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

2012-04-08 06:48李政
关键词:创新能力国有企业科技

李政

(吉林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 130012)

过去,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属于自然垄断或行政垄断性企业,受到政府较多的政策保护及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因而缺乏创新的动力。随着国有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垄断性已经或正在被逐渐打破,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国内非国有企业异军突起,与国有企业形成鼎力之势;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大多是行业排头兵,其竞争对手已经不再仅仅是国内企业,而正在转变为国际著名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不仅资金雄厚、设备优良、管理先进,而且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控制了绝大多数行业的科技制高点。

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如果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难以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垄断,很难向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国有企业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还是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就与不足分析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实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首先,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积极推动科技体制创新,长期困扰企业的产研脱节、科研成果转化不畅和科研开发短期化倾向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国有企业加大内部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同时积极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探索建立开放式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些企业还建立起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或着力开展企业科研基地建设,组建集团直属研究院。其次,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过去5年,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年均增幅达到28.5%,远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幅。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达到2 633亿元。中航工业等7家企业科技投入总量超过上百亿元,兵器工业集团等18家企业科技投入总量超过50亿元。再次,技术创新人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一些中央企业吸引高端人才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多种层次、不同形式的人才激励分配机制。此外,中央企业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加强规章制度和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科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创新能力的迅速增强,国有企业取得一大批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其中不少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首先表现在一些重大项目取得新的突破。如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大庆油田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列车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在世界电网科技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电信科研院主导提出的TD-LTE-A成功纳入4G国际标准;上海贝尔新一代宽带无线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共参与了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30%的项目研究,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能源和材料领域研究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的任务超过50%。国家科技进步的特等奖全部都是中央企业(获得)的,一等奖获奖面连续几年都是60%左右。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年均增幅达到40%。过去5年,有65家中央企业进入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行列,有48.9%的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中央企业。过去5年,中央企业直接参与的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特高压输电示范工程等都被看做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总之,中央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我国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显而易见。首先,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水平与国外同类领先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我国中央企业2009年的研发集中度为1.05%。然而,美国企业2008年的研发集中度到了3%,欧盟1000强企业2009年的研发集中度为2.4%。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BIS)2010年发布的全球1000强企业研发投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地区21家进入排名的企业其研发集中度为1.2%,中国香港地区8家进入排名的企业其研发集中度为1.7%,分别比非欧盟国家1000强企业平均研发集中度低2.7和2.2个百分点。丰田汽车的研发投入超过73亿英镑,大众汽车的投入超过57亿英镑,而唯一上榜的中国中央企业东风汽车投入仅为1.47亿英镑,连丰田、大众的一个零头都没有。其次,国有企业获取专利水平明显偏低。如2009年,中央企业总计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 891项,而同一年美国IBM公司获得美国专利授权4 843项,微软公司获得3 157项美国专利授权,韩国三星电子公司获得4 049项美国专利授权。2009年,中央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的冠军企业不及一家外国公司在中国的申请。2009年,我们中央企业发明授权的冠军企业还不及一家外国公司在中国获发明授权的四分之一。

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直接或间接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强,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大多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普遍面临高能耗、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共性问题。以中央企业较为集中的制造业为例,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但是,我们的企业只是在一些低端或中低端的产品和产业上赢得了国际竞争力,由于缺乏核心制造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能力,难以进入产业高端。第二,缺少世界知名的品牌。尽管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尽管我国是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只占约10%。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几乎没有形成一个很成熟的世界名牌。第三,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一些领域的关键生产设备目前仍大量需依赖进口。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6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工业新产品开发的技术约有70%属于外源性技术。此外,中央企业普遍缺少创新文化和较有影响的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有效促进创新的体制和环境尚未形成。①李荣融.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http://www.chinanews.com/cj/2010/07 -19/2411255.shtml[OB/EL]中国新闻网,2010-07-20.

二、国有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关探讨

综上可见,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任重而道远,当务之急是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加快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呢?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曾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讨并发表重要讲话。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是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深入研究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企业发展战略和科技规划。坚持依靠技术创新促进主业发展不动摇。加强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对标,找准存在差距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将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集聚,向优势职能部门和子企业集聚。深入研究市场,倾听用户意见,坚持市场导向。二是着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创新实践的制度安排。尤其是要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构建更加合理的管理架构和组织体系,健全完善科学的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形成允许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鼓励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努力抓好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活力,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储备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使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研究,对具有紧迫性和示范意义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加强技术攻关,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中央企业建设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建立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善于利用现有科技成果,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代表国家竞争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四是不断提高创新队伍素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和继续教育工作,着力培养一批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着力造就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带头人和高水平研发团队。

就提升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国资委主任王勇(2010)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是加快推进企业科技资源整合。积极推进科研院所与大企业集团有效结合,抓紧建设一批具有超前性的重大技术研发平台。继续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和产学研结合,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完善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增强科技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机制,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以未来科技城为重点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探索设立人才基金和科技奖励基金。三是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一批居于领先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力度。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一是要着力解决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研发的长效投入机制、科技成果的考核评价机制、科研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等。二是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要,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开放式创新体系,着力解决企业内外部科技资源的整合问题。三是要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着力解决引进、培养、使用高端科技人才的各类政策、条件落实问题。四是要加快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环境,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耐住寂寞,培育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学术界则对国有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给出了不尽相同的路径选择:有学者认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主要有缺乏研发的激励、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企业的机会主义导向、创新基础薄弱、企业缺乏创新的环境、科技投入体制存在问题以及科技与经济脱节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有学者提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专利和技术的交易市场,从专业申请、技术价格评估、技术入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完备的创新技术市场。要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有学者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及时跟踪与被企业主导产品相关的技术动态,负责重大科研攻关和组织职工开展科技活动,同时承担起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使企业逐步缩小与优势企业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二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体系;三是建立产学研联合体系;四是建立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有学者认为,要增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必须借助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注意推动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行为是否发生、何时发生、朝什么方向发生等都不是随意的,更多地要取决于一定的制度安排。所以在强调技术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制度的作用,并且最佳的路径就是能够使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联系起来,共同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制度的创新和完善[1]。

不难看出,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从不同路径出发,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可以选择,但是绝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提升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首先要重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这里的“动力”包括“拉力”和“推力”。其中,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拉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利益导向、政策引导,“推力”主要来自市场竞争、技术推动和出资人推动[2]。其次,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要通过相关体制与制度安排调动企业负责人、高管阶层、技术研发人员、乃至普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再次,要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同时,把政府力量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整合、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核心技术上的重点突破或突围。此外,中央企业还要遵循技术创新的规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并探索技术创新的有效模式。

三、我国国有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

根据国内外创新型企业的经验和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是培育、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国有企业企业家,调动国有企业经营者及相关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发挥国有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处理好政府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并为此建立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和扶持体系[3]。

(一)培育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国有企业企业家

决定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根本因素是国有企业企业家及其创新与创业精神。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者,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承担着决策者和组织实施者的重要职能。从技术创新的过程看,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关键驱动力。所谓创新精神是指企业家具有强烈的创新愿望、动机和意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越强,企业就越会积极地把握创新机遇,并进行主动的创新活动[4]。

(二)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及其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自主创新是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成果应用的主体和研发投入的主体。要建立健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调动企业领导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为此,从国家层面来看,首先,要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和评价体系。要把国企技术创新投入及效果作为企业领导业绩考核的重要因素,要让国企领导者感受到,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效,不仅关系国家利益和企业效益,更关系其自身政绩和发展。其次,国家要加大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再次,要使技术创新成为国有企业董事会的重要职责。对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国有企业,要提高董事会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中设立科技委员会,另一方面国务院国资委为中央企业选派的外部董事中应该包括高级科技管理人才。从企业层面来看,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手段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尤其是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

(三)发挥国有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有关创新的法律、法规和相配套的技术政策,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环境,发挥其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国有企业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核心力量,而技术竞争又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中必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首先,要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来提升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在产学研结合中要使企业处于龙头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来推动。技术创新还必须依靠企业、依靠市场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之一即在于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结合在一起,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则在于把政府行政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四)完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与考核体系

要提高企业立足长远的创新热情应该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两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应突破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来考虑和把握。对于技术创新人员来讲,应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证科研人员能够从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中获益,尤其应将创新成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与科研人员的长期福利联系在一起,激励科研技术人员进行立足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创新。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测算技术创新对企业的贡献率来进行。考核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在于用于测算的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构建的原则应该是让企业负责人清楚测评体系的原理并注意听取其建议。测评指标的设定应该是灵活的,宜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设定不同的测评指标。在建立考核机制时,还应该把企业的创新风险考虑进去。还应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企业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往往成果周期较长,短期内不易见到直接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肩负着推动国家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责任,必须更多地从战略角度考虑技术创新。

(五)建立自主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为适应加快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步伐、提高创新能力的要求,应对分散而低效的既有技术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资源整合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可以通过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企业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等各种方式,使创新资源能够实现对接共享,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发挥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的作用,促进国有企业与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以及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强化国有企业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整体水平提高。政府组织协调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完善共性技术合作开发的环境,加快共性技术的快速转化,发挥其在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扩散中的独特作用,推进产业共性技术进步。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政策、优化环境、完善社会支撑体系搭建有利于信息交流和信息转移的科技交流平台,在信息、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咨询等方面构建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或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其他信息交流,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作用,使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形成合力,提高整个国家创新体系运作的效率。

结 语

提高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通过培养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使国有企业具有创业精神。创业精神首先是一种使命感,是一种舍我其谁、胸怀天下、勇于担当与奉献的精神。创业精神也是一种创新和创业的激情,这种激情主要不是来源于财务回报,而是来源于一种为消费者、员工乃至社会、人类创造必要价值的信念与追求。创业精神还表现为一种自我激励的敬业精神,即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全心投入,在所从事的事业上总是表现出众。真正的企业家为了他的事业而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货币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创业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真正的企业家将创新作为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具有采取行动和实施创意的紧迫感,时刻感受市场的脉动,不断保持危机意识。创新精神体现为某一群体或个体能够发现一般人所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能够找到一般人所无法想象的办法;他(们)以创新为目标,以创新和创造为快乐,运用创新性思维,不拘泥于问题表象,深入探究。创业精神还是一种冒险精神,即一种敢为天下先,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主动性和魄力。冒险精神并不意味着不计风险和后果铤而走险,而是在敏锐洞察、谨慎判断的基础上敢做敢当、为所当为,而非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创业精神是对产品和顾客热爱与执着。唯有长期专注于顾客和产品,企业才可能开发出更多适用的技术与专利,涌现更多深受市场欢迎、脍炙人口的产品和品牌,进而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

为培育创业精神,国有企业的高管阶层,一是要牢固树立自主自强的民族精神。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树立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摒弃技不如人的自卑心态,树立敢于超越的民族自信心;摒弃拿来主义的依附心态,树立勇于创新的自主精神,树立把中央企业建成敢与跨国公司争高低、论伯仲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的坚定信念。二是树立科学的发展经营观。要把依靠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拓新市场作为经营的中心环节。努力将主要依赖消耗资源和引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变为以自主创新驱动为主的集约经营模式,转变为以开发人才资源为主的创新管理模式。三是增强开拓创新的魄力。首先要成为精通科技和经营的战略家;要有全球的视野和胸怀,善于运用外部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服务;要有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气魄,要有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毅力;要大力推进体制和管理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四是提高爱才用才的能力。要大力推行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管理,鼓励冒尖、鼓励探索、尊重个性、容忍失败、宽容失误。为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家精神要融入国有企业的文化和制度之中。

当然,创业精神不应也不可能只体现在国有企业内部。为培育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理念;必须完善鼓励和保障创新的法律体系,创造公平诚信、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必须建设先进的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尊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氛围;必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构建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1]李政,等.中央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路径——基于公司创业理论的研究[J].国有经济评论,2011,(1).

[2]史本叶,李俊江.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6):182-188.

[3]李政.中央企业技术创新报告(2011)[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260-264.

[4]于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4):226 -228.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国有企业科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