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地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012-03-17 02:01何志聪李战辉李文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康复因素

何志聪 李战辉 李文娟 陈 赟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佛医院(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佛山 528251

脑卒中是当前危害我国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卒中发生后均或多或少地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而据全国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的调查,全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3/4不同程度残疾,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由于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在脑卒中后存活者中约有3/4的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需要靠别人的护理才能生存,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近年来相关生活质量(或称生存质量)的研究引人注目,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病生存质量的测评,如癌症、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等;也用于人群和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价,临床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预防性干预及保健措施的效果评价,并影响着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等[1]。

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众多,而且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有差异,主要影响因素亦可能存在差异。为了解本地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本研究进行了相关调查。由于本地区处于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居民生活水平及家庭收入、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医疗保险政策等均与周边地区相似,故本研究结论应能代表珠三角地区脑卒中患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0-01—2011-06在我院神经内科、康复科随诊的126例脑卒中患者,男75例,女51例;年龄59~95岁,平均(73.44±3.2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病程超过6个月,均知情同意。除去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者,排除意识障碍、严重认知障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肾衰竭、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精神病史、调查过程中不能很好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经专人指导、统一培训后通过调阅病历、现场调查的形式,先向患者及陪护人进行解释,然后发放问卷,对患者情况进行逐项登记。包括:(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含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现状、家庭结构、学历、既往卒中史、卒中类型和目前生活自理能力、医疗费用支付情况等信息。(2)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3]评定生活质量,生活质量4个领域的评分:D1部分代表日常生活自理情况,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借助医疗器械、药物,活动能力如何、活动后是否容易疲乏,有否躯体疼痛和其他不适,工作能力情况等。D2部分代表患者自我心理感觉和认知功能情况,包括负面和积极情绪、精神信念、自信心、学习及认知能力、专注力等。D3部分代表社交情况,包括社会支持和性生活。D4部分代表外部环境、家庭财务状况,包括人身安全、是否参与人寿、疾病保险和社会医疗医疗保险、居住环境及交通便利情况、能否参与社会活动等情况。尽量由病人自己完成问卷,如果病人有认知功能、语言表达能力等障碍,则由陪护人员代为完成。另外,结合本地区特点,增加早期康复治疗、经济能力、门诊医保、是否独居4个独立项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情况 见表1。结果显示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以及严重并发症者生活质量差;家庭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情况对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即自费、无医疗保险报销、无配偶及家人照顾的患者生活质量差;而年龄、性别、既往脑卒中病史以及脑卒中类型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表1 126例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1 126例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注:同一项目内比较,▲P<0.05,★P<0.01

?

2.2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以126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因变量,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现状、家庭结构(是否独居)、卒中类型、疾病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经济能力、门诊医保及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情况、是否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等因素为自变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家庭状况、疾病现状、医疗费用、早期康复治疗等。见表2。

表2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脑卒中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严重疾病,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找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从本研究结果看,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经济能力、费用报销、生活护理、心理障碍、康复治疗、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等[4]。结合本地区特点,着重从家庭状况、是否独居、经济能力、门诊医保、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等方面加以分析。

3.1 年龄 本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年龄相关,与国内外多个研究结果一致[5-6]。可能是由于患者年龄越大,其躯体功能越差,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会增加,从而影响生活质量[7]。因此要更加关注老年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3.2 家庭状况与独居 本地老人大多数为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而不与子女共同居住。一方面,患者独自生活可促使其积极锻炼生活能力,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但对心理方面可能有负面影响。脑卒中患者需要一个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生活护理,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属将参与康复护理及非医学康复处理的全过程,有配偶或家人照顾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要优于无家人照顾的患者[8]。因为家庭成员的支持是最基本的情感支持形式。一些研究证明,相对于简单的来自家庭成员以外的支持来说,来自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的照顾,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更有利。它不仅可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能使其得到心理安慰,提高康复的信心,改善身体功能和心理障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9]。因此,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对于独居的患者,希望能通过建立一种机制,如成立义工队伍或卒中关爱小组,定期随访、探视卒中患者,使其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3.3 门诊医保、经济能力 脑卒中患者都需要长期规则服药,故需要较强的经济能力支持。研究表明,经济收入较低的患者以及生活在农村的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状况较差[10]。本研究也表明,没有门诊医保报销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因此,应当更加关注城市低收入者和农村的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尽快健全医保制度,增加财政对医疗的投入,让全民享有医保,且可异地享有门诊医保报销,将有利于改善生存质量。

3.4 疾病现状 患者的神经功能无疑是最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卒中发生的次数越多,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甚至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从而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11]。因此,要做好健康宣教,做好卒中的一、二级预防措施,减少卒中的发生。

3.5 康复治疗与护理 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的开展与神经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康复锻炼可能加速了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则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从而能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12]。因此,在卒中的急性期,积极、规则临床治疗的同时,开展早期康复锻炼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残疾和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14]。在护理方面,早期实施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压疮等并发症[15],并可为日后肢体康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早日回归社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6]。因此,建议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应重视并加强早期的康复锻炼。

脑卒中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只有了解影响脑卒中病人生活的各个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才能使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1] 杨瑞玲.中风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J].当代医学,2007,14(7):135.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 .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的诊断及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 方积乾,郝元涛,李彩霞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12-14.

[4] Dayapoglu N,Tan M.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 patients[J].Neurol India,2010,58(5):697-701.

[5] 马跃文,柏广涛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0):960-962.

[6] Gokkaya NK,Aras MD,Cakci A.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Turkish stroke survivors[J].Int J Rehabil Res,2005,28(3):229-235.

[7] Shinohara Y.Factors affect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ssessed with the SF-36health survey in out-patients with chronic-stage ischemic stroke in Japan-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OASIS Study[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0,29(4):361-371.

[8] 闵瑰,胡晓莹 .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0,8(8):2 140-2 143.

[9] 王锦玲,邴凌,陈晨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506-507.

[10] 温萍,李旭方,刘满芬.汕头地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9):639-640.

[11] 马锐华,王拥军 .脑卒中1年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70-272.

[12] 何喜春,杨冰霞,陈向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3):334-335.

[13] 曾艳红,蔡亚平,李莉 .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0):919-921.

[14] Wolters G,Stapert S,Brands I,et al.Coping styles in relation to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brain injury[J].Neuropsychol Rehabil,2010,20(4):587-600.

[15] 赵迎春.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6):1-2.

[16] 李梅,王慧萍,陈玉芳,等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1,8(1):10-12.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康复因素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解石三大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