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玛窦的名人资源角度看广东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012-04-12 13:22卫,苏
时代农机 2012年3期
关键词:利玛窦韶关中西文化

高 卫,苏 英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2011年我国旅游市场宣传主题是中华文化游,宣传口号是“游中华,品文化;中华文化,魅力之旅”。 2012年我国旅游宣传主题“中国欢乐健康游”,同时提出了“旅游、欢乐、健康”、“欢乐旅游、尽享健康”和“欢乐中国游、健康伴你行”三个宣传口号。以被称为是“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的著名的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1552~1610)为例,从名人资源的角度来开发广东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与众不同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深的人文底蕴在日益激烈乃至残酷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需要的就是这样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2010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在中国生活了28年之久,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被当时的文人们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曾在我国的澳门、肇庆、韶关、南昌、南京、北京等多地停留:先是于1581年到达澳门学习中文,为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做准备;再在广东肇庆、韶关、南雄及江西南昌等地活动;然后到达南京,与明朝地方官员、文人广泛交往,之后离开南京,经天津到北京觐见万历皇帝。他所留下的遗迹和对于中西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都可以作为独特文化旅游资源来开发,从而让游客们游的有意义和有价值。

笔者获取中级导游证后,在广州市高铁之家旅行社有限公司挂职锻炼期间,曾多次作为全陪带团从广州前往全省和全国各地,也曾作为地陪多次前往肇庆和韶关。在带团过程中了解到,这些珍贵的人文资源并没有被作为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实现文化游与欢乐健康游相结合。笔者因工作的便利进行调研,多次与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地接社和组团社的管理层和导游、计调沟通,分析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地地接社自身对于利玛窦的了解不够,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不足,自然无法引起旅游客源地的关注。以肇庆为例:当地地接社常规的旅游线路通常都推崇鼎湖山、七星岩等自然景观,或再加上六祖遗迹的梅庵。游客们所了解的名人旅游资源更多的是六祖、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的包青天包拯、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等(岭南第一状元)而不是利玛窦。自然旅游资源唱了重头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严重不足。以韶关为例,当地地接社常规线路则是丹霞山与南华寺,尤其2010年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后,人们的注意力更是被吸引过去。二者共同的特点是旅游线路都主推知名度较高、开发时间较久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深挖不够。韶关的名人资源如主持开凿梅关古道的唐朝贤相张九龄、唐代高僧六祖惠能、北宋名臣余靖等。

(2)因为年代久远,所存遗址已经不多或者保护不足、宣传不够。如利玛窦在肇庆修建了我国内陆第一座欧式天主教堂仙花寺;并在内开辟了我国的第一所西文图书馆;绘制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与罗明坚合编了我国第一部中西文词典《葡汉词典》,奠定了现代拼音的基础;将体现西方机械学原理的自鸣钟技术带到中国,被尊为中国钟表业的“行业神“。肇庆因此迈开了重要的一步,成为中西方文明交流的第一站和我国现代数学的起源地。但可惜这些实物因为各种因素都基本都没能保留下来。利玛窦在韶关才开始有计划地系统而深入的地传播西方的数学,同时与瞿太素合作尝试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为后来北上在中西数学文化融合的实践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肇庆当地政府在仙花寺遗址处重新竖立了碑文,但其韶关的居所却连遗迹的位置都难以确定。

(3)广东省内文化旅游风气相对而言不够浓厚。休闲旅游如温泉游、海滨游、生态游、现代城市风情游等更为盛行,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拓缺乏足够的土壤。

对此还是应该看到政府和旅游企业都已经开始重视并采取了一定措施:①2006年是中意文化交流年,肇庆举行了“第一届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进行研讨,引起了各界重视;2011年02月初在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新春系列活动中,中国代表团访问利玛窦的故乡——奇维塔诺瓦受到热烈欢迎;同时肇庆有关部门已规划重建仙花寺;2011年12月26日,包括中西文化交流与利玛窦研究所在内的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在肇庆学院挂牌。②韶关学院于2010年举行了“利玛窦与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座谈会,提出其在北京停留时间最长,韶关其次,且在韶关期间发生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转折,但国内外对利玛窦在韶关时期的研究和了解较少,远逊于肇庆。深入挖掘利玛窦在韶关停留期间的研究有利于擦亮韶关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名片,提升整体知名度,充实和丰富韶关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③武广高铁开通后赴广东游览的游客又有新的增长,适时开辟有文化含量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驱动力使旅游企业纷纷关注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拓。

总之,《2010-2015年中国文化旅游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我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四个层面。名人遗址以及与名人有关的传说和故事一直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业近来年的重头戏,众多省区市将文化旅游列入政府报告和规划,部分省区市甚至将其直接列为区域战略性支柱产业。如2011年辛亥革命恰逢100周年纪念,南京、武汉、广州、中山等地竞相争取百年庆典落户权。就省内而言,澳门、肇庆、韶关不妨联合打造利玛窦岭南之行的文化旅游线路,甚至联合江西南昌、江苏南京、北京打造利玛窦中华游线路,乃至联合利玛窦故乡,意大利的东部海滨城市奇维塔诺瓦所在的马尔凯大区,整合和共享文化旅游的优势资源。宣传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招徕更多海外游客到中国旅游,感受博大中华文化,积极鼓励国人参与国内旅游,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并提升旅游品质,推动旅游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1]曾峥.打造韶关国际文化旅游品牌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0,(10).

[2]丁洁琼.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利玛窦[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2).

猜你喜欢
利玛窦韶关中西文化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韶关札记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利玛窦伦理哲学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证
利玛窦、德里格与钱德明 紫禁城里的西洋音乐家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从利玛窦与“天主教三柱石”交往看中西文化交流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韶关旅游景点的再译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