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山输水干渠高地下水抗冻胀研究方案设计

2012-03-30 10:48刘忠富马栋和徐伯孟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11期
关键词:基土试验段坡脚

刘忠富,马栋和,徐伯孟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 长春 130061)

1 工程概况

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为6.084×108m3,装机容量27.6 MW。由取水枢纽工程、防护区防护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冻结时间每年5个月,最低气温-37.8℃。

输水干渠地层岩性为壤土、泥炭土、淤泥质壤土、细砂、中砂、砾质粗砂等组成,地下水位高出渠底2.9~4.5 m,地震基本裂度为Ⅶ度,冻结深度为1.80~1.90 m。

本次进行3个试验段和1个试验场研究,试验段1(桩号2+525~2+725)属于半填半挖渠道;试验段2(桩号4+700~4+870)属于半填半挖渠道;试验段3(桩号47+000~47+285)属于深挖方渠道。试验场设计9个不同厚度的保温试验和1组分层冻胀量观测。

2 研究的依据和原则

依据的主要规程、规范:GBT50662—2011《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551—2011《土石坝安全观测技术规范》。

根据试验段的地质条件和衬砌形式,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布置的原则确定观测断面。以冻胀变形观测为主,同时进行冻深、温度、冰压力、地下水位等试验,不同观测项目的仪器尽可能集中布置,以便试验结果相互验证解释,现场原型观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

3 研究内容及仪器布置

目前国内研究冻胀问题的主要方法:基土试验和原型观测。

3.1 基土试验研究

基土试验主要进行土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内容为:冻前和冻后含水率、密度、比重和颗粒分析,每个试验段布置1个断面,在阴坡的坡底、坡中、坡顶各布置1孔,每孔间隔0.2 m取1点,取土深度2 m,每个断面共计3孔,3个试验段9个孔,每孔10组,共计90组。

3.2 原型观测

主要观测项目:冻胀、冻深、地下水位、地温、冰温、渠道冰压力、护坡与基土脱空观测、渠基冻胀(单点位移计)观测。

1)冻胀观测。在试验段1,2和3利用钢管作基点,采用不锈钢金属圆头制成。试验段1布置9个断面108个测点,测点布置在阴坡,每个断面布置11~12个测点,间距1 m左右,重点是坡脚、脚槽(或冰面)。试验段2测点布置与试验段1基本相同。试验段3布置6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阴坡和阳坡都布置9~10个测点,间距1 m,重点是坡脚、脚槽(或冰面)。

2)渠道平行坡面位移观测。在3个试验段的渠道堤顶位置安装测试点,在钢管外壁焊接不锈钢,共安装25个测试断面,通过测试基点与坡顶冻胀测点之间距离变化,观测渠道平行坡面位移。

3)冻深观测。冻深观测采用冻深器进行,在试验段1土坡和铰链式模袋砼护坡阴坡的坡顶、坡中和坡脚各布置1个冻深器,在铰链式模袋砼护坡脚槽的内外也各布置1个,采用钻孔形式进行埋设,埋深2.1 m,共布置8个仪器。在试验段的2布置与试验段1基本相同。在试验段3的不同护坡形式的坡中间阴阳坡各布置2个冻深器,其中在铰链式模袋砼护坡阴坡的坡顶、坡中和坡脚布置3个仪器,共6种护坡形式布置13个仪器。

4)地下水位观测。在试验段渠道堤顶和渠道中间布置水位孔,安装水位计进行观测,其中试验段3在模袋混凝土坡顶钻孔,深4.8 m,在坡中钻孔,深2.4 m,阴阳坡共钻4个孔,3个试验段和试验场共布置9个地下水位孔。

5)地温观测。采用热敏电阻和读数仪进行观测,埋设深度分别为 0,0.05,0.2,0.4,0.8,1.2,1.6 m和2.0 m,共计8个测点。试验段1布置4个断面,每个断面堤顶、边坡上、边坡下和坡脚布置4个温度计,每个断面32支,共计128支。试验段2布置3个断面,每个断面堤顶、边坡上、边坡下和坡脚布置4个温度计,每个断面32支,共计96支。试验段3布置4个断面,每个断面堤顶、边坡上、边坡下和坡脚布置4个温度计,每个断面32支,共计128支。

6)冰压力观测。采用弦式压力计进行观测,在试验段3设2个断面,埋设深度距离冰面分别为0~0.1,0.2~0.3,0.4~0.5,0.6~0.7,0.8~0.9 m,每个断面 5支仪器,共计10支仪器。

7)冰温度观测。采用弦式温度计进行,在试验段3布置2个断面,埋设位置与仪器布置同冰压力观测。

8)渠道垂直坡面位移观测。在试验段2和试验段3渠道坡中和底部坡脚位置安装单点位移计,垂直渠道边坡钻孔安装埋设,坡中埋深2 m,坡脚埋深2.5 m,每个试验段布置2个断面,共布置6支单点位移计。

9)护坡与基土脱空观测。在试验段2和试验段3布置2个断面,每个断面在边坡中和下部位安装测缝计,在护坡与基土中间钻孔安装埋设,在3个试验段布置6个断面,每个断面2支仪器,共计布置6支仪器。

4 技术要求

4.1 观测时间和频次

观测时间从每年11月中旬~次年的4月底,观测土的冻胀和融化回沉过程。冻胀测点间隔15 d观测一次,其中每年11月17日至第二年2月20日,间隔15 d测试一次,2月20日至3月10日,间隔5 d测试一次,3月10日至4月25日,间隔15 d测试一次。冻胀观测采取水准法进行,位移计、测缝计和冰压力在安装后进行初始值观测,测次同冻胀测点方式相同。每次观测后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测试数据合理性及变化规律,发现数据异常立即进行补测。

4.2 巡视检查

检查渠道在冬季冻融期间的结构完整性,发现异常迹象或裂缝现象,及时进行记录,发现时间、部位、主要特征,一般用眼看、手摸等直观方法,辅以锤、钢卷尺、放大镜等简单工具检查,并做好记录。

5 结论

根据基土试验和原型观测资料,要给出以下成果:

1)填筑土料物理力学性质研究报告。

2)冬季地下水位变化规律。

3)典型地段渠道地温、冻深、地下水位变化规律。

4)典型地段渠道冻胀和冻融变化与气温、负气温指数、土质、地下水位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5)不同衬砌结构冻结和冻融期沿坡面的冻胀变形规律,不同典型地段较适宜的衬砌结构。

[1]蔡峰,安国华.寒冷地区衬砌渠道冻融破坏分析与治理[J].新疆水利,2005(6).

[2]于生清.堤防混凝土护坡冻胀破坏原因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5(11).

[3]王庭文,杜学勤,侯学红.冻土地区水电工程衬砌渠道及建筑物冻胀破坏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6).

[4]廖云,刘建军,陈少峰.混凝土渠道冻胀破坏机制与抗冻技术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08(11).

猜你喜欢
基土试验段坡脚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陕北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流场品质提升措施研究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Ⅰ标基坑监测及结果分析研究
季节性冻土区梯形衬砌渠道改扩建基土置换的分析研究
基土盐-冻胀特性研究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两种典型级配基土-滤层渗滤系统的颗粒流模拟
基土渗透变形类型及其判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