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油气国有化迷局渐厘清

2012-01-13 03:12
中国石化 2012年10期
关键词:国有化寡头私有化

国有化—私有化—国有化,俄罗斯油气工业发展之路一波三折。今年5月7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将大幅度提升国家投资在经济中的比例,油气资源国有化逐渐成为俄罗斯能源政策新走向。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俄罗斯逐步演变成高度国有化的苏联。1991年8月19日清晨,克里姆林宫钟楼上的大钟刚敲响了苏联解体的序曲,取代苏联的俄罗斯在时任总统叶利钦的推动下在私有化道路上渐行渐远。

但是普京上台后,开始逐步通过司法手段或市场手段,将战略行业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大型企业重新国有化。“梅普”时期,私有化又有所抬头。今年5月7日,就在第三次就任俄罗斯总统6小时之后,普京立即签署了13项总统令,其中包括大幅度提升国家投资在经济中的比例,国有化成为新趋势。俄罗斯油气国有化迷局渐厘清。

私有化还是国有化

□ 图为西西伯利亚约什诺-罗斯克耶油气田。宋雨 供图

□ 2011年4月21日,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公司就长期合作达成协议。CFP 供图

俄罗斯(苏联)曾是世界上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90年,在其所有制结构中,国有制比重占92%,在工业部门,国有制比重更是高达99%。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私有化概念下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在普京上台时,俄国的市场、资源和经济政策导向等表面上被国内寡头控制。

由于现实结果与其初衷相差甚远,私有化成为苏联解体20年来俄罗斯社会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普京如果想振兴俄罗斯,他别无选择:必须重新掌握经济杠杆——选择重新国有化。普京执政前8年,对私有化政策进行了调整。

2000年~2008年,在普京的前两个总统任期中,私有化政策取向却截然不同。处理政权与寡头的关系是判断其私有化走向的一个切入点。从普京的主张看,一方面明确提出所有制改革的大方向是反对重新国有化,要保留和完善已形成的市场微观基础。另一方面提出要总结私有化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用法律来规范和保护私有产权,通过规范的私有化程序,完成“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预算收入的双重任务”。他还主张政企分开,坚决执行政权与金融寡头保持距离的原则,重点打击那些控制媒体、干预政治的寡头。

普京第二任期内,俄罗斯政治舞台力量对比和局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政治经济走上正常发展轨道的基础已经奠定。在处理与寡头的关系上,则是进一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主导作用,通过市场和司法手段,拆分私人寡头企业,促进国企强强联合,组建超大型国家公司,强化国家对战略性行业的掌控。借助打击寡头的机会,俄政府成功收回并管控了能源、核能等主要战略性产业及装备工业。同时确定涉及石油、天然气、运输等领域的1063家大中型企业为国有战略企业,规定政府无权对这些战略企业实行私有化。普京还任命政府高官直接到战略性企业兼职,力图通过国家控制资源主导发展的方式来确保战略性企业的发展。

“梅普”时期,俄罗斯私有化再度引起世人高度关注。2010年11月27日,普京总理签署政府令,批准了《2011年~2013年联邦资产私有化预测计划和私有化基本方针》。此次私有化计划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俄首度出现预算赤字、现代化计划受阻的背景下出台的,筹资增加预算收入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是其基本目的。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私有化计划虽然高调开始,雄心勃勃,但实际推进却拖沓缓慢,雷声大雨点小。

今年5月,普京三度进宫,无疑将给俄罗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之争做个决断。在5月7日签署的13项总统令中,普京要求政府对现有的私有化规划进行修正,梅德韦杰夫倡导的私有化实际上被取消。俄罗斯油气工业国有化趋势重新清晰起来。

油气资源国有化

俄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对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采的控制,主要策略是将油气资源国有化。

首先,通过修订和完善立法,俄罗斯加大了联邦政府对国内自然资源的控制力度。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地下资源利用领域属于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共同经营的对象。但在2005年新出台的《矿产资源法》当中,管理国家地下资源基金的联邦机关的权力被大大扩大。除此之外,《矿产资源法》还新增加了对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这些措施都极大地加强了国家对资源的垂直控制。2004年8月4日,普京总统签署《关于确定国有战略企业和战略股份公司名单》的命令。根据总统令,政府无权对它们实行私有化,只有总统特批才能出售。而且俄罗斯还在外国人收购俄战略性企业上设置种种无形的障碍。

其次,通过司法起诉剥夺一些寡头的财产。2003年10月,霍多尔科夫斯基被俄总检察院拘捕。俄总检察院指控他涉嫌巨额逃税和侵吞国家资产等7项罪名。当时他想把尤科斯公司40%的股份卖给埃克森美孚,这触及了普京的安全底线。2004年12月,俄联邦政府依司法裁定,拍卖尤科斯属下尤甘斯克油气公司76.79%的股份以抵偿偷逃税款,从而将尤科斯的核心资产收归国有。

最后,采取市场手段由国家控股企业收购私有石油公司。2005年6月,俄罗斯石油公司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0.7%的股份,使得俄罗斯政府持有该公司的股权超过50%。与此同时,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于2005年9月又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72.7%的股份,进一步加强了俄罗斯政府对油气资源的控制。俄罗斯政府还想办法收回被外国公司控制的资源。如俄政府以环境保护为由,宣布停止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在萨哈林-2号的一个投资约200亿美元的天然气开发项目。这个项目建成以后,将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厂。

国有化并非坦途

油气资源国有化给俄罗斯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油气资源国有化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俄罗斯的稳定和发展。通过对资源和能源行业的国有化,加上国际资源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普京政府获得了数额庞大的出口收入,而此前这些收入都流入了国内寡头的腰包。这些收入使他有足够的财源加强国家的治理部门,有能力打击分裂势力和地方离心倾向,俄罗斯领土分裂倾向得到制止。同时利用这些收入,俄罗斯大大增加了国民的收入和各种福利,例如从2005年4月到2006年4月,俄罗斯居民的年人均收入增长了20.4%,民生改善使俄罗斯国内政治进一步稳定。

油气资源国有化还壮大了俄罗斯国有能源企业,使俄政府拥有了对能源工业的有效控制力。俄罗斯通过一系列调整,限制外国公司进入俄罗斯能源体系的上游产业。这也是大多数外国公司在俄国内收购案中纷纷铩羽而归的最直接原因。

俄罗斯将私营公司重新收归国有,提高国有油气资本的集中程度。在俄罗斯,控制了能源工业等于掌控了经济发展的杠杆。2004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合并之后,又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将俄国内最大的私营石油公司尤科斯拆分,吞并了其生产石油的主要子公司尤甘斯克。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后,俄罗斯政府实际上通过国有企业对油气资源进行了垄断。

俄罗斯油气国有化的问题在于俄罗斯油气公司管理落后,控制的油气田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不利于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此外,出于维护国家利益与地缘政治战略利益需要的考虑,俄政府常常将油气公司利益置于俄国家战略利益之下,从而牺牲了其经济利益。从长期讲,这不利于俄罗斯油气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能否激发国有化之后的俄罗斯油气工业的发展活力又成为俄罗斯在厘清国有化迷局之后的新迷局。

猜你喜欢
国有化寡头私有化
《去寡头化法》难解乌克兰寡头干政的顽疾
短视频四寡头
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动因和绩效
Q7 私有化后市场潜力还有多大?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Q1 私有化的好处?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八——苏俄石油工业国有化博弈
从“仇敌”到同盟互联网同业寡头的并购潮
寡头婚车
俄罗斯私有化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