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其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

2011-11-20 09:21孙丽君朱金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神经质外向人格特质

刘 洋 孙丽君 朱金富

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和权利。人类的一切活动不仅是为了 延续生命,也是为了享有更好的生活。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 ell-Being,简称SWB)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研究人员的关注。国外学者Veenhoven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稳定的特质,此种人格特质可能是由于个人拥有一个容易诱发愉悦神经的生理机制(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学习的结果[1]。Klein也指出产生幸福感的条件与遗传有关,即使是天生不容易快乐起来的人,也能学着在脑部设定快乐程序;另外,Argyle和Lu[2]研究指出,神经质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呈负相关,即个人神经质倾向越高,幸福感越低。

本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为被试,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对人格因素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作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指导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大学生的自我保健,从而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抽取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的施测工作。本研究发出1000份问卷,经施测问卷回收951份问卷,回收率95.1%。剔除填答不全和固定反应卷29份,有效问卷922份,可用率为92.2%。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台湾学者施建彬的中国人幸福感量表,因部分题目的用词不符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将部分题目的词语加以修改。原量表经过词句修改的题目共有5题,分别为原量表的23、26、33、35及46题。修改原因说明如下:23、26、46这3个题目编制来源于主观幸福感来源的“工作成就”概念,考虑到大学生有工作者占少数,且即使有工作也多为part-ti me的工作,其成就大多来自于学习(包括学业、社团或生活上的学习),并非工作,故把“工作”一词修改为“学习”;第33题的题目编制来自幸福感来源的“物质满足”概念,同上所述,并非所有大学生皆有兼职、赚钱现象,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仍靠父母提供,故予以修正;第35题将第一选项的“工作”改成“做事”一词也是相同的立意。本文所修订的幸福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为0.95,重测信度为0.93,效标效度为0.85,显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1.2.2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钱铭怡等人基于该研究样本提供了EPQ-RSC的中国常模,研究表明该问卷的E、N和L 3个分量表具有令人满意的信度和效度,P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基本达到有关的心理测量学标准。该量表的修订工作已经通过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的鉴定。该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642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本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1.3 数据处理 本研究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

2 结 果

2.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从总体上看,全体受试者的平均总得分是61.71分,高于代表“偏向正面态度”的48分,低于代表“具有较强程度正面态度”的96分,表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偏向正向态度(状况良好),但程度不强(每题平均分仅为1.29)。在接受调查的922名高校大学生中,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者为125分、最低者仅获得31分,显示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表现出了较大的个体差异,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

2.2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从人格特征的3个维度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得分之间的相关分析来看,精神质和神经质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度负相关,外向-内向则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正相关。这与Joar Vitters[3]及王极盛、丁新华[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特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F=64.359,P<0.001);决定系数R2=0.191。这表明由人格3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模型能够解释19.1%的变异量。充分说明人格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精神质和神经质2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力(P<0.001),而外向-内向因子则对主观幸福感有极其显著负向预测力。见表1,如果结合希波克拉底的古典气质类型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多血质气质类型者主观幸福感似乎更强一些。

表1 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从总体上看,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幸福,但幸福感程度不强。D iener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下,也即表现为正性水平。这一结论在本研究中得到验证。关于大学生幸福感呈正面态度,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倾注了较多的关爱,提供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大学生大都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舒适,因此他们对家庭和生活条件方面的满意程度感较高。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及自我的发展都是大学阶段比较重要的活动领域和发展任务,大学生对这些领域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也促进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另外,由于大学阶段学习任务较轻,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课外活动、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课余生活相对比较丰富,这些都提高了大学生总体的生活质量。正如Huenber强调指出,对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学校生活可能是他们满意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从而提高了青少年总体的生活质量。

3.2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向性、精神质和神经质均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外向性、低精神质和低神经质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对不同人格类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分析则表明,外向稳定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内向稳定型,外向不稳型和内向不稳型的幸福感水平依次较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精神质、神经质和外向性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强的预测作用,三者可联合解释幸福感将近20%的方差变异。这一结果验证了预期的研究假设,同时与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结论相互印证。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的严标宾和郑雪教授[5]对国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精神质、神经质和外向性的研究结论也与本研究结果相当一致。国外的研究Costa[6],Headey[7]一致证明外向性、精神质和神经质与幸福感有较密切的关系,有学者甚至把快乐等同于稳定的外向者。外向的个体随和乐观、无忧无虑、喜欢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爱交谈并充满活力,对积极情感较为敏感。精神质和神经质的个体则情绪不稳定,易怒,对所有的刺激容易做出过分强烈的反应,他们十分关注自身的健康,对身体状况极为敏感,而这种过分的关注和敏感则又会导致身体的不适感,并增加其负性体验,减少积极情感。外向者对积极情感敏感,低神经质和低精神质的个体则对消极情感不敏感,因此可能导致这两类人的幸福感较高。

[1]Veenhoven R.Is happiness a trait Tests of the theory that a better society does not make people any happier[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4,32(2):101-160

[2]Argyle M,Lu L.The happiness of extravert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0,11(3):1011-1017

[3]Joar Vitters.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al stability,not extraversion,is probably the important predictor[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31(1):903-914

[4]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98-103

[5]郑雪,严标宾.幸福心理学[M].广州:既旦南大学出版社,2004:158

[6]Costa P T,McCrae R R.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happy and unhappy peop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0,38(4):668-678

[7]Headey B,Wearing A.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coping with adversity[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0,22,(1):627-649

猜你喜欢
神经质外向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寻根压力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