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德育价值研究

2012-03-19 01:38吴丽文邹玉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吴丽文,邹玉莲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尤为突出,既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又要求其要有崇高的护理道德。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如何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调动多方力量协调一体化进行护理道德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具有高尚道德的护理人才,已经成为护理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现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育的实践出发,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德育价值问题。

1 优秀护理人员高尚道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了解护理学发展历程中优秀护理人员的事迹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激起学生对护理事业献身的职业信念。在科学的护理事业开创之前,护理完全只是一种职业,而且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现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南丁格尔,用自己毕生的心血研究和开创了现代护理事业,为护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讲,这就是最好的道德教育素材。在护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护理人员都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来推动护理学的发展。在护理专业教育过程中,利用这些护理专业生动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护理道德教育,就容易被学生认同和效仿。

世界杰出的护理人员如19世纪被世人敬仰和赞颂的伟大女性——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又如中国的护理人员姜云燕、叶欣等,都有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在这些优秀护理人员身上充分体现了出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1)防病治病,救死扶伤。(2)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3)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事迹,能使高职高专护生理解护理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并对其树立“为护理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基础护理教育中所具有的护理道德教育功能

2.1 基础护理技术、技能所蕴含的德育思想

基础护理的技术、技能操作的难度可能低于手术配合、专科护理等技术,但对于患者的康复,提高危重病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却是至关重要的。护理要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要实现“三贴近”,离不开基础护理工作这个重要内涵。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人员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体察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

2.2 基础护理及其实践操作环节的德育功能

基础护理教育是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学生认识护理专业的最佳契机,也是其树立正确职业道德信念的最佳途径。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大量的基础护理操作,如口腔护理、导尿、灌肠、翻身、拍背、洗脸、梳头、擦浴、更衣、搬运、注射、静脉输液等实验项目,能让学生有效掌握患者第一手病情资料,及早发现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并提请医生进行及时处置。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基础护理工作不仅是简单地翻身、擦背,还是观察病情、增进沟通、体现专业水平的途径与桥梁。

3 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所具有的护理道德教育功能

整体护理是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其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根据其需求和特点,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面的帮助和照护,以解决其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达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目标的护理观和护理实践活动。

3.1 整体护理观所蕴含的德育思想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加强对患者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患者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影响的因素上。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我们所面对的护理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而健康的内涵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整体护理工作的着重点不仅在患者某一生物学意义的疾病上,还应把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求,提供适合于患者的最佳整体化护理,体现护理工作“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原则。

3.2 整体护理实践的德育功能

整体护理由原来的“主动—被动”型护患关系变为现在的“共同参与”型。患者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享有的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以及隐私权等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患者人格与尊严的尊重。整体护理是人性化护理,是始终渗透着“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的护理,它需要我们以人性化的尊重、关怀、支持和理解去面对我们的服务对象,将我们掌握的现代医学信息和技术化作一份理解、一种智慧和极大的关爱深入到患者生命的情感世界,渗透到患者生活中,以帮助患者恢复个人身心与行为、社会角色与整体、家庭关系与社会责任的调整,在具体损害与自我期待之间找到新的平衡,从而重建其个人世界。

4 典型医疗案例分析中所具有的护理道德教育功能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护理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以应用临床案例分析的方法,在案例分析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护理过程中的具体道德原则。在护理各专业课程中存在很多护理道德教育的素材,其中有关护理差错及护理事故的德育素材对护生护理伦理教育较有直观性,也比较容易引起护生的关注,对护生护理道德的提高有所帮助,也能够调动起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案例式教学是对护理实践活动和护理道德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护理道德。

案例分析式教学也体现了“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强调的是对患者高度负责,保护患者健康和生命的理念,在护理实践中避免患者受到不应有的伤害。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避免有意和不负责造成的伤害,尽量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身体、精神上的伤害和经济上的损失,对有伤害或有风险的护理措施,应进行比较评价,并在实施过程中把不可避免的伤害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内。

5 临终关怀所具有的护理道德教育功能

“临终关怀”是新兴的护理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讲解其所包含的伦理精神,让学生领悟“临终关怀”护理理念,掌握临终护理方法。对于临终的患者我们可以采取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姑息治疗、缓解痛苦的方法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尊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帮助临终患者安宁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里程以及对其家属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关怀咨询等服务[1]。“临终关怀”中很重要的一项教育就是死亡教育,应改变学生传统的死亡观念,使学生学会尊重死亡。“临终关怀”首先要尊重患者的权利,包括尊重患者自主选择的权利、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信仰;其次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总之,“临终关怀”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理念,应培养护理人员树立“关爱”理念,使其具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牢记“临终关怀”宗旨,即以照顾护理为主,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

[1]史宝欣.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7.■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