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右脚着地技术剖析*

2011-12-12 01:42闵凡亭
潍坊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推铅球屈肌铅球

闵凡亭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右脚着地技术剖析*

闵凡亭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技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正确合理的过渡技术是实现这一纽带作用的关键。笔者通过大量相关资料的查阅发现,对过渡技术中右髋、右膝以及左腿的论述较多,对右脚着地技术的论述较少,而正确合理的右脚着地技术同样对过渡技术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影响。

推铅球;过渡阶段;右脚着地技术

1 前言

推铅球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投掷项目,其全部动作可以划分为滑步阶段、过渡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共三个阶段。众所周知,推铅球投掷远度的15%-20%来自于滑步,80%-85%来自于最后用力。而转换阶段承前启后工作的优劣也至关重要。因此,有人提出过渡阶段“既是助跑部分,更是最后用力部分”。

笔者在对大量相关资料的查阅后发现,对过渡技术中右髋、右膝以及左腿的论述较多,而对右脚着地技术的论述较少,并且对这一技术的重视和把握程度尚显不足。为此,本文从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生物力学等多个角度对这一技术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上网和图书馆查阅国内相关文献资料30余篇,资料始于1990年代初,截止于2007年4月。

2.2 专家咨询、访谈法

调查对象中具有高级职称者6人,高级教练员3人,讲师2人。

2.3 生物力学分析法

对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3 推铅球过渡阶段右脚着地技术分析

过渡技术是指从运动员回收右小腿结束右脚落地到左脚落地。此阶段铅球运行20-30厘米,运行时间约为0.1秒。其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地减少(人/球)体系的运动速度损失的基础之上,为最后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使身体处于最佳的发力状态。研究也证明水平较高的铅球运动员身体重心速度在过渡阶段呈现出基本保持或略有下降的态势[2]。右腿技术形式上则表现为右膝和右髋着地瞬间几乎没有缓冲或缓冲幅度很小,而右脚合理的着地方式或着地后积极蹬伸可以减少缓冲时间,提高身体重心向前水平速度。同时研究也发现此阶段右腿的过大缓冲会对成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与右脚合理的着地动作技术认识不明确以及右腿退让性工作能力和由退让性迅速转入克制性工作能力不足直接相关。过渡阶段右脚着地技术的突出特点是以脚前掌先着地后的积极退让式缓冲。

4 踝关节及足弓的解剖学分析

足关节由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组成。而踝关节由胫骨下关节面,胫、腓骨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关节面构成,为屈戍关节,可使足绕冠状轴做屈伸运动。

足弓由七块跗骨、五块跖骨以及关节、韧带和肌腱共同构成的拱形结构。足弓具有坚固、轻巧又有弹性的特点,有利于持久地站立和承受较大的压力。在行走、负重等活动中,可缓冲支撑反作用力对人体的冲击。并且运动足关节的肌肉主要是使足屈的肌肉群,包括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等,它们的合拉力线在足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远固定时,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如提踵等动作。

5 踝关节、肌肉张力的生物力学分析

5.1 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可以用骨杠杆原理进行分析。当足远固定提踵时,是属于典型的单臂杠杆,即阻力点在支点和动力点之间,单臂杠杆为省力杠杆(见图1)。从承受力的角度来讲,省力杠杆承受的力较大。换言之,当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屈肌的合张力一定时,足承受和抵抗外界负荷的能力较大。

5.2 肌肉张力的生物力学分析

由肌肉结构的三元素模型可知,肌肉的总张力为主动张力(收缩成分)和被动张力(弹性成分)之生物叠加。主动张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参与收缩的横桥数目。研究发现,当肌肉处于静息长度{约为平衡长度(解除一切负荷的肌肉长度)的125%}时,会使收缩起作用的横桥数目达到最大,此时主动张力值最大。而被动张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肌肉平衡长度后被拉长的长度,长度变化越大,张力越大。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也就是储存的弹性势能越多,张力表现越大。

图1 骨杠杆原理图(A:支点(足瞬时着地点);F:足屈肌合张力;R:踝关节承受负荷;L:力臂)

6 过渡阶段右脚着地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从推铅球完整技术来看,如上所述转换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地减少(人/球)体系的运动速度损失的基础之上,为最后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使身体处于最佳的发力状态。而以脚前掌退让式的右脚着地技术恰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1)从足关节解剖学的骨杠杆特点可知,当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屈肌的张力一定时,踝关节能够承受和抵抗滑步结束后(人/球)体系较大的外界负荷,不至于使运动速度损失的过多。并且随着缓冲程度的加大,会使着地点与拉力线之间的距离加大,也就是会使动力臂(L动)增大,从而使承受和抵抗外界负荷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这就为尽可能地减少(人/球)体系的运动速度损失提供了解剖学上的有利保证。(2)脚前掌退让式的右脚着地缓冲技术使得足弓的弹性势能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屈肌肌肉的总张力(主动张力+被动张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积蓄。

有研究曾经对我国优秀推铅球运动员李梅素、黄志红等六名运动员过渡阶段右脚着地后的垂直分力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发现这一阶段上下方向的垂直分力是一个完整的尖峰波,六名运动员最大峰值平均值为401.2±127.4公斤,为六名运动员平均体重的4.3倍。如此大的冲击力,不但能够使足弓和踝关节屈肌得到被动拉长,将重力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贮存,使被动张力提高;而且还能使踝关节屈肌得到必要的拉伸,从而保证了屈肌收缩时起作用的横桥数目,使主动张力得到提高。这样的骨杠杆特点以及张力的积蓄和提高,就为滑步结束后重心速度的保持,以及使身体处于最佳的发力状态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为真正意义的最后用力做好了充分准备。

7 过渡阶段右脚着地技术易犯错误原因分析

过渡阶段右脚着地技术易产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全脚掌着地而非脚前掌退让式着地。全脚掌着地方式不但改变了足的受力方式,使跟骨结节承受了过大的负荷而极易受伤,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足关节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特点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右腿发力时机的延迟。而据测定在最后用力阶段铅球运行距离约为1.60-1.90米(男子)、1.50-1.74米(女子),运行时间约为0.24-0.30秒(男子)、0.22-0.29秒(女子)。如此短的时间内却要运行相对较长的距离,并且还要体现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和时机。因此右腿发力时机的延迟会导致右髋前送和最佳的发力状态准备的不充分,进而影响后继自下而上的最后用力顺序。技术外形上则表现为滑步结束身体重心起伏较大,右腿发不上力以及身体向右侧倒。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推铅球技术教学中所采用的逆进分解法所致。在推铅球技术教学中大多都采用“逆进分解法”教授,即首先教授最后用力技术,其原因是最后用力技术为最后一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这样的教学顺序毋庸置疑,但从调研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仅有40%的被调查者注意和强调最后用力准备姿势时支撑体重脚的微提踵动作。也就是说教学中没有从技术的整体性上来把握各个技术环节,这是造成右脚着地技术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2)对这一技术环节的理解和分析上还不够深入全面,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从笔者查阅的相关资料中不难发现,对推铅球过渡阶段技术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而且文中又以分析右膝、右髋技术的居多,对右脚着地技术的分析大多一带而过,也造成了对这一技术认识上的不足。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推铅球过渡阶段是滑步和最后用力技术的重要衔接阶段,右脚着地技术的正确与否关系重大,技术教学中应重视和提高对过渡阶段右脚着地技术的认识。

8.2 建议

8.2.1 推铅球实践教学中各个技术环节的教授,应从技术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不应孤立的去看待。

8.2.2 应加强和提高足弓的韧性以及下肢小腿屈肌群退让性工作能力。如采用脚前掌支撑下负重或不负重的静立练习、跳深练习等。

[1]韩景军,魏鹏飞.谈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衔接技术[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79-81.

[2]王倩,周华锋,刘茂辉,等.对两名不同水平男子铅球选手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404-406.

[3]任平社,李厚林,赵亚科.推铅球动作技术结构和各阶段肌肉工作特点研究综述[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9(2):77-78.

[4]崔允龙.推铅球的时间节奏与成绩之间的关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14(2):26-28.

[5]李建臣,张秋亚,赵其林.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与最后用力阶段下肢动作的动力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9):43-45.

[6]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7]胡声宇.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肖恩忠)

The Analyses of Transition Stage Right Foot Landing Technology of Shot Put

MIN Fan-ting
(Weifang University,Weifang 261061,China)

That the back is had to coul shot put transition stage technology having presented the open the lower important effect,but correct rational transition technology is to realize this one link effect key.Looking up by large amount of relevance data discovers an author,the right hip,right knee and discussion of left leg are more to transition in the technology,land to the right foot technology's same technology superior or inferior rank discussing the less,but correct rational right foot landing to transition technology produces important effect.

shot put,transition stage,right foot landing technology

2011-07-10

闵凡亭(1977-),男,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

G8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1)06-0158-03

猜你喜欢
推铅球屈肌铅球
左前臂异常屈肌一例
会弹的铅球
针刀干预对中期膝骨关节炎兔模型伸肌-屈肌萎缩 状态及肌肉拉伸弹性模量的影响
浅谈如何提高原地推铅球成绩
可怕的人
脑筋急转弯
探究推铅球最大距离的最佳投出角度
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
两种求铅球最佳出手角的方法比较
铅球教学最后用力阶段保证力量传递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