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清铁路与豫北地区城镇体系变动

2011-11-24 00:51马义平
关键词:豫北焦作城镇

马义平

(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道清铁路与豫北地区城镇体系变动

马义平

(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清末民初,以铁路为中心的新式交通体系在华北初成的过程中,铁路以其独具的全天候、大规模、长距离、低费用等优势,不仅使豫北的区位优势得以彰显,同时也使该地区的城镇体系发生显著变动。作为新兴矿业型城镇,焦作在豫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极具典型。故而,以道清铁路与豫北城镇化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试对铁路在豫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地位进行考察,揭示近代铁路与豫北地区城镇化进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及主要特征。

道清铁路;豫北;城镇化;焦作

豫北地区位于山西、河北、山东等省的交界处,其传统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较为优越。铁路未兴之前,豫北各地的对外经贸交流主要是由畜运、车运、船运等传统方式进行的。清末民初,以铁路为中心的新式交通的出现,其根本意义在于以较低廉的价格,使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在短期内进行长距离交流[1](P91)。受此影响,不仅铁路沿线地区的城镇体系、工业布局、城乡结构等发生了显著变动,整个豫北的社会经济重心日渐内聚至交通沿线。因此,近代铁路与豫北城镇体系变动间的关系,成为豫北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现象。

近代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大多都受社会演变、经济转型、交通变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由此推知,近代豫北地区城镇的兴衰应各有其不同的原因、规律及特点。若仅就具体的研究方法而言,学界关于近代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研究,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来观察其变化:一是人口数量的成长;二是经济力的增加与现代都市建设;三是城镇面积的扩张与其城镇结构的改变[2](P1571)。受此研究方法的指导和启发,笔者将以道清铁路与豫北城镇体系变动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试揭示近代铁路与豫北地区城镇化进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及主要特征。

一、道清铁路促进了焦作现代工矿业的兴起

20世纪初期,现代工业性质的企业已开始在焦作出现,当时主要有煤炭、机械和电力三个行业,它们都和近代煤矿业的发展紧密相关。1902年,福公司在焦作建立了第一个开矿基地,命名为哲美森厂(又为泽煤盛厂),这是近代河南第一家使用机械采煤的煤矿企业。道清铁路全线通车后的次年,即1908年福公司矿井开始大量出煤,原煤年产量达244 000吨[3]P392)。这一时期,福公司煤矿因铁路带来的销售市场的扩大而获得很大发展。1907—1910年,福公司仅由道清铁路运销的煤炭从121 684吨激增至357 205吨[4](P92)。

1914年8月,中州、豫泰、明德三公司代表签订合同,发起成立中原公司以备与福公司联合营业。中原公司成立后,除在寺河选择27个井(5个井出水,22个井出煤)继续开办外,又在常口开凿土窑4对,可日产煤1 000多吨。1915年6月福中总公司成立后,焦作煤矿业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自1922年起中原公司在某些矿区装备欧式锅炉、卷扬机等现代机器设备[5](P76),开始从事现代化的机器开采。1924年中原公司和福公司的煤炭总产量,分别增至943 335吨和670 835吨[6](P206)。福中总公司煤炭生产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其跃居当时国内仅次于抚顺、开滦的第三大煤矿,也标志着焦作煤矿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1925—1930年间,由于受时局变动、社会动荡、运输不畅等因素影响,焦作的煤炭生产出现较大波动。1925年福公司煤矿被迫停产;1926年中原公司的煤炭产量仅为54 000吨,至1929年才恢复至此前的水平[6](P206)。即便如此,煤炭产业在焦作经济发展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原公司的煤炭销量,1931年度(1931年7月至1932年6月)约为745 410.74吨,价值为5 247 909.98元(国币);1932年度(1931年7月至1932年5月)约为809 052.17吨,价值为5 218 237.30元(国币)[6](P208-209)。通过对焦作这个新兴能源型城镇崛起的考察,近代铁路在华北内陆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道清铁路对焦作城镇化的重要影响,还体现在推动了现代工业的萌芽。1904年,为道清铁路服务的总机修厂(南厂)由道口迁至焦作。1910年,福公司又在焦作设置了煤矿附属机修厂(北厂),该厂有工人200余人,大小机械设备14台,负责维修锅炉、大卷扬机、发电机和水泵等设备。1917年,道清铁路的新乡木匠厂、铁匠厂及修配厂也迁至焦作。1922年中原公司机械厂成立,分设机械房、打铁房、铆工房、翻砂房、电灯房、水泵房、电机房、井上修理房等部门,共有各类设备28部(个)[7](P14)。由此可见,“焦作自有了机械工业,便与煤矿开采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明显的矿山机械、煤矿机械的特征”[7](P12-13)。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档案资料和历史文献的缺乏,暂无法对煤矿产值在焦作城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进行精确的量化和分析,但从现存资料及社会调查中仍可看出,作为当时焦作的主导型经济和支柱性产业,煤矿业产值在焦作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远在10%以上,即具备了一个矿业型城镇的基本特征。同时,正是由于福公司利用道清铁路外运煤炭,极大地促进了焦作与外界经贸往来的发展,这对焦作的兴起和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道清铁路推动了焦作城镇人口及城区的增扩

1898年之前,焦作还是偏僻荒凉的自然村落,以天然石河(今称群英河)——涧河为界,分为“涧东村”、“涧西村”,即后来的东焦作村、西焦作村。由此可知,近代历史上的焦作,仅是隶属于修武县的农村小集镇,虽古代曾出现有府城早商城址、汉山阳县治所在的汉山阳城等城址,但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较大的城市建制[8]。

清末时期,福公司攫取了豫北的煤炭开采和铁路修筑的权利,成为焦作作为城市诞生的直接契机。1904年福公司修建了焦作第一条街,设立各种商店和按摩院等生活设施,还专门开辟了生活区,并命名为哲美森街(今民生街),并在此安装照明路灯。哲美森街区成为当时焦作最现代化的街区。道清铁路的通车,不仅使焦作的城区建设渐具规模,当地商业也随之繁荣。1910年,清政府以西焦作为中心设焦作镇,隶属修武县管辖。1911年,修建中山东街(今新华街)和中山西街(今胜利街),直接贯通南厂(道清铁路局)和北厂(煤矿),街道两旁有“太兴华”、“同兴德”、“协成合”、“豫立丰”等大小店铺150余家。

1922年,焦作的中山大街(今新华街)基本形成,与西马市街(今胜利街)、斜街(今生产街)、粮坊街(今和平街)相呼应[9](P149),构成了焦作最初的城市中心和商业中心。德茂成、德顺祥、同兴德、同兴和、太华兴、豫华亭、三瑞和等也陆续开业,较大的饭馆有同庆楼、四海春、增福轩等7家,较大的旅馆有中成、迎宾、新民等6家,较大的浴堂有青云阁、玉清楼、云香泉等6家,娱乐场所有鑫记舞台、共和舞台及道清俱乐部[10](P178-180),加之摊贩、加工作坊、服务修理业200余家,使焦作的商业呈现出空前繁盛的景象。

民国初期,随着以铁路为中心的新式交通体系的形成,以及工矿业、商业、金融业的发展,来焦作镇上和矿区生活的人日渐增加。据有关资料记载,1925年焦作的总人口已达11 962人(清末民初,豫北的城镇数量不多,规模一般较小,还没形成超过5万人的城镇,大部分是万人以下的城镇[11](P65))。由于政治、经济及交通地位等日益重要,焦作也于1925年首次改为焦作市,并设置有河南保安队、公安局等机构负责保安和管理市政[10](P174)。至1931年,焦作的人口规模已达13 623人,其中城市人口11 862人,农业人口1 761人[12](P538)。由此可知,1930年代初,焦作的城市人口在其总人口中的比率已达87%以上。

20世纪之前,中国的城市已分化为明显的两类。一类是行政区划的治所,通常还都有城墙或加上外郭保护,城内有政府的行政机关。这一类城市的政治意义很强烈,它们是全国性的行政网点;另一类则是州、府、县治以外的市镇,它们大多不是政府主动设置的,而是基于经济因素而自然形成的。发展达到相当规模,政府就正式在这些集居点上设市或镇,并派官掌理治安与行政[13](P3-41)。民国初期,在铁路通行、工矿、商业兴盛等因素促进下,焦作除城市人口规模、城区面积均大为增加外,政府还在此设有保安队、公安局等行政管理机构。由此可见,当时焦作已初步具备了一个矿业型城市基本的要素和特征。

三、道清铁路带来了焦作现代城市元素的涌现

据有关资料记载,道清铁路的通行及营运,不仅初步改变了豫北地区相对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也使道清铁路的西端连接地——焦作成为豫北经济的“增长极”。在近代煤矿业和新式交通运输的带动下,焦作日渐由一处偏僻荒凉的村落转变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城镇。在此转变过程的具体进程中,医院、邮局、电灯、电话等现代城市元素也应运而生。

我敢说:有了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追求,这样的境界,这样的人生定力,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们就可以做到:金刚不败,巍然屹立于世人群中。

由现存资料和笔者的走访调研可知,清末民初西医、西药就已经传入焦作一带,并由此出现或形成了现代医疗设施和医疗机构。据有关资料记载,1916年福公司在焦作建立了福公司医院,当时已有医务人员20人,有普通外科手术器械和小型放射机、显微镜等设备。当时道清路局还没有医疗机构,凡有员工需要就医者,则由其出资25%的费用委托福公司医院代为收治。1927年福公司宣告停工后,道清铁路局便开始筹设自己的医院。

1928年4月道清铁路医院成立,由于经费的不足,相关的医疗设备很不完备。据相关资料统计,道清铁路医院有工作人员26人,病床30张,设内科、外科、五官科和中医室等[14](P1157),共有10余个科室,即挂号、待诊、外科诊疗、女诊疗、五官各科、诊断、调剂、手术、化验、储藏、药库、养病、院长办公、员工住宿等,另设隔离病室1所。当时道清铁路职工和附近居民对西式医疗已日渐接受,到道清医院诊疗的人数众多,见表1。

表1 道清铁路医院历年诊疗情况及病人数量一览表

1930年以后,焦作几家医院的医疗设备、设施、规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原公司的民众医院有职员28人,医疗、住室各9间,年消耗药品6 500元,设内科、外科、五官科等,还有手术室、换药室、药品室、挂号室,有医疗器械60余种[15](P613)。1931年后,道清铁路局对所属医院进行整顿,分别扩充、添购了一批医疗器具。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西医认识的转变,道清铁路医院的影响逐渐扩大,前来就诊的病人数量较往昔倍增。如1933年7月至1935年6月,平均每年初复诊人数为34 744人[16](P1126)。

道清铁路的通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焦作金融业的发展。河南的金融业一向不甚发达,晚清时期依然如此。铁路通行之后,豫北地区和其他地区间的区际贸易和人员往来更加频繁,新乡、焦作、安阳等地的资金需求量因之较前大为增长。在此社会现实影响下,新乡同和裕银号焦作分号(1912年)、河南银行焦作办事处(1923年)、上海金城银行焦作办事处(1931)等金融机构先后成立,主要办理存款、放款、代管金库、汇兑等业务[14](P889)。

伴随着商业、工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豫北地区的现代邮政、电讯行业也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据有关资料记载,1905年焦作设立了电报局,开办国内电报业务。1908年焦作设立了邮政代办所,1914年设立焦作邮政支局。至1921年时,焦作已有3个邮政代办所、4个信柜,主要开办国内收寄信函、新闻纸、印刷品、贸易契、货样、挂号邮件、平快邮件、代收货价等业务。1937年又增设市内快班投递路线和乡村投递路线各一条,将邮件直投送到户[14](P677-680)。由此可见,20世纪30年代初焦作已是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镇。

四、结语

20世纪之前,华北区域以行政控制为主的传统型城镇仍占相当部分,这些城镇市场上的商品种类较少、流通范围不大,主要是承担城乡简单的商品交换和调剂余缺的作用。这类城镇或因所处地理位置和作为政治中心而重要,或因工业、商业、手工业等发达而繁盛。铁路通行之后,特别是随着新的商路网络体系的形成,华北区域传统的行政型城镇不再是区域城镇体系的核心,一些位于新商路网络上的传统城镇渐变为商业中心,如铁路沿线的彰德、新乡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兴非行政型城镇,像卫运河岸边的道口、由陆路贯通山西的清化等;而一些纯行政型传统城镇,则因不再是交通枢纽或经济中心而日渐衰落。

综上所述,20世纪前半期,在以铁路为中心的新式交通运输体系的作用下,华北区域的城镇体系较19世纪发生了巨大变化[17](P103),即以各级行政机构所在地为节点的城镇体系,日渐向由以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镇为主体的城镇体系转变;各类城镇的兴衰不再主要取决于其在行政系统中的地位,而主要是其是否处于新的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即是否处于经济流通体系的中心地位;在城镇规模方面,传统的城镇体系多以省、府、县治为序,而新的城镇体系则打破了这一规则,有的新兴城镇的人口规模甚至超过了省治、府、县治城镇。

[1]谷中原.交通社会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台]教育部主编.中华民国建国史——民初时期[M].台北:国立编译馆,1987.

[3]河南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焦作煤矿工人运动史资料选遍[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4]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895—1914(第2辑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5]侯德封.中国矿业纪要(第3次)[R].北京: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29.

[6]王景尊.河南矿业报告[R].开封:河南省地质调查所,1934.

[7]河南省焦作市机械工业局.焦作机械工业志:1904-1983[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8]韩长松,刘勇,周长明.英福公司与焦作早期的城市化进程[J].焦作大学学报,2008,(3).

[9]戴直夫.焦作文史资料(第3辑)[Z].政协河南省焦作市委员会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1990,(12).

[10]道清铁路管理局总务处文书课.道清铁路旅行指南(第3期)[Z].编者,1933.

[11]王文楷.河南省地理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12]河南焦作市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焦作经济:1949—1987[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13]赵刚.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C].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14]河南省焦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焦作市志(第3卷)[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3.

[15]焦作矿务局史志编纂委员会.焦作市煤矿志:1898—1985[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16]铁道部秘书厅.铁道年鉴(第3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7]王旭,黄柯可.城市社会的变迁——中美城市化及其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Daoqing Railway on the System of the Northern City of Henan Province

MA Yi-ping
(Schoo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a rail transport system for the new center beginning in the north into the process,the railway with its unique all-weather equipment,large-scale,long-distance,low-cost advantages,not only the North of the area to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but also the region's urban system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As an emerging mining town,in North Henan Jiaozuo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very typical.Therefore,the Road and North of the railway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try the railway in the northern regions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the role and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reveal the railway and the northern regions of modern urbanization of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main feature.

Dao Qing railway;Northern Henan;Urbanization;Jiao Zuo

K258

A

1008—4444(2011)06—0029—04

2011-09-03

2011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新式交通与近代河南的城市化进程》(SKL—2011—2861)

马义平(1975—),男,山西临汾人,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责任编辑:刘明)

猜你喜欢
豫北焦作城镇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奋力书写战“疫”的豫北答卷
文化边城镇远
豫北水利工程管理
临轩听雨
豫北水利工程管理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新乡:豫北老区明珠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