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应用与实践

2012-01-26 23:15潘小明
中国水利 2012年3期
关键词:危险区山洪预警系统

潘小明

(江西省铅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334500,铅山)

一、基本情况

江西省铅山县位于武夷山脉北麓,属亚热带季风区,是赣东北暴雨中心,年降雨量一般为1713.6~2200.6 mm。铅山县有受山洪灾害威胁人口约16万,占总人口的37%,其中位于河流威胁区的人口约15万。境内有小(2)型以上水库103座、尾矿库13处、重要地质灾害点30处,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繁重。

铅山县2009年开始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试点项目,建成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在已建成的4个自动雨量站、2个自动水位站的基础上,新建自动雨量站32个、自动水位站3个,建成了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强化了县、乡镇防办能力建设,实现了预警平台监测信息县、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共享。

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应用情况

1.切实做好系统的运行管理

做好运行管理,确保正常运行,是发挥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作用的基础。在暴雨洪水监测等野外设施设备管理方面,设施设备所在村、组干部负责当地设施设备的看护,安排乡镇水利员对本乡镇范围内的暴雨洪水监测等野外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委托市水文部门对暴雨洪水监测野外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在数据平台管理方面,由铅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充分发挥系统效益。在网络管理方面,由电信、移动部门按照合同负责信道传输管理,由铅山县防办负责机房UPS备用电源及柴油机组、预警系统设备管理。

2.明确防御任务

铅山县境内的山洪灾害防御任务既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又包括城镇、乡村居民区和重点堤防、重点蓄水工程、重点涉河建设工程等山洪灾害危险区的洪涝灾害防御。铅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了《铅山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铅山县山洪灾害风险图》,逐点明确山洪灾害防御任务和措施,每年汛期结束后都要组织人员总结经验,对上述图表进行修订。

3.健全组织指挥体系

县、乡镇设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行政区域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抢险转移安置、保障等3个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责任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成立以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并根据任务落实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等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每个危险区域都由行政领导担任防御责任人,同时落实技术责任人。

4.加强雨水情监测分析

一是县、乡镇防办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每小时查看一次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信息,重要信息及时向领导报告。二是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需要,相应安排水库、圩堤、河流的洪水巡查监测人员,以补充信息。县、乡镇防办严格执行监测人员报送信息制度,严格人员值班纪律,及时收集相关监测信息并做好报告。三是为满足每个危险区监测预警需要,确立洪水危险区与监测点关系,制定了《铅山县各山洪灾害危险区与监测点、临界值界定、监测方法对应表》,县、乡镇防办根据对应表,综合情况得出分析成果,为决策提供支撑。铅山县防办总结了以往山洪灾害防御经验,以危险区为单位,对以雨量站为主要预警站的,制定了具体的临界雨量值;对以水位站为主要预警站的,制定了初步警戒水位值。铅山县防办还对中型水库入库、出库规律及泄洪与相关河流水位站关系进行了总结,将伦潭、大坳、高店、铁炉水库泄洪与下游威胁区关系数据化。

5.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

一是各危险区根据范围大小的需要,确定了信号发送员人数,规定群众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信号,下发宣传单深入宣传。

二是划定了预警等级。预警等级分为三级。一级预警定为:①接到暴雨天气、山洪灾害预报,②河流危险区水位到达加报水位,③水利工程出现安全隐患。二级预警定为:①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②河流危险区水位到达警戒水位;③水利工程出现险情,存在溃坝(堤)风险,但抢险成功可能性较大;④水库接近或超过汛限水位,泄洪未突破下游河道安全行洪值。三级预警定为:①降雨达到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②河流危险区水位到达警戒水位,结合上游降雨分析将超过危险区底板进入危险区;③水利工程溃坝(堤)或出现险情存在溃坝(堤)风险,抢险成功可能性小;④预测水库漫顶或泄洪突破下游河道行洪安全值,预测洪水将进入危险区;⑤出现泥石流、滑坡征兆。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发布由乡镇防汛指挥机构指挥长决定,按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遇紧急情况(山体滑波,堤防、蓄水工程溃坝等),灾区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同时报告县级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

三是对应预警规定,明确了响应级别。一级响应:各责任人员到岗到位,进入戒备状态;通信设备确保畅通;防汛抢险物资队伍准备到位。二级响应:信息发送员向相关危险区群众发出准备转移信号;乡镇防汛指挥长坐阵指挥;乡镇防办加强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乡镇抢险转移安置组一线巡查,处理安全隐患,做好转移群众准备;行政负责人一线督导、协调防汛工作。三级响应:信息发送员向相关危险区群众发出立即转移信号;乡镇抢险转移安置组、保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迅速转移群众,开展抢险救灾;行政负责人一线督导、协调工作。遇降雨达到或超过临界雨量,堤防、蓄水工程即将溃坝等紧急情况,灾区预警人员可先直接向相关危险区群众发出转移信号,然后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应急响应工作。

三、应用成效

1.防汛工作目标更明确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期间,铅山县防办进行了山洪灾害历史情况调查,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区,河流洪水威胁区,水库(含重要山塘)、水电站、尾矿库、河堤等各类水利工程运行或溃坝(堤)威胁区。这些调查成果囊括了铅山县的防汛工作重点对象,为有的放矢地逐点制定防汛工作措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2.指挥决策更正确

铅山县防汛指挥部门在山洪灾害历史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各山洪灾害危险区制定了临界值,并在应用中不断总结修正。铅山县山洪灾害防御降雨临界雨量值为:警戒雨量为1小时 40 mm、6小时 60 mm、24小时120 mm,转移雨量为1小时60 mm、6小时80mm、24小时140mm。各水位站的初步警戒水位为:河口水位站52m,石塘水位站129.4 m,永平水位站71.2 m,湖坊水位站80.5 m,铁路坪水位站60.1 m。山洪灾害防御临界值的制定和修正为山洪灾害防御预警和响应提供了具体参数,防汛指挥机构的防汛形势和任务分析变得更为准确。

3.洪涝灾害应对更高效

铅山县防汛指挥机构经过调查认证,对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进行管理,对雨量、河道水情、水库实时报汛等情况设置了预警参数,当雨量、河道水位、水库水位等实时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参数设定值时,系统将自动报警。铅山县的县、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全天候从外网进入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查看雨量、河道水情、水库实时报汛情况,一旦报警就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4.提高了防汛工作效率

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成之前,防汛工作的决策依据主要靠天气预报,防汛指挥部门的工作相对盲目。铅山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成后,使铅山防汛指挥工作有的放矢,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洪涝灾害面前得到切实保障。

四、应用体会

1.必须做好系统的运行管理和应用

做好运行管理和应用,确保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发挥减灾作用是系统建设的宗旨。必须高度重视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和应用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强化责任制落实,保障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正常预警和响应。

2.不断做好总结完善工作

山洪灾害防御不仅关系到财产安全,更关系到生命安全。每次暴雨洪水过后,防汛指挥机构应及时全面调查险情、灾情的具体情况,及时对危险区进行调整,并对各地山洪灾害预警临界值进行必要的修正。县防汛指挥机构要及时发现并向上级部门反映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3.强化群策群防体系建设

山洪灾害防御不但要重视县、乡镇指挥机构建设,也要加强宣传、指导、演练工作,增强基层干部群众主动避险意识。乡镇要具体落实各种责任人员,完善预案,确保山洪灾害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确保重大灾害前群众能转移、有安置。

[1]郭光玲.九江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与管理[J].江西水利科技,2010(2).

[2]欧阳骏,陈新国,高珺,等.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设与应用[J].人民长江,2011(6).

猜你喜欢
危险区山洪预警系统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海上生产设施危险区划分探讨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优雅地表达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基于Arcgis的永济市山洪灾害分析评价研究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