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危害白皮松的新害虫——中穴星坑小蠹

2012-01-26 07:44周明洁任桂芳王志良
中国森林病虫 2012年6期
关键词:白皮松雄虫红松

周明洁,任桂芳,王志良

(1.北京市景山公园,北京 100009;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北京市于近日在白皮松Pinus bungeana上发现1种小蠹危害严重,经鉴定为中穴星坑小蠹Pityogenes chalcographus Linnaeus,隶属象虫科 Curculionidae小蠹亚科Scolytinae齿小蠹族Ipini。该虫国内已知分布地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上海、四川和新疆,国外分布于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欧洲[1]。主要危害云杉属,少见于其他针叶树类群,如松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国内报道的寄主为云杉Picea asperata、红皮云杉 P.koraiensis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2]。中穴星坑小蠹是国家林业局2003年公布的23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黑龙江省曾报道该虫危害红松,在1株20年生红松上的虫口可达数千头[3]。在欧洲,中穴星坑小蠹是挪威云杉Picea abies上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4]。

1 中穴星坑小蠹危害特点

中穴星坑小蠹通常侵害树干中下部,蛀孔位置一般在较薄的树皮(通常2~4 mm)处。长势弱的低龄植株若被侵害,有死亡的危险。此外,雄虫产生聚集信息素,吸引大量其他雄虫和雌虫聚集成群,侵害健康植株,造成树势明显衰弱。成虫钻蛀时将真菌孢子传播至寄主植物内部以供幼虫取食。同时,传播的真菌也降低了树木产生树脂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有助于成虫和幼虫钻蛀。该虫大量发生,造成树势显著衰弱,也会引来其他小蠹危害,如在危害云杉时可同时发生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另外,该虫在风倒木或者林地搁置的大量新鲜木材上更易大量聚集危害,对韧皮部损害严重,大大降低木材质量。瑞典报道在1995年飓风过后的2 a间,中穴星坑小蠹对挪威云杉风倒木危害率分别为 21%和 44%[5]。

据观测,中穴星坑小蠹通常只危害树势衰弱的白皮松,在古白皮松上可见到其危害,极少情况下也会在壮年白皮松上出现。在树势衰弱的情况下,树体会产生化学物质吸引小蠹危害。该虫首先侵害较弱的枝干,危害特点为先侧枝、后主干,先竖向危害,再逐渐横向发展,造成树势更加衰弱。

2 中穴星坑小蠹防治方法

白皮松为中国特有的针叶树种,分布于甘肃、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四川、山西、陕西等地[6],已成为华北地区及南方部分城市和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因此,应对中穴星坑小蠹扩散危害提高警惕并实施有效的防治。首先,要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树木生长势,从根源上避免中穴星坑小蠹的侵害。其次,要及时伐除和处理受害枝干,防止虫害扩散。第三,根据中穴星坑小蠹雄虫释放聚集信息素的生物学特性,可使用人工合成信息素诱芯配套诱捕器的方法进行防治。具体实施方法为在成虫扬飞前,将中穴星坑小蠹信息素诱芯及配套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船型诱捕器或桶型诱捕器)悬挂于林间1.5~2.0 m树干上。使用人工信息素诱芯诱捕中穴星坑小蠹节能环保,可有效降低小蠹成虫交配率,减少子代幼虫的发生量,保护寄主免受虫害。

[1] Kníěk M.Scolytinae[M]//I Löbl,Smetana A.Catalogue of Palaearctic Coleoptera:Vol.7.Stenstrup:Apollo Books,2011:204-250.

[2] 殷惠芬,黄复生,李兆麟.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九册(鞘翅目:小蠹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21-123.

[3] 蒋玉才,王树林.中穴星坑小蠹的调查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89(2):39-41.

[4] Hedgren P O.The bark beetle Pityogenes chalcographus(L.)(Scolytidae)in living trees:reproductive success,tree mortality and interaction with Ips typographus[J].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2004,128:161-166.

[5] Gööthlin E,Schroeder L M,Lindelööw A.Attacks by Ips typographus and Pityogenes chalcographus on windthrown spruces(Picea abies)during the two years following a storm felling[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00,15(5):542-549.

[6] Tang Y,Gilbert M G,Dorr L J.Tiliaceae[M]//Wu Z Y,Raven P H,Hong D Y.Flora of China:Vol.12(Hippocastanaceae through Theaceae).Beijing:Science Press,2007:240-263.

猜你喜欢
白皮松雄虫红松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蓝田县白皮松生长不良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森林群落结构研究
苹果蠹蛾雄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白皮松大苗栽植及养护管理技术
关于红松育苗造林技术的探讨
扶桑绵粉蚧交配行为及能力的研究
神经递质或导致男女行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