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12-04-12 13:22康志勇
时代农机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农民

康志勇

(永寿县农机管理站,陕西 永寿 713400)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1)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同时由于人多地少、耕作技术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所以也又是一个“农业小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要明显落后。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在耕、种、收这三项作业的平均机械化率的水平仅有33%,在这33%中大部分属于小型的拖拉机,很少涉及到高性能动力的机械,而且农业机械化技术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对于经济作物、养殖和农产品的加工、保鲜以及储藏的应用程度较低。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手工作业都已经被农业机械所代替,因而可以极大地增强农业生产率。由此可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以及发展工作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问题。

(2)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量不够。现阶段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脚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民的购买能力比较薄弱。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实力较低,农业微薄的收入难以承受昂贵的农业机械价格,所以导致了的大多数农民还是依靠着传统方式进行耕作。因此要想将农生产朝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继续发展,国家政府就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机械投入机制,并且从政策、科技以及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给予足够的扶持,从而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3)缺乏系统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标准。我国农业生产的面积十分广阔,各地区的发展状况也各不行同,所以对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也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执行,所以如何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的农业机械发展标准就成了制约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从我国现有的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的经济条件以及自然环境,采用分类指导的方针。此外还必须要考虑到我国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以及工作环境,要让农业机械适应我国的实际国情。

总之,要想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就需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坚持机械化、半机械化以及手工工具并举,人力、畜力、机电力并用,以小型农机具为主,重点解决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季节性强、作业环境差、增产增效显著的项目,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使我国农业机械化走向有选择性、有目标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的物质基础、是提高老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现状的必要条件。因此本文从以下几点分析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作用:

(1)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我国传统农业的手工发展状况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当农忙时农村往往存在着劳动力不足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一旦农忙结束后许多农民因为无事可做,就会造成劳动力的浪费,但是如果此时外出务工,由于各个企业都需要签订劳务合同对所以于农村生产必定会受到影响,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就有效地缓解了农忙时的产收问题。农业机械化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耽误农时,工作效率要比传统的手工作业高数倍甚至数十倍,有效地克服了农忙季节性强与工作量大之间的矛盾。而且农业机械化技术有效地突破了人力畜力所无法达到的劳动的规模以及极限,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轻农民的劳动作业强度,改善作业条件,使生产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而且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还能够对大面积的抗旱排涝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起到较好的效果。

(2)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农业生产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水平。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的自然属性以及弱质特征,农民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使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因素。此外,采用农业机械化作业以及技术规范,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便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确保我国农业的高产、稳产,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减少土壤表层受到风蚀水蚀的影响而降低农作物的产率、改善土质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对美化农村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关键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基本生活状况。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总量的稳步增长、农业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促使农业制造业以及农机械化服务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全面实现建设新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种植、加工、养殖等方面都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减少人工操作所带来的繁重工作量,在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并将其转移到其他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通过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还能够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通过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及生态农业,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农业机械社会化、市场化作业以及在加工、运输、流通等环节的逐渐深入和提高,将大幅度地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并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3 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打破了传统手工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不仅能够将农民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还可将农村大量的富集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当中,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问题的重视程度,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必将朝着全面、健康稳固以及快速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

[1]伦冠德.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特点及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7,(8).

[2]蒋志强,张春梅.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7,(6).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机械化农民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