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当代西方城市探析中国理想城市
——西方理想城市的城市理想

2012-03-28 08:32吉慧凌陈世峰
重庆建筑 2012年7期
关键词:理想生态

吉慧凌,陈世峰

(1重庆钢铁集团朵力房地产公司,重庆400084;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

借鉴当代西方城市探析中国理想城市
——西方理想城市的城市理想

吉慧凌1,陈世峰2

(1重庆钢铁集团朵力房地产公司,重庆400084;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

理想城市的设想是西方城市建设史的重要组成,也是西方城市建设的宝贵财富,对后来西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该文从理想城市入手,通过对西方理想城市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循迹西方不同阶段理想城市所蕴含的城市理想,进而结合当代中国的城市实践,对当代中国城市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概念。

理想主义;人工生命体;城市发展元素;城市精神职能;城市价值;城市化

0 引言

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城市,城市成为人类聚居的物质形态。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城市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功能,这些复杂的功能在推动城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市本身带来了大量棘手的问题,使得城市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面对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城市建设者们需要采取一种综合性的措施来处理。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人工生命体,自身处于不断进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因此研究城市必须循迹历史的脉络,通过特定时刻的历史去探寻过去和未来,使其结果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展示。现在的规划师在城市设计中过度地依赖技术,过分注重物质要素,忽略了对城市理想的尊重,造成了如今千篇一律的新城运动。城市理想作为城市的精神职能,已经被当代城市遗忘。我们有必要去探索我们为什么建设城市,我们想建设怎样的城市。每个城市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文脉和机理,更有自己特有的城市理想。西方古典理想城市的本身就是源于对城市理想的探求,试图通过改造或改良的方式使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具有代表意义的西方古典理想城市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对西方理想城市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探寻西方不同阶段理想城市所蕴含的城市理想,进而结合当代中国的城市理想,对当代中国理想城市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1 基本概念

1.1 城市理想

城市作为人类建设的一项伟大的成就,承载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蕴含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空间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人类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往往把自己对未来的理想与自然规律相结合,使得城市体现自然秩序的同时又有浪漫的理想色彩,两者相得益彰,交相呼应。因此,城市理想是人类寻找美好城市的愿望与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统一体。[1]

1.2 理想城市

理想城市有两种英文表述:Utopia(乌托邦)和Eutopia(理想城),Utopia源于U+topos(乌有+地方);而Eutopia源于Eu+ topos(美好+地方)[2]。可以把理想城市归纳为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理想为出发点,争取实现某种秩序的理想境界。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的目的

理想城市源自于当时城市主体的城市理想。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每一个时代都通过对理想城市的想象,描绘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环境[3]。理想城市的设想是人们在对城市自身内部矛盾和与外界环境关系忧虑的情况下,为解决城市问题而提出的理想方案,蕴含了人们的城市理想。这些理想方案是希望解决当时城市面临的问题,使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而实现人们的城市理想,构建人们所憧憬的理想城市。理想城市不仅仅是对未来世界的预测和幻想,同时也是对现实人居环境的批判、改进和设计;理想城市既是想象、虚幻的,更是完美、卓越的。因此,有必要对理想城市的城市理想作一次深入的探讨,分析西方古典理想城市中所包含的共有因素,希望对当前的城市建设带来思考。

2.2 研究的意义

资本主义初期城市发展背景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城市真正成为经济生产与人类生活的中心与重心。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建设滞后,社会问题突出。

中国目前城市发展背景: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城市问题(见表1)。

表1 中西方城市问题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城市发展状况与西方资本主义初期的城市发展状况十分相似,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西方当时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理想城市模式,并汲取其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

3 西方不同阶段理想城市(图1~2)

图1 不同时期的理想城市

图2 不同时期理想城市的城市理想

3.1 古罗马——帝国理想

为实现罗马的帝国理想,考虑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古罗马杰出的规划师、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力求依靠当时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对古罗马城市建设的辉煌业绩、大量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和技术进行历史性总结。提出了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的结合、理想美和现实生活美的结合、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统一[4]。

3.2 文艺复兴——人文理想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强调善与美,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5]。欧洲封建社会晚期,人文理想成为新的城市理想,新兴的城市贵族想用理想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序。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时都怀着一个崇高而美好的城市理想,注重从古代城市中汲取精华,同时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心中的理想城市来源于完美规整的几何图形[6]。我们可以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看成是一种带着人文理想的城市理想,一种在人间建立剔除了一切杂乱因素的“理想城市”的城市理想。

3.3 资本主义萌芽期——社会理想(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初期,陆续出现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罗伯特·欧文的“新协和村”和傅立叶的“法郎吉”[7]。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们带着城市的社会理想,基于消灭剥削制度的理念,提倡财产公用的考虑,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形态,在《乌托邦》书中描述了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市的乌托邦形态,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使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造相联系[8]。

3.4 近现代——自然理想(回归自然)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大城市的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丧失了其文明与高雅的形象,反而成为恐怖丑陋的场所,而自然田园成为人民的理想之地。这种爱恋田园的城市理想,促使了后来歌颂田园风光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原始自然美景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也促使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产生,随即产生了田园郊区运动。霍华德带着亲近自然的城市理想,采取分散主义的手法勾勒了田园城市的美好景象,美国城市史学家芒福德这样评价田园城市:“20世纪我们见到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成就:一是人类得以离开地面展翅翱翔于天空;一是当人们返回地面以后得以居住在最为美好的地方(田园城市)。”[9]

3.5 现代——技术理想(崇尚技术)

崇尚工业社会技术,对未来城市发展充满希望,期待通过技术来解决城市问题。带着这样的城市理想,带型城市、工业城市、卫星城等相继产生。这时期的城市规划者注重功能协调,面对问题敢于用技术去解决,对技术的信赖与应用并出现了功能分区,用机械理性主义规划了很多城市,出现了大量以独栋家庭住宅为主的低密度郊区[10]。这种低密度郊区成为了后现代城市的原型,为当时人们所向往。由于居住与工作的分离,出现远距离的通勤,城市生活越来越依赖小汽车,城市开始成为“车轮下的城市”[3]。

3.6 当代——生态理想(环保节能)

带着生态环保节能的城市理想,1987年第一次出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城市以对外围环境最低的依赖度为自身提供生存能量,产生“最低的生态足迹”,无论是从污染的角度,还是土地使用、降低温室气体等各方面,生态城市与其所处环境是友好的。生态城市要求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雨水等;重视生态廊道和物多样性;提出交通将城市各类各级中心串接起来,鼓励组团内小汽车共用;提出3R的产业原则,产业链就近衔接,减少长距离货物运输;鼓励劳动密集型,避免物资、能源、水大量消耗的产业类型(图3)。

图3 生态理想城市

4 当代中国的城市理想

《雅典宪章》通过总结,提出了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项作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生态、安全和人文关怀也逐渐成为城市理想的范畴。当代中国的城市理想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多文化交融的城市理想、经济发达的城市理想、科技生活的城市理想、人文关怀的城市理想、城乡互动的城市理想、低碳生态的城市理想以及安全宜居的城市理想。

5 当代中国的理想城市——以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为例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再次掀起了一轮对城市功能和存在意义的大讨论。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而“城市理想”作为城市的发展的基本元素,应该成为城市化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下面以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为例,探讨适合中国的理想城市。

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因其“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的自然基底,有“国宝之地”的美誉。在环渤海经济圈内,曹妃甸港区经济腹地直接面向京津冀经济区,甚至可延伸至西北地区,经济区位条件非常优越。

唐山和瑞典、意大利、新加坡和荷兰等西方国家合作的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现在正在大规模建设,预计2015年可以聚集80万左右人口,2020年可以聚集120万人口,将成为一座繁华富裕的现代化大都市。这座带着中国的城市理想的大都市将是一座未来之城,这也是一种全新的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

曹妃甸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城乡融合、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区域必须融入大区域生态体系,水平衡、能源平衡、碳平衡都必须基于区域视角。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建设注重对大区域的生态均衡的保护,促进对原有区域生态结构的改善。为了建立一种合理的生态体系,曹妃甸国际生态城采取了基于生态安全的非建设用地规划,注重生态体系的安全和防护,建构了滨海生态防护系统、自然生态涵养系统、组团间隔离防护系统的安全防护框架,采取创新务实的水系统治理,保证了“City of Short Distance”在空间上的落实。同时基于生态安全和对现状肌理的尊重,采取生态型资源利用模式和低碳型交通系统,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双重人居系统,为中国理想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图4~5)。

6 结语

图4 当代中国理想城市的三要素

图5 当代中国理想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对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土地使用不再是政府独家垄断,而是以商业开发和城市经营为主。很少再有规划师从城市理想出发构想理想城市,市场经济鼎盛的同时也带来了理想主义的丧失[3]。在当代中国探寻“理想城市”和“城市理想”,是希望从城市理想出发,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融合,为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出新的思路,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理想的城市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是文化上的,它应该有自己的城市理想和气质。当代中国的理想城市不能忽略整个城市的理想。文明推进了现代城市理想的实现,但城市理想不能被文明所吞噬。

城市理想包含着对乡村和城市两种生活的同时需要,也包含着对传统和现代的同时需要,因此,当代中国的理想的城市生活不应该隔绝人和自然,而应该能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城市更符合人们的城市理想而存在。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展示城市的理想,传达城市精神,真正让城市成为阳光普照,充满理想的精神家园。

[1]〔美〕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M].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李书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吴缚龙,周岚.乌托邦的消亡与重构:理想城市的探索与启示[J].城市规划,2010,34(3):38-43.

[4]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5]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8]李伦亮.城市规划与社会问题[J].规划师,2004(8):61-62.

[9]〔英〕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意大利〕L·贝纳沃罗.世界城市史[M].薛钟灵,余靖芝,葛明义,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李 红

Ideal City in China Inspired by Modern Western City

The vision of ideal city is a key component in western urban construction history and precious wealth in western urban construction.It exerts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later western urban development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Based on ideal city,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western city is discussed,the city ideal of western ideal cities at different stages is sought and then,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y, some constructive concepts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y construction are offered.

idealism;artificial human being;urban development elements;urban spiritual function;city value;urbanization.

TU984.1

A

1671-0924(2012)07-0011-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2.07.011

2012-05-25

吉慧凌(1984-),女,重庆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管理工作。

陈世峰(1984-),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理想生态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生态养生”娱晚年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当年,我们的理想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