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体育文化发展导向

2012-01-28 07:21龙佩林印春力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现代化民族

龙佩林,印春力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我国历代体育竞技和健身娱乐的结晶,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共识,以及我国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在社会现代化转型和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进程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资源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具有什么样的独特价值?保护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与发展当代体育事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国当代体育文化应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基本构成要素

1.1 传统体育物质技术要素

传统体育物质技术是指一个民族为满足体育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体育技艺及其赖以生存的体育物质和空间资源,包括项目技术形态与方法,以及体育器材、设备、场地等体育活动所需的各个方面。传统体育物质技术要素以物化的形式存在,它同时又凝聚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民族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民族体育文化生活重要的直观标志。通过对传统体育物质技术直接的观赏和亲身的体验,可以直接作用于参与者的身体和感官,并由此体会到传统体育文化的鲜明特征。我国传统体育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各种舞蹈、龙狮、锣鼓、秋千、跳板、龙舟、弓弩、流星锺、溜索、羊皮划子、骑马、骑骆驼、飞镖、大刀、长枪、剑、棍等等项目,它们既有良好的观赏性,又有突出的参与性,是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开发中最具直观性的要素[1]。

1.2 传统体育制度要素

传统体育制度要素是指一个民族为进行体育活动而创设的体育规则、体育习惯和体育组织等等。其内容涉及到体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体育组织制度、体育竞赛规则、竞赛奖励办法、体育礼仪习俗以及不同节日类型与体育内容的对应性等等。传统体育制度要素直接为传统体育精神文化服务,是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传统体育制度要素也可以理解为民族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体育制度文化逐步弱化,许多体育制度内容都在逐渐向现代体育制度学习和转化,仅有节日体育习俗得以强化,使传统节日成为展示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场合,如傣族的“泼水节”中开展的互相泼水、丢包接包、龙舟比赛、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傣族传统体育项目,蒙古族的“那达慕”开展的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苗族的“赶秋节”中开展的跳鼓、秋千等,“百狮会”中开展的舞狮、舞龙、跳鼓、刀梯等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火把节”中开展的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等传统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土家族的“社巴日”中开展的毛谷斯,以及各地“端午节”中开展的龙舟竞渡等等。它一方面充分地展示传统体育文化的绚丽多彩,增强民族凝聚力,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又能沟通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体育等的交流与合作,是当前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优势要素。

1.3 传统体育精神要素

传统体育精神要素是指一个民族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在传统体育活动中创造的体育精神成果。传统体育精神要素是传统体育文化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在规定,是传统体育的内涵标志,它直接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体育感情和体育价值观等精神生活方式,反映一个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特征,是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灵魂所在。通过参与和观赏传统体育活动,感受传统体育精神要素,能使人获得强烈的内心感受,留下深刻的传统体育文化印象,从而把握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感受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理解一个民族丰富的精神世界。如我们可以在观赏或参与上刀山、下火海、过溜索、攀岩等、独木龙舟、原生态舞蹈等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真切的感受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这也是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核心要素。

2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及其保护价值

2.1 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特殊性

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论依据,是一个关涉体育文化的特殊性的问题。文化形态学认为,人类文明时代的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和后工业文化三种形态,是前后相继的,或者说是一个历时递进的过程[2]。我们将与这三种文化形态相应的体育形态称为农业体育、工业体育和后工业体育。现实世界中的各个民族,由于地域资源和历史发展的原因,有的已经走到了工业文化发展阶段,其体育文化属于工业体育;有的尚处于农业文化发展阶段,其体育文化属于农业体育;有的已经完成了工业文化开始走向后工业文化的发展阶段,其体育文化属于向后工业体育转型的体育。体育文化的特殊性指的就是每一个经历着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民族,在其体育文化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区别于其他阶段的特殊本质,或者两个处于不同体育文化发展阶段的民族,各自所具有的区别于他者的特殊本质。世界迈入现代社会以后,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或转型或失传的境遇,它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而成为是人类罕见的、现代社会无法替代的财富,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被现代人视之为文化遗产。

我们在发掘和展示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特色时,要充分地认识到我国尚处于从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发展的阶段,我们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方式都与完型工业形态的体育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要贯彻“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真实地反映我们所处体育文化发展阶段的特点,充分利用特色鲜明的传统节日及其丰富的传统体育和民族歌舞等优秀文化来推动全民健身、丰富竞技体育内涵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不要人为地将那些今天已经不存在了的、原始的、落后的乃至怪僻的体育文化形式来迎合游客,避免出现将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原始化、庸俗化和妖魔化的现象。

2.2 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

首先,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具有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体质健康水平的价值。我国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深厚的群众基础、浓郁的民族特征,是祖国灿烂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是各地群众健身和学校体育的方法和手段资源,通过开展传统体育健身活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其次,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竞技体育内涵,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价值。我们常说,传统体育是现代体育之母,指的是近代以来首先在欧美国家实现现代转型的西方传统体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扩张而传遍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竞技方式,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的条件,可以走向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丰富竞技体育的内涵,为世界现代体育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步伐。

最后,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具有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改善体育产业结构和质量的价值。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之一。近年来,国内体育消费持续增长,体育市场日渐繁荣,成为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大众生活质量的新生力量。我国传统体育长期在各民族群众中开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具有产业化发展的潜质与特色。

3 体育文化的普遍性与我国当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导向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丰富竞技体育内涵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绩。而其成为大众健身手段、体育竞技项目、体育旅游和文化交流的资源,对大众产生吸引力的机制,不仅在于其健身价值和地域特色,还在于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流行形式的体育存在着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从而引起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人们的探秘和猎奇心理,驱动着人们源源不断地前往传统体育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区,亲历传统体育等民族文化[3]。然而,以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为例,游客参与传统体育等民族文化旅游,只是为了闲暇时的愉悦,而不是为了恢复这样的一种体育生活方式。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社会现代化和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的现代化,我国人民渴望现代化的体育生活;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保持独具传统特色的体育文化,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丰富竞技体育内涵、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那么,我国当代体育文化是选择向先进的世界现代体育学习?还是选择保留传统特色而孤立地发展?这是体育文化现代化强国建设中首先必须回答的导向性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体育文化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传统体育文化不是凝固的,其特殊性在于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本质,而不是永恒地区别于现代体育文化的特殊本质。文化的普遍性告诉我们,各民族的体育文化由于人性一致的原则而按照共同的规律发展,并经历着大致相同的历史形态,即上述所说的农业体育、工业体育和后工业体育三种前后相继的体育形态。每一个民族在走过农业体育发展阶段之后,一定会努力迈向工业体育,直至后工业体育,即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从民族向世界性拓展。体育现代化是发展中的国家为了获得发达国家体育所共有的某些特点而经历的体育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全球性过程。我国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农业文化向现代工业文化转型的发展阶段,确立现代化的体育文化发展导向,是唯一正确的导向。这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经验的总结,也符合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逻辑;既是当前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四个坚定不移”和推进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广大人民体育生活的根本需要。

4 推进我国体育文化强国建设的宏观策略

4.1 着力推进体育价值观的现代转型

在我国体育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首先要着力推进体育价值观的现代转型,使我们的体育价值观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树立平等、自由、公正、和谐的现代先进的体育价值观,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公民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从文化结构理论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角度看,文化中各种成分发展的具有不同步性的规律,一个民族或国家(地区)各种文化成分的现代化发展速度各不相同,表现出不同步性的特点。对于体育文化来说,体育物质文化层面最容易也最先发生变化,体育制度文化层面次之,体育精神文化最难发生变化。但是,只要作为体育文化核心的体育价值观尚未现代化,整体的体育文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遵循文化现代化工作中“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的原则[2]。为了促使我国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我们应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体育价值观方面,即首先确立现代先进的体育价值观,把体育价值观的转型放在突出的优先的地位,为体育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引擎,才能有力地推进我国体育文化的整体加速向现代化发展。

4.2 以理性统筹体育文化要素的和谐一致

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有一个基本原则贯串于其中,使其各个方面的因素得以和谐一致。贯串于传统文化中的基本原则是情感主义,而贯串于现代文化中的基本原则是理性主义。我国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可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即一方面学习世界现代体育,另一方面推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向现代转变;其二是包括体育组织管理、发展战略等制度文化的现代化;其三是体育价值观、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等体育精神文化的提升与现代化。只有当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被理性原则所贯串或支配时,它才能和谐一致,实现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在当前的体育工作中,我们需要克服的问题就是避免出现以理性主义来支配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以求得较高的效率,而以情感主义来支配体育制度文化的发展,以顺应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否则,势必造成体育文化“精神分裂”的不和谐现象,如此,我国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就将遥遥无期。

4.3 处理好体育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时代性与民族性是文化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民族性寓有时代精神,时代性寓有民族特色,两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时代性是内容,民族性是形式,共同构成文化的生命系统。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过份强调某一方面都会妨碍体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处理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关系,要充分地认识到,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当代文化事业和体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不是要把我们的体育文化恢复到传统的状态;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推动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使我国体育事业因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而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但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全部内容,传统体育文化不能作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导向[4]。同时,坚持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导向,也不能漠视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丰富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别是不能忽视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丰富竞技体育内涵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性。

[1]龙佩林,姚湘莲.论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发展导向[J].湘南学院学报,2009(5):119-121.

[2]顾乃忠.文化流动的规律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3(5):13-18.

[3]钟大荣.民俗旅游与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以云南省为例[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2):109-112.

[4]田祖国,钟海平,白晋湘.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节日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1-3.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现代化民族
我们的民族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活态文化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