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村乡动物防疫探析

2012-04-12 13:22郭慧琴
时代农机 2012年3期
关键词:检疫养殖户畜禽

郭慧琴

(阳曲县侯村乡畜牧兽医站,山西 阳曲 030100)

1 侯村乡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侯村乡距太原市35公里,是阳曲县的南大门,全乡有40个自然村,2011年全乡畜牧业收入达到3800余万元,占全乡农业经济比重的52%,,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我乡的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机制运行状况。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在乡政府的领导和县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现动物防疫工作一般由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组织,每年分春、秋两季进行(一般在3~5月和9~11月)对农村散养动物疫病集中防疫,然后实行月月补免。主要以“一流(禽流感)、二疫(口蹄疫、新城疫)、三病(猪瘟、猪蓝耳、羊布病)为防疫工作重点。

(2)工作环境。近几年来,我乡积极争取国家畜牧扶持项目,加快了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配备了冰柜、冷藏箱及防护器具等冷链设施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有效的改善了办公条件,为开展防疫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养殖观念落后,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方式以分散养殖为主。当前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我乡动物养殖方式还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养殖,养殖规模小、品种多,一般每个家庭同时养殖2~3种家畜和家禽。在2011年生猪存栏18000余头,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只有5户7600头,散养户达80户10600头,规模养殖户的存栏占6%;年末禽存笼50000余羽,存笼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6户26000羽,规模养殖户的存笼占8%。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饲养管理粗放,饲料营养质量不能满足牲畜抗病和生长发育需要,畜禽圈舍环境潮湿、高温或寒冷,为病菌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动物疫病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及新型疫病诊断、防治所需技术和设备落后。这种饲养方式,使得动物防疫困难重重,一是防疫时间上不能保证,饲养的鸡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防疫工作只能在晚上进行,不利于防疫工作开展;二是加大了村级防疫员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这种饲养方式下,要对某一辖区进行切实的防疫工作,往往需要走村串户,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三是造成了动态的养殖—变化快,极易产生免疫遗漏现象。

(2)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动物饲养经营者尤其是散养户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祖祖辈辈一直是这样养的,不会有错,防不防问题不大,缺乏防疫主动性,甚至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接受防疫工作,强制免疫阻力大。一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有时不打防疫针也没发病,未考虑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二是个别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了是自己的事,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尸体、其他人无权干涉的思想也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三是大部分农户因免疫出现牲畜死亡,对防疫工作持怀疑态度,影响到免疫工作的实施。

(3)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作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乡兽医站,没有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工作难开展,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治疗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都不能落实。村防检员承担了农村主要的免疫工作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极其低廉的报酬 (每人每月补助100元)承担了繁重的工作。组织形式松散,管理措施、组织纪律措施对他们的作用不大,致使队伍不稳,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同时,由于畜禽个体差异,个别畜禽对某些疫苗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导致死亡,养殖户与基层政府之间在免疫应激反应导致死亡补偿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一旦发生免疫应激死亡,基层防疫员无能为力,这样既挫伤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严重影响动物防疫行业的形象。

(4)动物免疫标识制度的实施难度较大。现行耳标是由硬制塑料制成,很容易被蹭掉或者挂掉,往往造成牲畜耳朵被挂烂,严重情况下造成耳朵感染溃脓发炎,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绝大部分养殖户坚决不允许打二维码耳标。由于交易市场上有无免疫证并不影响畜禽的出售,所以养殖户对免疫证的保管不太重视,仅仅在牲畜出售时,要求对牲畜佩戴耳标,这在无形中削弱了养殖户的防疫意识,造成养殖户《动物免疫标识制度》认识不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也造成了免疫标识从某种意义上只能起到应付上面检查的作用。

3 解决思路

(1)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温家宝总理早在三年前就指出:“动物疫病防治,不仅关系到畜牧业发展,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畜牧工作的附属物,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定位不准确,认识不到位。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认识到动物防疫是一种政府行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并以此为准则确立我乡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目标、指导思想、重点和措施。

(2)加大法规宣传力度,强化防疫意识。动物防疫工作涉及面广,事关重大,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提高广大群众公共卫生安全的危机意识。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使之家喻户晓,让群众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加强广大群众的动物疫病防范意识和畜产品的质量意识,使用有合法检疫证明的动物产品和符合国家规定的畜产品,自觉配合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让养殖户深刻认识到“防疫就是增效,少死就是增收,发展与保护并重”的道理,遵守国家法令,严格按要求进行饲养管理,自觉接受动物疫病的免疫、消毒工作,确保动物产品安全。

(3)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防疫人员培训。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将每年所需的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保证现在村级防检员每月补贴的基础上,适当预算一定的如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经费等,让在免疫中出现反应死亡的养殖户能在最短时间内领到补助。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4)加大执法力度,采取“强制免疫、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的防制措施,发展规模养殖。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达到以检促防,防检结合的目的,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促进全乡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

(6)严格疫苗管理与使用,保障疫苗质量,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疫苗需要在2~8℃或0℃以下低温保存,加上使用得当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因此,在开展动物防疫期间,要完善疫苗冷藏设施,确保疫苗在规定温度内有效保存,并且保证疫苗在免疫有效期内,进一步保证疫苗质量,并按规定比例稀释和使用好疫苗;同时加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防疫员真正掌握各种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取信于民。

(7)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为了减少和避免动物疫病的发生,要积极对动物疫病进行预防。设置隔离设施,杜绝外人、其他动物进入畜禽舍;有规律的对养殖环境消毒;在饲喂畜禽时,添加一些药物,以起到促进畜禽生长和增强集体抵抗力的作用;要无害化处理生病的畜禽和疑似病例;为减少畜禽的应激反应,如果外界温度低,要采取升温措施,外界温度高时,则要采取措施降低温度和湿度;在畜禽养殖中,尽量避免从疫区引进畜禽。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动物防疫工作贯穿于整个动物饲养、经营的全过程。因此,要切实抓好“五关”,即:免疫关、检疫关、调运关、扑疫关、消毒关。全面开展产地检疫,严格执行外来动物及其产品的查验和运载车辆的消毒制度,保证上市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另外,在防疫措施上只有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增加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和增加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进一步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及加强活畜市场、牲畜收购点和屠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达到“以检促防”的最终目的,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减少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好地为畜主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2]陈立元.浅析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4):24-25.

猜你喜欢
检疫养殖户畜禽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