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精神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12-01-29 16:53张槐平邹寻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3期
关键词:精神病个性化康复

张槐平 邹寻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精神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张槐平①邹寻①

目的:探讨精神病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对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潜在的健康问题及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责任到人,健康施教。结果: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及对药物的依从性,有效地促进了精神疾病的康复。结论:针对性地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

精神病; 康复; 健康教育

个性化健康教育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的个性特征、文化信仰、家庭社会环境及临床症状等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他贯穿于精神病治疗、康复护理的全过程,不仅有利于缩短精神病的康复疗程,更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6月本科室收住院,经临床医师治疗,评估为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40例,均为男性,年龄17~61岁,平均(31.28±10.89)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4人,高中16人,初中20人;职业:下岗工人10人,农民12人,学生8人,退伍军人6人,技工4人;病程1~8年,平均(3.95±2.36)年;住院天数53~92 d,平均(68.45±8.54)d。将40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按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潜在的健康问题及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责任到人,健康施教,并追踪观察2年,了解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和生活质量。

2 结果

通过2年的追踪观察,干预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15,P<0.01)。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精神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且其病程长,易复发。而我国依然实施是以“医院精神病学”为主要内容的住院封闭式治疗,所以针对性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而且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3.1 及时发现康复期精神病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 (1)因药物副作用带来的躯体不适;(2)食量增大式食欲下降以至营养过剩或缺乏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3)担心新入院病友的冲动伤害自己;(4)担心出院后不被社会接纳,受歧视,家人不理解,亲情淡漠;(5)自我管理能力差,精神疾病复发。

3.2 选择健康教育方法

3.2.1 一对一的口头教育 四名责任护师共同负责包干患者,每月查房与患者深入交谈,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挖掘潜在的健康问题,建立护患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用丰富的知识和交谈技巧去帮助患者,让患者信任护士,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维护自身健康的活动。

3.2.2 因人施教 患者的家庭、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年龄均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故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如高中以上文化的多采用示范教育,文化程度低的多采用实践教育。

3.2.3 书面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由主管护师每月黑板报宣教,并让康复患者参加互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2.4 工休座谈会 每月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由护士长主持,小组护理人员参加,特邀主任和经治医师参加,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观察健康施教的效果,探讨与每一位康复患者相适应的教育方法。

3.2.5 出院教育 精神病患者康复出院要面临家庭和社会环境,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实施自我管理。(1)告知患者疾病的一般知识,如复发的征兆,预防方法[1];(2)鼓励其多与社会接触,减轻对他人的依赖,增强自信,减缓精神衰退,保持社会适应能力[2];(3)指导家属支持教育,面子是中国人的文化特征之一,它是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3];(4)用父母的挚爱安抚患者创伤的心灵,用兄弟、姐妹的亲情温暖患者,做好患者单位、同事、领导及其他周围人的工作,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要歧视他们,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使健康教育工作深入社会和家庭[4];(5)制定长期心理咨询计划,了解患者的状况,树立患者的自信,支持、鼓励患者逐步消除病耻感。2008年有学者对精神病患者病耻感的调查表明,68.2%的患者回避将自己接受过精神病治疗的事实告诉家人以外的他人[5]。

3.3 重视健康教育的程序 (1)由责任护士负责收集患者的健康问题和相关知识;(2)列出教育计划,提交小组讨论,随时评估,调整计划;(3)随时施教,定期评估、反馈效果;(4)对照教育计划按预期目标评价。

3.4 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

3.4.1 个性化健康教育将躯体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康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患者解除病痛,帮助患者适应自己的社会环境。

3.4.2 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精神病的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实现医护治疗的统一性,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主动配合治疗,缩短康复疗程,积极参与维护自身的健康活动。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要注重健康教育的策略。精神病的健康教育是以患者为主体,以公众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贯穿于精神病防治过程的始末,应列为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2]。护理人员要从患者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等方面考虑健康,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参与文献

[1] 顾惠娟,包家明.现代医疗制度改革下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606.

[2]王凤艳,张精范.浅谈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09,12(34):135-136.

[3] 王俊成,张瑞岭,周芹.中国精神卫生中心服务现状与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5):348-350.

[4] 李亚晓.面子的心理学质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

[5] 李丽华.精神科门诊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病耻感调查[D].中南大学,2008.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51

①江西省康宁医院 江西 樟树 331211

张槐平

2012-07-18) (本文编辑:王宇)

猜你喜欢
精神病个性化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精神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都有精神病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