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012-01-25 05:20蒋福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0期
关键词:磷霉素抗菌素庆大霉素

蒋福奎

吉林省通榆县中医院,吉林 通榆 137200

生素是指对至病性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繁殖作用的药物,它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生素。抗生素是临床用以控制感染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它在人体内的抗菌作用是由于抗生素、机体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抗生素为治疗感染性疾病作出了卓绝的贡献。但也不可否认,滥用抗生素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其原因之一是耐药菌珠不断增加,如克雷白杆菌及沙门菌等。二是抗生素不仅消灭了致病菌,同时也伤害了人体的正常菌群,因此临床出现了顽固难治的二重感染,如真菌、绿脓杆菌等所致的败血症,耐药金葡菌、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这显然是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造成的恶果,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目前,抗生素品种繁多,许多新产品也在陆续产生,因不同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决不是一代超过一代,也不是越新越贵就越好。经过几十年临床考核而能保留下来的药,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因此,新抗生素的出现只是对老品种的补充和完善,而决非是替代。作为临床医生,应对抗生素具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应用时减少盲目性,力求做到即有效又安全,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负担,真正发挥抗菌素的积极作用。

首先,在应用抗菌素时,应想到诊断是否明确,因为抗菌素只能治疗感染性疾病,决不是万灵药,也不是退热剂。如肋软骨炎或肩周炎等无菌性炎症,无论应用何种抗生素都不能奏效。闭合性骨折或关节脱臼时,抗生素并不能接骨或镇痛,一些非感染性发热,如中枢性高热、中署、脱水性高热等,抗生素用之也是无效,所以只有感染性疾病才能用抗生素治疗。其次,应用抗生素应有针对性。因其抗菌谱的不同,限制了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如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首选青霉素疗效显著,但如选用庆大霉素疗效定然不佳。又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膜炎、败血症等,如选用白霉素和红霉素,则肯定不如头狍菌素疗效确切。抗菌素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分布的区别,也为我们选用抗生素提供了依据。如氟哌酸几乎全部以原形由尿中排出,在尿中浓度可比血中高出100倍,所以对泌尿系统感染最为有效。急性膀胱炎的患者可用一次有效量而获得痊愈。磺胺类在肠道感染时更是难于吸收,故在肠道内浓度可比血中高出10倍,所以多用于肠道感染的患者。头胞哌酮大部分由胆汁中排入肠道,在胆汁中可比血中浓度高出10倍或更高。故在胆道感染时应为首选等等。综上所述,应用抗生素时应有最佳选择。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较为复杂,但按其杀菌和抑菌作用可归纳为四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胞菌素及磷霉素等,作用特点是:对繁殖旺盛的细菌作用强大而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或无作用。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常用药物有链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作用特点是:对静止期的细菌有更强大的杀灭能力。第三类为速效抑菌剂:常用药物有红霉素、白霉素、四环素、氟哌酸等,作用特点是:很快使繁殖期细菌处理静止状态。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常用药物为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增效联磺片、磺胺咪等。作用特点为:持续时间长,抑菌作用较慢,根据上述4类作用的原理,给临床联合用药带来了理论性指导。第一类药物和第二类药物联用,可扩大抗菌谱,起到协同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联用,磷霉素和庆大霉素联用。第二类药物和第三类药物联用,可增加抗菌效果。如庆大霉素和红霉素联用,链霉素和四环素联用。第二类药物和第四类药物联用也可增加抗菌效力。如庆大霉素和磺胺咪联用、卡那霉素和新诺明联用,同类药物之间可以联用,如青霉素和磷霉素联用、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联用,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联用及磺胺增效剂等,均能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抗菌活性。第一类药物不能和第三类、第四类药物联用,因细菌被抑制后杀菌剂效微,即产生拮抗作用。第三类和第四类药物也不能联用,因速效抑菌剂发挥作用后慢性抑菌剂无效。如青霉素和四环素产生拮抗作用,氟哌酸和新诺明联用,则新诺明作用不显,此属不合理联用,应杜绝。抗菌素的联用在临床上意义很大,在不明菌种的混合感染时,早期联合用药是控制病情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抗菌素的联用一般只限两种药物,最多不能超过三种药物有联用。联合用药的优点是:①获得抗菌协同作用;②扩大抗菌范围;③防止或延迟耐药性的产生。缺点是增加机体的解毒和排毒负荷。易产生毒副作用。故能用一种抗菌素治疗时,最好不要联用。

抗菌素溶液的配伍和配制,也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能联用的药物不一定能配伍,应参照配伍表合理配伍,如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配伍,效价降低;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配伍,可出现浑浊降低药效产生毒性等。溶液配伍配制时间过长,因抗菌素化学结构不稳定故会失效,产生毒性,不能再用。如磷霉素稀释后四-五小时效价减半,六小时后大部失效,且产生毒性。

关于抗生素的更换临床上更应有选择性,敏感菌在未产生耐药时,可不必更换抗生素,敏感菌产生耐药原因有3方面。①用药量不足,可刺激细菌产生耐药。②间断用药,给细菌以喘息之机产生耐药。③用药时间过长。细菌结构发生变化,产生变异,出现耐药。如青霉素及磷霉素半衰期仅为0.5~1小时。一次有效量维持时间为4~6小时。若每日只用一次,很易产生耐药性。随现代医学院的高速发展,抗生素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好是在药敏实验指导下合理应用。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让抗生素为人类健康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磷霉素抗菌素庆大霉素
磷霉素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磷霉素在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硫酸庆大霉素药剂学研究进展
抗菌素不是万能药,滥用后果很严重
耐药形势下磷霉素的临床应用
抗菌类药物的热值测定
饲用抗菌素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
抗菌素的临床使用情况及预防用药探讨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