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2012-01-25 00:26商丽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平卧心电监护禁食

商丽娟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福建 福州 350014

近年来,PCI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术中、术后存在一些并发症,迷走反射就是其中一种较少和严重的并发症,如没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生命。为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做好PCI术后迷走反射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人在对开展的300例PCI术中,30例发生迷走反射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3月经股动脉行PCI术的患者300例,男性180例,女性120例,年龄40~70岁,30例发生迷走反射。发生时间在术后5min~6h。

1.2 临床表现 血压迅速下降、心率减慢、出冷汗、胸闷、头晕、恶心、呕吐、打哈欠、懒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

1.3 结果 30例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护士密切观察下及时发现,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呕吐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心效率明显减慢者立即予阿托品1~2mg静脉推注。血压低者,给予多巴胺静脉推注,继而给予0.9NS或参麦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快速静滴,并给予保暖。所有患者经及时抢救5~30min内生命征均恢复正常,无后遗症。

2 原因分析

2.1 精神紧张 由于患者对手术存在担忧、恐惧、精神过度紧张、导致睡眠差、心率快,从而加重心肌缺氧,引起前列腺素或缓激肽释放,这些物质刺激心肺感受器,从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迷走反射[1]。术后肢体制动引起腰背酸痛以及穿刺部位的疼痛亦使患者精神过度紧张。

2.2 血容量不足 术前禁食禁水时间过早,补液不足,术中失血,大量出汗,术后穿刺部位护理不当引起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使血容量不足。血容量不足可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分泌血管加压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而引起迷走兴奋,导致迷走反射[2]。

2.3 疼痛 穿刺部位明显肿胀或出现血肿,绷带加压包扎

过紧以及术者拔鞘动作粗鲁,按压力度不当。均可使疼痛加剧,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导致迷走反射。

2.4 血管牵张反射 带鞘肢体的不当活动使动脉留置血管鞘远端机械性牵张,均可兴奋迷走神经,引起迷走反射。

2.5 尿储留 术后肢体制动,患者不习惯平卧排尿,导致尿储留,致使膀胱过度充盈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从而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导尿时放尿过多过快,使腹压急剧降低,大量血液滞留于盆腔脏器,引起虚脱。

3 预防措施

3.1 观察要点 PCI术后住CCU病房,持续心电监护24~48h,密切观察神志和生命征,动脉鞘有无脱出,扭曲,出血,穿刺处渗血情况双下肢肢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体位饮水二便情况,情绪睡眠及有无自觉症状。

3.2 心理干预 精神紧张是诱发血管迷走反射的重要原因,故应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术后肢体制动的一些手术成功的病例,如有条件还可让其与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交流,从而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过度紧张的患者术前可适当应用镇静剂[3]。

3.3 饮食护理 术前不禁食,但不可过多,一般4~5分饱即可,以免血容量不足。对极有可能误吸而必须禁食的患者,可采用静脉补液的方法来弥补禁食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术后鼓励患者进食半流质饮食及多饮水,以补充血容量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3.4 卧位护理 术后给予平卧,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至拔鞘后12~24h,避免穿刺部位受压弯曲。长时间卧床难免会引起腰背酸痛,使患者烦燥不安,精神高度紧张,故应保持床单位平整舒适,定时按摩腰背部,还可在其腰背部垫一软枕,以减轻其不适感。

3.5 拔鞘护理 拔鞘前先向患者说明拔管的方法及配合要点,嘱其放松,消除紧张心理,备好抢救药品仪器 (多巴胺,阿托品,除颤器等),保持静脉路通畅,持续心电监护,对疼痛敏感,耐受力差的患者应先予利多卡因局麻后拔鞘,拔鞘时动作应轻柔,幅度不宜过大,指压方法要正确,力度适中,以能摸到足背动脉为宜,压迫时间为15~30min,压迫完毕即予加压包扎,松紧应适宜,并予沙袋压迫6~8h,检查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下肢肢温,并与对侧作比较。双侧股动脉穿刺不宜同时拔鞘。拔鞘过程中,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血压、心率,主动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注意保暖及肢体的遮盖,减少患者会阴部过多暴露,从而消除患者的不安及紧张情绪。拔鞘后1~2h内特别是10min内仍需密切观察面色、血压、心率等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迷走反射[4]。

3.6 防治尿储留 术前应告知患者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床上排便的必要性。训练其平卧排尿,可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尿储留的发生。如发生排尿困难,给予按摩,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等物理诱导,必要时给予导尿,导尿动作应轻柔,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

4 小结

PCI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手段,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限,但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其术后引起的迷走反射虽较少见,如未及时发现处理后果极其严重,将威胁患者生命。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及时消除诱因,严密观察,准确判断,迅速采取抢救措施是保证PCI治疗成功的有效措施。

[1]韩启德,文允镒.血管生物学.第一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设,1997:114

[2]周衍椒,张镜茹.生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78

[3]徐红颜,李秀菊,屈文华等.心血管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反射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11):1336

[4]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6——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5

猜你喜欢
平卧心电监护禁食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儿童择期手术前禁饮禁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禁食野味 从我做起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禁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术后别再“去枕平卧”“自由体位”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