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鲟鳇鱼增殖放流水平和效果

2012-04-10 18:40赵福利吕晓冬
黑龙江水产 2012年6期
关键词:幼鱼渔政鱼苗

赵福利 吕晓冬

(黑龙江省萝北鲟鳇鱼试验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黑龙江省饶河大马哈鱼放流试验站 黑龙江 哈尔滨150018)

通过增殖放流来增殖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鱼类资源,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推广。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增殖放流鲟鳇鱼对于增殖保护黑龙江鲟鳇鱼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鲟鳇鱼增殖放流工作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我省实际出发,就如何提高我省鲟鳇鱼增殖放流水平和效果,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一、抓好繁育驯养,提高增殖放流幼鱼质量

繁育驯养鲟鳇鱼幼鱼是增殖放流鲟鳇鱼的物质基础。繁育驯养的鲟鳇鱼幼鱼规格质量决定着鲟鳇鱼增殖放流的效果。为此,重点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严把受精卵质量关。受资源条件限制,多数鲟鳇鱼增殖放流单位都是购运鲟鳇鱼受精卵进行孵化驯养。为了能采购到优质合格的鲟鳇鱼受精卵,必须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严把品种种质关,到具有农业部颁布认可资质的鲟鳇鱼繁育驯养单位筛选采购纯野生黑龙江鲟鱼或鳇鱼人工受精卵。从多年的实践经验看,提前深入鲟鳇鱼亲鱼资源产地调研,积极与产地有关部门和单位保持沟通联系,争取有利支持很重要。通过调研、沟通和支持选购到质量好数量足的鲟鳇鱼受精卵。在此基础上,及时起运,争取最短的时间将受精卵安全及时运回。二是抓好孵化。对于通过采购受精卵进行孵化培育的增殖放流单位,重点是抓好受精卵筛选、消毒、过数和水温调控。对购运回的受精卵要挑出未受精卵、残卵和感染水霉菌等坏卵,重新计量过数并进行药物消毒处理,合理确定孵化密度,然后放入孵化器孵化。孵化水温一般以摄氏17℃至20℃为宜,且比较平稳。如水温过低,应及时启动提温设施,确保孵化水温,从而提高孵化质量和孵化率。三是抓好鱼苗驯养培育。重点是抓好鱼苗开口、投喂、饲养管理和鱼病防治。鱼苗是否及时开口,决定着鱼苗的成活率和鱼苗质量。一般在鱼苗的卵黄囊吸收到后期就应投喂饵料进行开口喂养。刚开口和开口后的初期,投喂的活体水蚯蚓应尽量剁制成细小微段,保证鱼苗适口摄食。在投喂方面,从萝北鲟鳇鱼放流基地和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实践看,在开口和开口初期,每次投喂可采取两遍全池泼洒,充分保证鱼苗开口获得较高的触饵适应机会。投喂时间间隔,从开口至首次分池为每一小时投喂一次,分池后为每两小时投喂一次,再依据鱼苗的生长情况逐渐减少每天的投喂次数。投喂量以没有或少有剩饵为宜。剩饵过多,易造成浪费饲料和污染水体导致鱼病。在饲养管理中,要注意观察鱼苗活动和长势、观察水质,注意及时清污排污保持水质良好,适时进行鱼苗分池,降低驯养密度。四是做好鱼病防治工作。与一般常规经济鱼类不同,鲟鳇鱼幼鱼在驯养过程中对水域生态环境条件要求高,也极易感染鱼病造成死亡。加强鱼病防控,是提高鲟鳇鱼幼鱼驯养培育水平的关键措施之一。从现实看,增殖放流的鲟鳇鱼幼鱼在驯养培育期间大多易发生肠炎病、寄生虫病。肠炎病可以通过加强水体环境消毒、提高活体饵料质量与加工消毒和调整投饵量等措施加以预防。寄生虫病则通过福尔马林进行水体和池中消毒来预防和治疗。今年我站所属的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应对施氏鲟鱼苗驯养培育中突发的大规模寄生虫病,通过采取适当浓度的福尔马林药物消毒,迅速治愈了鱼苗寄生虫病。之后,鱼苗一直健康成长,从未再发生任何鱼病。

二、抓好科学放流

一是做好幼鱼检验检疫。对增殖放流的鲟鱼幼鱼进行必要的检验检疫,选择那些体质健康无病的鲟鳇鱼幼鱼进行增殖放流。二是做好幼鱼装运。就目前实际和条件看,如果不是就地放流需要运输,幼鱼运输主要采取尼龙袋充氧运输。在装运前的24h即停止喂食,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水质污染,同时逐渐降低水温,以便于低温运输。幼鱼装运时,操作要轻、细、稳,避免机械损伤和鱼体刮碰创伤。对于运输时间不超过五六个h的,可采用敞篷卡车苫布浇水运输;如果在七八个h以上,则以冷藏车运输为宜。三是对于降温运输的幼鱼,放流前要在放流水域水体内进行水温调节,当运输袋内水温与放流水域水体水温一致后,方可放流。四是要选择合适的放流时间。在我省,鲟鳇鱼增殖放流一般在七月中旬。由于这个时期气温水温都比较高,所以放流时间以气温水温相对较低的上午或傍晚为宜。五是选择合适的放流地点。鲟鳇鱼是黑龙江水域特有的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历史上在黑龙江上中下游都有广泛的分布。在俄罗斯,鲟鳇鱼增殖放流通常在其境内的黑龙江下游。过去,我省大多在黑龙江下游同江和抚远段进行增殖放流,近些年已开始向中上游发展。无论从历史上的鲟鳇鱼资源分布看,还是从现在的鲟鳇鱼资源现状看,我们都应该加大在黑龙江中上游的增殖放流力度。具体放流地点应选择在距岸边有一定距离、水体宽阔、底质平坦、水流平缓,且人为干扰影响较少的水域。六是积极开展标志放流。开展标志放流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积极促进提高增殖放流鲟鳇鱼的规格和成活率。采用普通标志增殖放流鲟鳇鱼,就必须要相应提高鲟鳇鱼幼鱼规格。由于小规格鲟鳇鱼幼鱼索饵能力较弱、避敌能力弱和适应环境能力弱等缺点,在黑龙江自然水域中觅食困难,还会经常成为凶猛鱼类的“盘中餐”。相对来讲,大规格鲟鳇鱼幼鱼觅食、避敌和抗恶劣环境能力均比较强,从而克服了小规格幼鱼难以回避的致命弱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增殖放流成活水平,提高增殖放流的有效性。其次,可以有效地评估增殖放流效果,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使增殖放流鲟鳇鱼走上节能低耗和投入与资源、产出比相匹配之路,使鲟鳇鱼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更加合理。第三,可以有效的区分中俄双方在增殖放流鲟鳇鱼数量上各所占份额,更好地树立我国保护资源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和争取鲟鳇鱼资源利用的话语权。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俄罗斯方面也在做增殖放流鲟鳇鱼工作,且鲟鳇鱼的生长地主要在俄罗斯水域。我们无标志所增殖放流的鲟鳇鱼,在俄罗斯水域不能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开展的鲟鳇鱼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很难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取得鲟鳇鱼资源利用方面的话语权。如果我们大力开展鲟鳇鱼标志增殖放流,在俄方水域捕捉到具有我国增殖放流标志的鲟鳇鱼,就能够使俄罗斯方面和国际濒危动物保护组织真真切切地看到我国在增殖放流保护鲟鳇鱼资源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实际成效,从而有利于树立起我国保护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责任政府的良好国际形象,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鱼源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我国鲟鳇鱼资源利用的话语权。

三、加强渔政监管力度,保护增殖放流成果

全面提高鲟鳇鱼增殖放流效果,做好增殖放流是基础,搞好渔政监管是保证。我们增殖放流的鲟鳇鱼幼鱼,一般规格在7.5至10cm,最大的也不超过15cm。从人工驯养环境到黑龙江自然生态环境,食物、水域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放流的鲟鳇鱼幼鱼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鲟鳇鱼幼鱼觅食能力、避敌能力和适应自然环境能力都比较差,渔民捕捞等活动也极易造成幼鱼的伤害。为了宣传社会和提高广大群众增强增殖保护鲟鳇鱼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意识,我们一般会经常选择在居民稠密的城镇沿江广场举办增殖放流活动,放流的鲟鳇鱼幼鱼大都距江岸较近的浅水区,容易成为非法捕猎者的渔获物。所以,在增殖放流区域的相当一段时间,要加强渔政监管,通过渔政监管为增殖放流的鲟鳇鱼幼鱼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渔政监管好坏决定着增殖放流效果的好坏和成败。我省在加强鲟鳇鱼增殖放流渔政监管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努力,在加强对增殖放流区域实行严格的渔政监管的基础上,还推出了给予捕获增殖放流的鲟鳇鱼幼鱼放归自然的奖励政策。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增殖保护鲟鳇鱼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意识

就我国我省的实际看,适当举办增殖放流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和群众参加增殖放流活动,可以很好地展示国家增殖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政策和实际行动,有利于宣传教育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增殖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意识,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增殖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活动。

猜你喜欢
幼鱼渔政鱼苗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江苏省首艘内陆湖泊100吨级渔政船在 高宝邵伯湖首航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C的需要量
不同温度条件下褐菖鲉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黑龙江四艘渔政船建成下水投入使用
不同饵料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的影响
日称中国渔政船再过钓鱼岛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