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2-03-10 01:35唐孝文吴筱荣潘小兰
当代医学 2012年29期
关键词:通气管面罩心肺

唐孝文 吴筱荣 潘小兰

院前急救中对于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很重要的措施就是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有效的通气支持,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1]。气管插管是有效的心肺复苏方法,但操作失误率高,不易与胸外按压相协调,致使复苏失败。我院对80例院前急救中需心肺复苏的患者使用不同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进行救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院前急需心肺复苏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脉搏和呼吸停止,意识完全丧失,ECG显示伴有室颤或心脏停搏,排除晚期癌症、严重外伤、颈椎骨折、无法耐受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2~81岁,平均(39±4)岁;原发病因:药物中毒8例、肺心病8例、心肌梗死10例、脑卒中8例、急性心肌炎3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外伤2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5~77岁,平均(45±8)岁;原发病因:药物中毒6例、肺心病9例、心肌梗死12例、脑卒中4例、急性心肌炎1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外伤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因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保证所有患者均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医务人员的救治,急救到达时间<5min,使用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和电除颤。急救原则为:胸外按压;实时电除颤;通畅气道;人工呼吸。急救同时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可建立静脉通路。对照组使用常规气管插管法联合心肺复苏术,即先采用面罩通气给氧,再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在常规心肺复苏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通气,选用合适型号的口咽通气管放入口腔舌根后方,注意通气管的凹槽面向下。如遇患者牙关紧闭、抽搐、意识障碍时可用开口器和压舌板进行辅助插管,插管时注意将舌与咽后壁分开防止舌后坠窒息。放置通气管后加用胶布固定。吸痰管从口咽通气管旁侧插入吸出分泌物。等患者通气恢复正常、心脏搏动恢复后再进行气管插管,入院后进一步救治。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急救过程中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复苏成功率。插管成功标准为经口咽通气管或气管导管通气后,胸肺呼吸运动和谐,起伏良好,两肺呼吸音正常。复苏成功标准为维持血压>90/60mmHg,SpO2>90%达2h以上[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肺复苏情况比较 观察组插管消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肺复苏总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心肺复苏效果比较 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和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气管插管是心肺复苏法的重要措施,由于实际抢救情况复杂,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气管插管的要求较高,常常容易出现插管困难或与胸外按压不协调的现象,失误率可达0.5%~3.5%,耽误抢救时间,导致复苏失败[3]。人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极差,脑缺氧时间超过5min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因此尽早尽快开放气道,缓解患者缺氧状况非常重要[4]。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设计为弧形,上部有较大的翼缘可嵌于患者的唇齿之间,确保通气管位置正对咽喉部。口咽通气管使用方法简单,放置后较固定,不易引起患者窒息、牙龈损伤、误吸等并发损害,且不需特殊设备和肌松药,通气建立快。配合吸痰管清除气道分泌物和异物,防止异物阻塞气管造成肺不张或肺部感染[5]。口咽通气管和气管插管各有优点,当呼吸道阻塞物较少时可选口咽通气管尽快改善脑缺氧,呼吸道阻塞物较多时应及时气管插管清除阻塞物。面罩通气可通过改变气囊压力产生300~1000mL的气体,但容易造成胃胀气,不可长时间使用。

表1 两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

表1 两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插管消耗时间(s) 心肺复苏总时间(min)观察组 40 12.4±1.6a 33±4对照组 40 86.4±11.4 36±8

表2 两组心肺复苏效果对比[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插管消耗时间少,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显著疗效,可缩短插管时间,增加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复苏成功率。两组的心肺复苏总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院前急救时情况复杂,要求抢救人员快速做出计划并实施,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技巧,密切配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在心肺复苏急救中操作简单,安全快捷,复苏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对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初学的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减少插管失败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1]刘江华,雷卓青.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不同气道开放方式的疗效探讨[J].新医学,2009,40(5):304-306.

[2]陈华达.口咽通气管面罩气囊通气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15-216.

[3]古远明.院前急救中灵活建立人工气道219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0):40.

[4]陈英,黄大海,王清鸥,等.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附86例报告[J].新医学,2009,39(5):320-321.

[5]陈英,张蕻,邵芳.急诊患者气管插管86例护理配合及并发症处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59-60.

猜你喜欢
通气管面罩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理想面罩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冷却系统副水箱起泡分析及优化设计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两种通气管道在全麻术后舌后坠患者中的护理进展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