大学医学部)、朱晓燕(第二军医大学)、方飞(南京医科大学)、高敏(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6人获得三等奖。此次大会共展示64份壁报,在会议报告的间歇,代表们充分交流,取得了较好的学术交流的效果,经过评审专家组的严格定量评分,有10份壁报荣获优秀论文壁报奖:张东红(汕头大学医学院),付勇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楠(北京大学医学部),单志新(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段晓辉(北京大学医学部),朱云(南京医科大学),徐传英(徐州医学院),刘晓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思敏(南京医科大学)和周云峰(北京大学医学部)。

猜你喜欢
南京医科大学常务副理事长
学会副理事长赵祥模教授当选陕西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副理事长刘少利当选委员
声明:
勘误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百年巨匠——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2017年理事会暨第七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召开
团江苏省委举办“榜样在身边
破除天然偏见 市场方兴未艾——访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景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第一次常务副会长、副会长联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