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应带头落实科学发展观

2012-01-13 03:12
中国石化 2012年10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科学经济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哲学博士、现代中国学博士)

□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了增产量、降成本、保安全协调发展。 胡强 摄

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物质实体,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在经济实践中带头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主体”,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物质实体,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在经济实践中带头落实科学发展观。

准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基本国情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客观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科学理论。准确认识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客观把握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国有企业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纵观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现代化历程,我们明显地察觉到“跨越式发展”的特性,即与欧美发达国家用了几百年时间才从传统性社会转变为现代性社会不同,我国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时间里,迅速从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这种跨越式发展大大压缩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数百年才实现的历史任务,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将发达国家两三百年中不断出现、逐步化解的矛盾与问题集中到这30多年的时间内,使当前的改革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跨越式发展所具有的正负双重效应在我国发展进程中的现实表现。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这一论断为依据,结合我国跨越式发展的双重效应,我们得出结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成就巨大,机遇前所未有;同时发展问题严峻,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这一双重“前所未有”的判断,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一方面,发展成就前所未有,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具备了逐步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财力物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另一方面,面临挑战前所未有,按照传统发展模式走下去,资源无法支撑、环境无法容纳、社会无法承受、发展无法持续,迫使我们必须革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这就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迫切期待和现实要求。

完整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

立足政治性高度。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我党的执政理念,蕴涵着党中央深远的政治考虑,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优势;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提出来的科学理论。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担负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重要职责,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具备全球性广度。科学发展观充分借鉴、吸收了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综合反映了世界变化发展的总体趋势,顺应了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旧工业文明向新型产业文明、由单线性发展向综合整体发展的转变。科学发展观提倡人性化、整体化和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其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超越了世界已有的发展理论,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完整、科学的发展理论。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落实将有助于诸多全球性问题的化解,其成功将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可兹借鉴的有益经验。

立足系统性维度。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围绕中国的发展问题,对发展的道路、模式、战略、动力、目的、要求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它的指导作用不仅适用于经济建设领域,还对我国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领域具有指导作用。同时,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需要系统化的推进,需要合理统筹各领域、科学规划各方面、充分发挥社会整体的合力。国有企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过程性与开放性,积极参与其中,找准位置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具备方法论角度。“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2月5日),它不仅仅是科学的理论,更体现了科学的方法。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国有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和基本力量,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应正确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科学方法,应把握重点、统筹兼顾、着眼大局;应照应阶段、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应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和各种利益的关系,安排好各方面的比例与顺序。

着力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其作用发挥关键在落实。面对“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的各项要求,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总结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保持稳定发展为根本点,推进国有企业的成长壮大。“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了发展的首要地位,回答了“是否要发展、为何要发展”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主体,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人员政治素质高、经济规模大、技术装备好、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抵御各类经济风险、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以提高发展质量为立足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国有企业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是加快从专注速度的高速增长向注重发展质量的持续、稳定、适度增长转变。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仅要继续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快从生产提高型企业向结构优化型企业转变。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我们应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多元产业结构优化和协调。三是加快从资源支撑型企业向资源节约型企业转变。国有企业应带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发展的资源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设。四是加快从技术引进依赖型企业向自主创新支撑型企业转变。国有企业应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拓展技术创新优势,不断推进原始创新、源头创新、应用创新和高端创新。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点,提升企业的科学发展水平。国有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广大干部职工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意识:一是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当前,利益多元化格局业已形成,某些强势群体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更出现了既得利益集团化的趋向,成为改革的巨大阻力。如不能有效遏制这种趋势,企业改革就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科学发展观也难以真正得到落实。二是应侧重于制度建构和机制完善,以制度规约行为。以干部人事制度为例,首先,应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将科学的效益观引入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之中;其次,应优化干部人事制度,为那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卓有成效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最后,应建立健全奖惩和监督机制,用机制引领、规约企业员工的社会实践。三是应结合实际工作,增强体制机制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应围绕关系平衡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等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政策策略的保障。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科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