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中国健康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

2012-03-12 02:01石秀儒薛群慧上官伟伟潘珍争黄碧云
关键词:户外运动旅游研究

柳 萱,石秀儒,薛群慧,上官伟伟,童 杰,潘珍争,黄碧云

(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是充分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最高追求[1]。健康旅游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背景、休闲养生活动为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也是利用中医养生、现代医学、心理疏导,以及各种有益于身心的艺术、运动、学习等方式开展旅游健身的活动。健康旅游符合旅游者对原生态、健康生活、文化修养、高尚品位、服务质量和科技效率的追求。

一、国内健康旅游研究文献分析

笔者于2011年4月以健康旅游的各个方面为题名和关键词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了2000~2010年十年所载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剔除非研究类文献及重复文献,整理后共得到有效硕士学位论文文献238篇,期刊论文215篇,博士学位论文18篇,会议文献148篇。

从硕士论文对健康旅游的研究来看,越来越多学者注意到健康旅游,其主要研究重点在于健康旅游的概念和涵义,载体的实现形式和具体表现方式,健康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健康和旅游的和谐关系以及发展健康旅游的益处,特别提出了将健康旅游进行学科化和体系化。硕士论文对森林旅游、温泉旅游及体育旅游方面的研究最多(见表1),分别为70篇,43篇和71篇,共占论文总数的75.63%,而对芳香疗法、园艺疗法、心理疏导等类新兴的健康旅游分支的研究鲜有涉及,这反映了我国健康旅游研究的不健全,部分领域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表1 2000~2010 年国内健康旅游硕士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期刊论文中直接涉及健康旅游的有23篇。其中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的一批学者较为关注健康旅游的研究,如薛群慧[2]对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产品开发可行性,以及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设计做了探索性的研究,提出了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是未来极富吸引力的旅游市场,并且做了许多基础性的研究。期刊论文研究主要是从6个方面展开的,其中对健康旅游资源及开发的研究最多,占论文总数的40%;其次包括对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健康与旅游的关系、健康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健康旅游市场分析等内容(见表2)。在这些研究领域中,主要是结合旅游产品开发案例进行健康旅游研究和健康旅游基础性研究,这既反映出健康旅游理论的实践性是十分强的,也反映出目前国内学者对健康旅游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

表2 2000~2010 年国内健康旅游主要研究内容

博士论文多是针对生态旅游的定性描述和对地区发展健康旅游的研究。其中涉及健康旅游的论文9篇,森林旅游7篇,户外运动2篇。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健康旅游的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健康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中与森林旅游、休闲旅游、户外运动等关联的内容;二是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包括资源的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定位及开发、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等多方面有关健康旅游发展的量化模型等内容以及健康旅游持续发展问题。由此观之,健康旅游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学者仍以生态旅游研究为主,未对健康旅游做出专门研究。

会议论文的 148篇文献中,专门研究健康旅游的有4篇,占总体比例的2.7%,说明把健康旅游作为一个主体来研究较为罕见,研究户外运动、森林旅游(森林浴)、温泉、体育旅游、园艺疗法、农家乐的分别有7篇、21篇、17篇、75篇、1篇、23篇,分别占文献总数的4.7%、14.2%、11.5%、50.7%、0.7%、15.5%。专家对健康旅游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缺乏更多的战略思考。

二、健康旅游基本概念

对于健康旅游这一概念,很多国内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顾晓艳[3]等人提出了健康休闲旅游的概念,指出它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白鸥[4]则认为健康旅游仍然是个全新的理念,而且内涵和层次正在不断地丰富。虽然健康旅游的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仍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陈静等[5]认为当旅游形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演进到健康旅游时,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受到的关注超过了旅游发展史上的任何时期,从单纯重视经济效益到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到关注人的健康和全面和谐,这是旅游业与时俱进的表现。欧阳儒彬等[6]认为健康旅游是指一种融休闲观光与运动健身于一体的旅游方式,更富有趣味性,让人在旅游中增强身体抵抗力、获取身心健康。这里一方面指出了健康旅游的特性之一即休闲娱乐性,另一方面明确了健康旅游的目的是帮助实现旅游者的身心健康。王艳等[7]则指出所出,所谓健康旅游是旅游过程中能够提高和改善旅游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旅游活动,分为求医疗养型、休闲调整型、增强体质型、自我实现型4种。这一理论从人们进行健康旅游的目的出发将其分为疗养、休闲、健身、自我实现四个方面,这对健康旅游市场、旅游人群的研究、以及健康旅游项目设计等方面有很强的借鉴、参考意义。

郑利[8]从旅游活动的特殊性出发,结合健康学、环境卫生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明确提出旅游健康、旅游健康风险、旅游健康资源、旅游健康管理等概念,并初步构建了旅游健康学的学科体系。这是旅游健康学研究中的一个亮点,在对健康旅游进行研究的同时,提出了旅游健康学的概念,提倡构建此类学科,将健康旅游学科化和体系化,这将对健康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朱韬[9]认为健康旅游(HealthTourism)是健康产品或资源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他以云南省腾冲县为研究区,利用旅游学理论和方法,对云南省腾冲县健康旅游开发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刘勋[10]首次提出了健康促进旅游的概念:即景区所有成员共同参与,改变自身行为,并因此影响决策者,形成健康旅游的社会环境,为旅游者、从业人员和旅游业提供整体性和积极性的健康经验和组织。这一理论正确而详细地阐明了健康和旅游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健康对于推动旅游的重要作用。另外郭鲁芳[11]认为健康旅游是助其从第三状态突出重围的必然选择。她所指的第三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

目前,对健康旅游概念的研究缺乏科学、准确的定义,大多数的研究仅是从旅游发展的某一角度来论述健康旅游,或是在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旅游、户外运动旅游的研究中涉及健康旅游的界定,对健康旅游的概念的认识还不深入,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边界也不够清晰,还有待于学术界、旅游行业和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

三、健康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一)健康旅游资源开发

2003年“非典”发生以后,国内开始关注健康旅游。福建的武夷山提出以“享受健康呼吸、享受健康饮食、享受健康运动、享受健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旅游,湖南推出“十大健康旅游主题活动”,四川以九寨沟为基础,大力打造健康旅游,黑龙江以“强身健体”为主题,推出系列“绿色健康游”路线,浙江组织“健康浙江万人游”活动。2012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欢乐建康游”旅游主题。健康旅游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很多景区都是打“健康旅游”牌,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健康旅游仅停留在营销宣传上,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旅游产品。

胡平[12]认为要根据不同的健康旅游市场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他通过对老年健康旅游市场的特征分析提出要针对老年市场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健康旅游产品,涉及老年健康旅游的基本理念、产品项目设计、旅游服务等各个方面。兰思仁、连巧霞等[13]在对国内外已有旅游产品评价方法总结的基础上,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提出了评价产品开发适宜性的综合结构模型。他们通过对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探索如何对森林旅游产品更好更合理的开发,使森林旅游达到休闲、娱乐、观赏、健康的目的,使其更符合人们的需求。对健康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是健康旅游开发的前提。如宋静敏、游长江、王公法、戴瑾[14]等学者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价,并做出发展战略研究。健康旅游产品设计是健康旅游开发的重要条件,产品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健康旅游产品的开发。赵敏敏[15]在分析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中的品牌建设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方法去设计、经营和管理旅游产品。健康旅游产品开发时,一要做到面向市场、立足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发;二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健康旅游者的利益。同时也要看到健康旅游产品开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整体设计、全面开发。

(二)健康旅游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学者对老年旅游市场研究较为关注。老年人在我国各类出游人员中所占比例为第二,他们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参加健康旅游。因此开发老年健康旅游是提高旅游业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张维梅等[16]分析了国内老年健康旅游市场的开发,认为应该选择适当的宣传促销方式。同时,他们还指出在老年市场营销中要说明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旅游项目的实用性,根据老年人怀旧观念的心理,多向老年人说明娱乐项目新的设施设备,从而满足他们对新生活的好奇心。很多学者还对老年旅游市场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时应峰[17]指出:虽然城市老年旅游者不像国外老年旅游者那么富有,但是国内的城市老年人也享受国家的养老金制度,享受一定的福利。所以,我们可以设计适合这一类老年旅游者的旅游线路,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相对国外的研究来说我国对健康旅游的研究起步稍晚,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且发展势头良好。研究全国或某一区域或某一城市的健康旅游发展情况并为其设计对策是目前国内健康旅游研究的主流。

(三)健康旅游研究现状

白鸥[18]的杭州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从健康旅游的定义、分类、健康旅游产业全球发展格局等几个层面对国内外健康旅游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杭州健康旅游资源和产品现状,对杭州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提出发展对策。她认为,健康旅游由于适应了全球最新的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是未来十年旅游业提供的最主要的产品之一。李明、王子朴[19]对户外运动发展进行了分析,他们通过对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过程结合我国开展户外运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户外运动的长远规划和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推动我国户外运动健康有序发展。研究发现户外运动产业在我国起步晚,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较快,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国内学者针对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做出策略研究,为健康旅游在户外运动方向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健康旅游产业和户外运动产业的研究与合作架起了重要桥梁。

翟印礼等[20]发现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容忽视的生态及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对森林旅游进行了分析,他们从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维护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生态、低碳、旅游、健康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主题,健康旅游的研究和发展一定离不开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徐惠蓉[21]认为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温泉旅游是休闲经济的时尚产业。方春妮[22]对体育旅游进行了分析,她认为旅游业集群化发展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外部经济效应、区位品牌效应和创新。国外发达国家体育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尤其在具有丰富的天然体育资源的国家如瑞士、瑞典等国家,体育旅游业集群化每年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国内学者针对国际国内体育旅游的研究不仅促进了体育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为健康旅游的发展以及健康旅游与体育旅游的交流、合作、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对于健康旅游应该从横纵两个方向入手,横向是指健康旅游基础理论、市场、产品、发展水平等,纵向是指健康旅游的内涵以及与其有关的其他支撑性研究。纵观全国健康旅游的研究现状,从纵向来说国内学者已经在健康旅游基础性理论研究、 区域健康旅游资源配置和产品开发、 市场分析、 产业规范化研究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从横向来说国内学者对户外运动、 体育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 心理疏导、 温泉旅游等方面的研究丰富了健康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但国内学者一方面缺乏对健康旅游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健康旅游内涵、分支的研究上没有树立健康旅游学科体系,而是仅研究某一单项的健康旅游。

四、国内健康旅游研究分析及展望

国内对健康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目前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随着健康旅游的发展,相关研究日益增多,逐渐成为国内旅游研究的热点。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比如虽然对健康旅游的研究范围很广泛,但是缺少深层次探讨和本质性规律的研究。研究文献零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此外对健康旅游的发展规律、健康旅游环境容量、健康旅游地管理及利益分配机制,对健康旅游的创新与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调整健康旅游的发展动力机制、宣传手段、推广的相关途径等也缺少研究。而且国内健康旅游研究方法单一,仍延续传统的描述和分析方法,而现代的许多新方法鲜有在研究中运用。另外,成果水平不是很高,适用性不强,没有核心作者出现,国内健康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理论队伍弱小,从而导致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很少,至今尚未有对健康旅游系统研究的专著出版。结合目前国内健康旅游研究及实践状况,笔者认为,我国健康旅游研究要进一步深入,今后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健康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建立系统的健康旅游理论体系

学术界应继续加强对健康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并对国内外现有的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并借鉴相关学科的经验,构建健康旅游理论体系。只有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未来的研究才有支撑点。

(二)丰富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

今后学术界在加强已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应该积极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如健康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健康旅游推广途径,健康旅游宣传方面等。应结合旅游学、生态学、中医养生、地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健康旅游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为国内发展健康旅游奠定基础。

(三)健康旅游规范研究

目前国内对健康旅游的具体定义和研究范围较为模糊,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让其研究者容易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混淆。为了更好地对健康旅游做出科学的研究,我们应将健康旅游的研究规范化。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健康旅游的科学定义,研究者只有清晰地定义健康旅游的内涵, 才能界定健康旅游的研究对象,才能保证进一步研究的顺利进行。其次,我们必须合理的划分健康旅游研究的范围,保证研究方向在此范围之中。再者,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对健康旅游产品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健康旅游的研究水平。最后,要使健康旅游研究规范化,我们必须针对其定义、范围、评价这三点做出一套科学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康旅游研究的专业组织和学科。

综上所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健康已经成了全民关注的一个话题。虽然从收集到的文献看,对于健康旅游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不可置疑的是国内学者对健康旅游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基础性研究阶段向市场实际运作阶段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国内研究健康旅游的高端学者人数会增多,对健康旅游的研究也会从研究目前发展的量化的外在表现转为对其本质的探究,以及探究新的健康旅游方式等。总之,对健康旅游的研究已从零散的、浅表的研究阶段到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阶段。可以预见,健康旅游研究在未来一定会得到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仕国.健康旅游之理论与实证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人文地理[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薛群慧,包亚芳.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1):121-125.

[3]顾晓艳,郑炜曼,李天佑,等.临安健康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20-9822.

[4]白鸥.健康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0,2(3):44-49.

[5]陈静,李建.旅游健康与健康旅游——基于旅游主体的视角[J].旅游研究,2009(4):23-28.

[6]欧阳儒彬,李学坤.以发展健康旅游为契机实现沿滇池生态健康旅游产业化发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4(5):35-38.

[7]王艳,高元衡.健康旅游概念,类型与发展展望[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6):803-806.

[8]郑利.旅游健康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9]朱韬.腾冲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人文地理[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10]刘勋.健康促进旅游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74.

[11]郭鲁芳,虞丹丹.健康旅游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63-66.

[12]胡平.老年旅游消费市场与行为模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7(6):15-22.

[13]兰思仁,连巧霞,黄秀娟,等.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C].中国植物园.2002:143-150.

[14]宋静敏,游长江,王公法,等.海南省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C]//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9:261-266.

[15]赵敏敏.论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中的品牌建设[C]//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2009:23-27.

[16]张维梅,黄垂为.浅析国内老年健康旅游市场的开发[J].江西商论,2008(7):83-84.

[17]时应峰.关于我国银发旅游消费市场的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4):44-47,52.

[18]白鸥.杭州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C]//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2008:190-194.

[19]李明,王子朴.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C]//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2008:186.

[20]瞿印礼,刘彤.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C]// 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2009:234-238.

[21]徐惠蓉.南京温泉旅游的机遇,差距与对策建议[C]//南方大吉温泉旅游论坛论文集.2007:16-17.

[22]方春妮.我国体育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研究[C]//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2008:46.

[23]王艳平.辽东半岛温泉旅游现状与发展战略格局[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1):1-3.

[24]陈乔.回归现场-峨眉山温泉度假区规划设计[J].新建筑,2000(5):35-36.

[25]辛艺峰.顺应自然·延续文脉·重塑环境-热水温泉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1996(6):50-55.

[26]高鹏,刘住.对发展温泉旅游的建议[J].旅游科学,2004,18(2):54-57.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旅游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冬季户外运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旅游
户外运动自然资源分布及其区域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高校户外运动课风险管理探究及应对策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