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亲属称谓语言调查与研究

2012-04-13 19:52
关键词:姊妹外甥祖父

丁 烨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语言学】

淮安亲属称谓语言调查与研究

丁 烨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从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个方面厘清江苏省淮安亲属称谓概况,分析淮安亲属称谓具有的特征:一、以父系血统为中心,亲疏分明;二、父系血亲男性血脉称谓区别更为细致;三、亲属称谓有男尊女卑的倾向;四、亲属称谓长幼有别。

淮安;亲属称谓;特点

亲属称谓是具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亲属之间的具体称呼,是亲属关系的具体反映。每个民族都有亲属关系、亲属观念,而亲属称谓正反映了一个社会家庭、婚姻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反映了这个社会一定的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

汉民族亲属关系可以分为血亲和姻亲两大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为血亲,没有血缘关系而有婚姻关系的亲属关系为姻亲。亲属称谓正是这些亲属关系的外化符号。汉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亲属称谓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从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方面对淮安市(包括清河、清浦、淮阴、淮安四区)的亲属称谓作相关调查,并列举如下。

一、血亲亲属——父系亲属

(一)高祖辈。

1、高祖父(祖父的祖父):清河、清浦、淮阴、淮安四区均称老老太爷(清河、清浦、淮阴、淮安,称呼相同的,下文则不写这四个区;面称、背称相同的,则不说面称、背称,有不同时才会加以说明)。

高伯祖父(高祖父的兄长)、高叔祖父(高祖父的弟弟),也称老老太爷,如大老老太爷、二老老太爷、三老老太爷。仅以排行与亲高祖父相区别,长幼于高祖父在称呼上没有区别。

2、高祖母(高祖父的妻子):称老老太。高伯祖母(高祖父兄长的妻子)、高叔祖母(高祖父弟弟的妻子),也称老老太,如大老老太、二老老太。仅以排行与亲高祖母相区别。

3、高祖姑母(高祖父的姊妹):排行+姑老老太——以“姑”为区别特征。

4、高祖姑父(高祖父姊妹的丈夫):排行+姑老老太爷——以“姑”为区别特征。

(二)曾祖辈。

1、曾祖父(祖父的父亲):称老太爷。曾伯祖父(曾祖父的兄长)、曾叔祖父(曾祖父的弟弟),也称老太爷,如大老太爷、二老太爷,仅以排行与亲曾祖父相区别。长幼于曾祖父在称呼上没有区别。

2、曾祖母(曾祖父的妻子):称老太。曾伯祖母(曾伯祖父的妻子)、曾叔祖母(曾叔祖父的妻子),也称老太,如大老太、二老太,仅以排行与亲曾祖母相区别。

3、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姊妹):排行+姑老太——以“姑”为区别特征。

4、曾祖姑父(曾祖姑母的丈夫):排行+姑老太爷——以“姑”为区别特征。

以上(一)(二)称呼都较简洁,属于先辈,与己辈隔了几代,有的甚至只是一种追述的称呼,并不与自己同处于世上,因而有明确对应的称呼即可,对高伯祖父、高叔祖父,曾伯祖父、曾叔祖父的称呼并不注意区别长幼。

(三)祖父辈。

1、祖父(父亲的父亲):称爹爹、老爹,有时也称一个音节“爹”或两个音节“爹得”“姆爹”。淮阴区后一个音节读轻声,向央元音靠拢,读di42de1。

伯祖父(祖父的兄长)、叔祖父(祖父的弟弟),也称老爹,如大老爹、二老爹,或者大爹、二爹等。仅以排行与亲祖父相区别。

堂伯祖父(曾祖父兄长或弟弟的儿子,长于祖父者)、堂叔祖父(曾祖父兄长或弟弟的儿子,幼于祖父者),面称与称自己伯祖父、叔祖父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区别特征(区别特征可以是子孙姓名、自己姓名、丈夫姓名,或者诨名、外貌特征等,下文与此相同),如“某某家的”(“某某”可以是他们的儿子或者孙子姓名,下文与此相同)。

2、祖母(父亲的母亲):称奶奶,有时也称一个音节“奶”或两个音节“姆奶”。

伯祖母(伯祖父的妻子)、叔祖母(叔祖父的妻子),也称奶奶,如大奶奶、二奶奶等。仅以排行与亲祖母相区别。

堂伯祖母(堂伯祖父的妻子)、堂叔祖母(堂叔祖父的妻子),面称与称呼自己伯祖母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区别特征,如“某某家的”或她们丈夫的名字。

3、姑祖母(祖父的姊妹、外祖父的姊妹):排行+姑奶——称大姑奶、二姑奶,最小的既可以按排行,也可以称为“小姑奶或老姑奶”。

堂姑祖母(曾祖父兄长或弟弟的女儿),面称与称呼自己姑祖母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某某家的”或她们丈夫的名字。

4、姑祖父(姑祖母的丈夫):排行+姑爹——称大姑爹、二姑爹,等等。最小的既可以按排行,也可以称为“小姑爹或老姑爹”。

堂姑祖父(堂姑祖母的丈夫),面称与称自己姑祖父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某某家的”。

5、舅祖父(祖母的兄弟):排行+舅爹——称大舅爹、二舅爹,最小的既可以按排行,也可以称为“小舅爹”。

6、舅祖母(舅祖父的妻子):排行+舅奶——称大舅奶、二舅奶,最小的既可以按排行,也可以称为“小舅奶”。

7、姨祖母(祖母的姊妹、外祖母的姊妹):排行+姨奶——称大姨奶、二姨奶,最小的既可以按排行,也可以称为“小姨奶”。

8、姨祖父(姨祖母的丈夫):排行+姨爹——称大姨爹、二姨爹,最小的既可以按排行,也可以称为“小姨爹”。

9、表祖父(曾祖父姊妹的儿子):排行+表爹——面称大表爹、二表爹等。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某某家的”。增加了“表”以示区别,这个称呼已经与亲伯、叔祖父、亲堂伯、叔祖父称呼有所不同。显示的是外嫁女性所生的子女与自己家族关系的疏离。

10、表祖母(表祖父的妻子):排行+表奶——面称大表奶、二表奶等。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某某家的”或她们丈夫的名字。

(四)父辈。

1、父亲:爸爸、大大、爷——现代面称均称为爸爸,背称为“爸爸或父亲”。过去清河、清浦面称为“大大”;淮阴区、淮安区面称为“大大”或者“爷”、“姆爷”。“大大”的语音不完全一致,清河、清浦一般读dāde,淮安区读diādia。过去背称同面称外,也称“父亲”、“家父”。

2、母亲:称妈,“姆妈”。

3、伯父(父亲的哥哥):排行+大爷——大爷的“爷”读轻声yi。按排行称大爷、二大爷等,“爷”均读轻声yi。淮安区有例外,称大爷、二爷等,无所谓长幼于父,同时“爷”读第二声yí)。

而堂伯父(祖父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再从伯父(堂伯祖父和堂叔祖父的儿子,长于父者),面称与称自己伯父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其姓名。

对“堂伯父”“再从伯父”的称呼与自己亲伯父的称呼,基本没有什么差异,充分显示了父系血亲男性血脉关系的紧密。

4、伯母(父亲哥哥的妻子):排行+大妈——如果父亲的兄长不止一人,他们的妻子也按丈夫的排行称,大妈、二妈等,二大爷的妻子称二妈,不称二大妈,但也不称婶子,与叔母有区别。

而堂伯母(堂伯父的妻子)、再从伯母(再从伯父的妻子),面称与称自己伯母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其姓名。

5、叔父(父亲的弟弟):爷——“爷”读第二声yí。如果父亲的弟弟不止一人,则按排行称四爷、五爷等,最小的不称小爷,仍然按照排行称呼。

而堂叔父(祖父兄弟的儿子,幼于父者)、再从叔父(堂伯祖父和堂叔祖父的儿子,幼于父者),面称与称自己叔父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其姓名。

6、叔母(叔父的妻子):婶子、娘——对叔叔的妻子,称婶子,并且也按叔叔的排行称呼二婶子、三婶子,最小的既可以按排行称,还可以称小婶子。淮阴区南吴集、赵集这些运河以南的区域(简称运南片),称婶子为“娘”。

而堂叔母(堂叔父的妻子)、再从叔母(再从叔父的妻子),面称与称自己叔母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其姓名。

7、姑母:排行+姑——无论姑姑长幼于父,都按排行称呼,如大姑、二姑,最小的既可以按排行称呼,也可以称小姑。但是语音有差异,姑,清河、清浦、淮安三区,读音bu42。淮阴区读音为wu42(娪)。

而堂姑母(祖父兄弟的女儿)、再从姑母(堂伯祖父和堂叔祖父的女儿)、姑表姑母(祖父姊妹的女儿),面称与称自己姑母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其姓名。

8、姑父:姑大——姑姑的丈夫也一样按排行称,大姑大,二姑大,最小的姑父既可以按排行称呼,也可以称为小姑大。淮阴区则随孩子称“大姑爷、二姑爷”等。但是语音有差异,姑大,清河、清浦、淮阴三区,读音为ɡu42dɑ42,淮安读音为姑大ɡu42diɑ42,此处的“姑”和普通话声母、韵母相同,读ɡu42,不读bu42,也不读wu42。

而堂姑父(堂姑母的丈夫)、再从姑父(再从姑母的丈夫)、姑表姑父(姑表姑母的丈夫),面称与称自己姑父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其姓名。

9、姑表伯父(祖父姊妹的儿子,长于父者):排行+表叔——大表叔、二表叔,不说表伯。“表”作为一种区别特征,显示他们是父系女性嫁给其他家族生养的后代,他们在母亲娘家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从父系亲属这里看,对他们的称呼不需要计较长幼次序。

10、姑表伯母(姑表伯父的妻子):排行+表婶子——其不同之处在于,称“婶子”,不称“大妈”,原因同9。

11、姑表叔父(祖父姊妹的儿子,幼于父者):同9。

12、姑表叔母(姑表叔父的妻子):同10

13、舅表伯父(祖母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面称与称姑表伯父相同,排行+表叔。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姓名。属于外姓男子,没有对本家族的继承权,所以不分长幼。

14、舅表伯母(舅表伯父的妻子):排行+表婶子——称婶子,不称大妈,原因同13。

15、舅表叔父(祖母兄弟的儿子,幼于父者):同13。

16、舅表叔母(舅表叔父的妻子):同14。

17、舅表姑母(祖母兄弟的女儿):排行+姑——同姑母,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姓名。

18、舅表姑父(舅表姑母的丈夫):排行+姑大——同姑父,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姓名。

至于姨表伯父、叔父(祖母姊妹的儿子,长于、幼于父者)、姨表伯母、叔母、姨表姑母(祖母姊妹的女儿)、姨表姑父等,面称基本都与伯父、叔父、伯母、叔母、姑母、姑父相同。背称一般都会加上区别特征,以明确所指。

(五)己辈。

1、自己(男性)。

2、妻子:女人,老嫚子,老婆,孩子名字+妈妈,或叫名字,侠子妈妈、小鬏妈妈,姆家对象,老妈妈(“妈妈”读音,半上+轻声)。

3、兄:排行+哥——大哥、二哥,或随孩子称呼,他大爷(读轻声)。

比之对自己长辈伯父的称呼,在“大爷”前加了“他”,“他”指代自己的子女,下文与此相同。

4、嫂:排行+嫂子(姐)——大嫂子、二嫂子,大姐、二姐。或随孩子称呼,他大妈。

5、弟:清河、清浦面称名字,或小弟、姆小弟;背称姆二弟,或随孩子称呼,他二爷(读第二声)。淮阴区称兄兄,淮安称小兄。

6、弟妇:面称名字,或随孩子叫婶子;背称弟媳妇,或随孩子叫他婶子。

7、姐:称大姐、二姐,或随孩子叫他大姑、他二姑。

8、姐夫:称大姐夫、二姐夫,大哥、二哥,或随孩子叫大姑大、二姑大,淮阴区则称他大姑爷。

9、妹:叫名字,或者叫姆小妹。

10、妹夫:面称名字,背称妹婿;淮阴区背称随孩子叫他小姑爷。

其他的同辈亲属还有很多,列举在此:

堂兄(父亲兄弟的儿子,长于自己)、堂嫂(堂兄的妻子)、堂弟(父亲兄弟的儿子,幼于自己)、堂弟妇(堂弟的妻子)、堂姐(父亲兄弟的女儿,长于自己)、堂姐夫(堂姐的丈夫)、堂妹(父亲兄弟的女儿,幼于自己)、堂妹夫(堂妹的丈夫)、再从兄(祖父兄弟的孙子,长于自己者,也是堂哥)、再从嫂(再从兄的妻子)、再从弟(祖父兄弟的孙子,幼于自己者)、再从弟妇(再从弟的妻子)、再从姐(祖父兄弟的孙女,长于自己者)、再从姐夫(再从姐的丈夫)、再从妹(祖父兄弟的孙女,幼于自己者)、再从妹夫(再从妹的丈夫)、姑表兄(父亲姊妹的儿子,长于自己者)、姑表嫂(姑表兄的妻子)、姑表弟(父亲姊妹的儿子,幼于自己者)、姑表弟妇(姑表弟的妻子)、姑表姐(父亲姊妹的女儿,长于自己者)、姑表姐夫(姑表姐的丈夫)、姑表妹(父亲姊妹的女儿,幼于自己者)、姑表妹夫(姑表妹的丈夫)、堂姑表兄(祖父姊妹的孙子,长于自己者)、堂姑表嫂(堂姑表兄的妻子)、堂姑表弟(祖父姊妹的孙子,幼于自己者)、堂姑表弟妇(堂姑表弟的妻子)、堂姑表姐(祖父姊妹的孙女,长于自己者)、堂姑表姐夫(堂姑表姐的丈夫)、堂姑表妹(祖父姊妹的孙女,幼于自己者)、堂姑表妹夫(堂姑表妹的丈夫)。

面称一般与称呼自己亲兄弟、姊妹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区别特征。如,堂兄,面称大哥,背称名字+大哥。堂嫂,面称大嫂子,或随孩子叫他大妈,背称堂嫂子,或丈夫名+嫂子。姑表姐(父亲姊妹的女儿,长于自己者),面称排行+姐;背称名字+大姐,或大姑家的大姐,等等。

(六)子辈。

1、儿子:一般叫名字,亲热一些时也会当面叫儿子。最后生的儿子,也说,小老仡子、老仡儿子、小老巴子。

2、儿媳:一般叫名字,或孩子名字+妈妈,淮阴区叫大娘、二娘。

3、女儿:一般叫名字,亲热一些时也会当面叫闺女,读音ɡui42niɑn1。

4、女婿:一般叫名字。淮安区也会称大女婿、二女婿,大闺女婿,等等。淮阴区会按孩子辈分叫大姑爷、二姑爷。

其他的低一辈的晚辈还有很多,列举在此:

侄儿(兄弟的儿子)、侄儿媳妇(侄儿的妻子)、侄女(兄弟的女儿)、侄女婿(侄女的丈夫)、外甥(姊妹的儿子)、外甥媳妇(外甥的妻子)、外甥女(姊妹的女儿)、外甥女婿(外甥女的丈夫)、堂侄(父亲兄弟的孙子)、堂侄媳妇(堂侄的妻子)、堂侄女(父亲兄弟的孙女)、堂侄女婿(堂侄女的丈夫)、堂外甥(父亲兄弟的外孙)、堂外甥媳妇(堂外甥的妻子)、堂外甥女(父亲兄弟的外孙女)、堂外甥女婿(堂外甥女的丈夫)、姑表侄(父亲姊妹的孙子)、姑表侄媳妇(姑表侄的妻子)、姑表侄女(父亲姊妹的孙女)、姑表侄女婿(姑表侄女的丈夫)、姑表外甥(父亲姊妹的外孙)、姑表外甥媳妇(姑表外甥的妻子)、姑表外甥女(父亲姊妹的外孙女)、姑表外甥女婿(姑表外甥女的丈夫)、再从侄(祖父兄弟的曾孙)、再从侄媳妇(再从侄的妻子)、再从侄女(祖父兄弟的曾孙女)、再从侄女婿(再从侄女的丈夫)。

长辈对这些晚辈,面称一般都是叫名字,背称可以叫名字,也可以叫“侄儿”等,和普通话的称谓基本相同,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面对几代都是独生子女的现实,这些称谓已经渐行渐远,变得无足轻重了,同时对独生子女们来说,也显得很复杂,难以辨认这些亲属称谓以及其对应的亲属关系。

(七)孙辈。

孙辈的亲属,面称一般叫名字,背称时,除了自己嫡亲的孙子、孙女,其他的孙辈,为明确所指,会加区别特征,一般会加上他们的父辈、祖父辈的名字。如孙子(儿之子),背称名字,或大孙子、二孙子。侄孙(兄弟的孙子),背称名字,或大哥家的孙子。堂侄孙女(父亲兄弟的曾孙女),背称名字,或大爷家的曾孙女。

其他的孙辈亲属列举在下面:

孙子(儿之子)、孙媳妇(孙子的妻子)、孙女(儿之女)、孙女婿(孙女的丈夫)、外孙(女儿的儿子)、外孙媳妇(外孙的妻子)、外孙女(女儿的女儿)、外孙女婿(外孙女的丈夫)、侄孙(兄弟的孙子)、侄孙媳妇(侄孙的妻子)、侄孙女(兄弟的孙女)、侄孙女婿(侄孙女的丈夫)、外侄孙(兄弟的外孙)、外侄孙媳妇(外侄孙的妻子)、外侄孙女(兄弟的外孙女)、外侄孙女婿(外侄孙女的丈夫)、外甥孙(姊妹的孙子)、外甥孙媳妇(外甥孙的妻子)、外甥孙女(姊妹的孙女)、外甥孙女婿(外甥孙女的丈夫)、堂侄孙(父亲兄弟的曾孙)、堂侄孙媳妇(堂侄孙的妻子)、堂侄孙女(父亲兄弟的曾孙女)、堂侄孙女婿(堂侄孙女的丈夫)、姑表侄孙(父亲姊妹的曾孙)、姑表侄孙媳妇(姑表侄孙的妻子)、姑表侄孙女(父亲姊妹的曾孙女)、姑表侄孙女婿(姑表侄孙女的丈夫)、再从侄孙(祖父兄弟的曾孙)、再从侄孙媳妇(再从侄孙的妻子)、再从侄孙女(祖父兄弟的曾孙女)、再从侄孙女婿(再从侄孙女的丈夫)。

长辈对晚辈、同辈年长的对年幼的,一般叫名字。

二、血亲亲属——第二表:母系亲属

(一)外曾祖辈。

1、外曾祖父(母亲的爷爷):称舅老太爷,舅太爷。

2、外曾祖母(母亲的祖母):称舅老太。

(二)外祖辈。

1、外祖父(母亲的父亲):称婆爹、舅爹——清河、清浦、淮安区称婆爹,淮阴区称舅爹。

2、外祖母(母亲的母亲):称婆奶、舅奶——清河、清浦、淮安区称婆奶,淮阴区称舅奶。

3、外伯祖父(母亲的父亲的兄长):排行+舅爹——大舅爹、二舅爹。以排行显示其与外祖父的区别。

4、外伯祖母(外伯祖父的妻子):排行+舅奶——大舅奶、二舅奶。以排行显示其与外祖母的区别。

5、外伯叔父(母亲的父亲的弟弟):同3。

6、外叔祖母(外叔祖父的妻子):同4。

(三)母辈。

1、舅父(母亲的兄弟):排行+舅舅——大舅,二舅。

2、舅母(舅父的妻子):排行+舅妈——大舅妈,二舅妈。

3、姨母(母亲的姊妹):排行+姨娘——大姨娘,二姨娘。

4、姨父(姨母的丈夫):排行+姨父——大姨父,二姨父。

另外像堂舅父(母亲的伯父和叔父的儿子)、堂舅母(堂舅父的妻子)、堂姨母(母亲的伯父和叔父的女儿)、堂姨父(堂姨母的丈夫),面称都与舅父、舅母等相同,背称时为明确所指,会加上姓名等区别特征。

(四)己辈。

1、母亲兄弟的子女列举:舅表兄(母亲兄弟的儿子,长于自己者)、舅表嫂(舅表兄的妻子)、舅表弟(母亲兄弟的儿子,幼于自己者)、舅表弟妇(舅表弟的妻子)、舅表姐(母亲兄弟的女儿,长于自己者)、舅表姐夫(舅表姐的丈夫)、舅表妹(母亲兄弟的女儿,幼儿于自己者)、舅表妹夫(舅表妹的丈夫)。

面称时,对年长于自己的叫大哥、大嫂子、大姐、大姐夫,对年幼于自己的一般叫名字。背称时,有时叫表哥、表嫂等,有时为明确所指,会加姓名等区别特征,或直呼姓名。

2、母亲姊妹的子女列举:姨表兄(母亲姊妹的儿子,长于自己者)、姨表嫂(姨表兄的妻子)、姨表弟(母亲姊妹的儿子,幼于自己者)、姨表弟妇(姨表弟的妻子)、姨表姐(母亲姊妹的女儿,长于自己者)、姨表姐夫(姨表姐的丈夫)、姨表妹(母亲姊妹的女儿,幼于自己者)、姨表妹夫(姨表妹的丈夫)。

面称时,对年长于自己的叫大哥、大嫂子、大姐、大姐夫,对年幼于自己的一般叫名字。背称时,清河、清浦区叫姨哥、姨姐等,淮安、淮阴区叫表哥、表姐等,相同的是为明确所指,会加姓名等区别特征,或直呼姓名。

还有其他,由于亲属关系已经较远,本文就不一一道来了。

(五)子辈。

1、母亲兄弟的孙辈列举:舅表侄(母亲兄弟的孙子)、舅表侄媳妇(舅表侄的妻子)、舅表侄女(母亲兄弟的孙女)、舅表侄女婿(舅表侄女的丈夫)、舅表外甥(母亲兄弟的外孙)、舅表外甥媳妇(舅表外甥的妻子)、舅表外甥女(母亲兄弟的外孙女)、舅表外甥女婿(舅表外甥女的丈夫)。

对这些晚辈,面称一般都是叫名字,背称可以叫名字,也可以叫“表侄儿、表侄女子”(子,读轻声)等。

2、母亲姊妹的孙辈列举:姨表侄(母亲姊妹的孙子)、姨表侄媳妇(姨表侄的妻子)、姨表侄女(母亲姊妹的孙女)、姨表侄女婿(姨表侄女的丈夫)、姨表外甥(母亲姊妹的外孙)、姨表外甥媳妇(姨表外甥的妻子)、姨表外甥女(母亲姊妹的外孙女)、姨表外甥女婿(姨表外甥女的丈夫)。

对这些晚辈,面称一般都是叫名字,背称可以叫名字,也可以叫“姨侄儿、姨侄女子”等。

三、姻亲亲属——第三表:妻系亲属

(一)妻之父辈。

1、岳父(妻子的父亲):面称大爷(第二声),或者跟随孩子叫婆爹。背称老丈人、老泰山。

2、岳母(妻子的母亲):面称大妈,或者跟随孩子叫婆奶。背称丈母娘、岳母。

3、伯岳父(妻子的伯父):面称随妻子称呼,大爷、二大爷(“爷”读轻声)。

4、伯岳母(妻子的伯母):面称随妻子称呼,大妈、二大妈。

5、叔岳父(妻子的叔父):面称随妻子称呼,三爷、四爷(“爷”读第二声)

6、叔岳母(妻子的叔母):面称随妻子称呼,三婶子、四婶子。

(二)妻辈。

1、舅兄(妻子的哥哥):面称哥哥。背称排行+舅老爷(轻声)。

2、舅嫂(舅兄的妻子):面称大姐,大嫂,或随孩子叫大舅妈。背称舅嬷(读me)娘子。

3、舅弟(妻子的弟弟):面称一般叫名字。背称排行+舅老爷(轻声)。

4、舅弟妇(舅弟的妻子):面称一般叫名字,或随孩子叫二舅妈。背称舅嬷(读me)娘子。

5、姨姐(妻子的姐姐):面称大姐。岁数比自己小的也经常叫名字。背称大姨子。

6、姨姐夫(姨姐的丈夫):面称叫名字,或叫大哥、二哥,或者排行+姐夫。背称排行+连襟,排行+姐夫。

7、姨妹(妻子的妹妹):面称一般叫名字。背称排行+姨子。

8、姨妹夫(姨妹的丈夫):面称叫名字,或者排行+妹婿。背称排行+连襟,排行+妹婿。

此外还有堂舅兄(伯岳父或叔岳父的儿子,长于妻者)、堂舅嫂(堂舅兄的妻子)、堂舅弟(伯岳父或叔岳父的儿子,幼于妻者)、堂舅弟妇(堂舅弟的妻子)、堂姨姐(伯岳父或叔岳父的女儿,长于妻者)、堂姨姐夫(堂姨姐的丈夫)、堂姨妹(伯岳父或叔岳父的女儿,幼于妻者)、堂姨妹夫(堂姨妹的丈夫)等。面称和上文1—8称呼相同,背称一般叫姓名等。

(三)子辈。

1、妻子兄弟的子女列举:内侄(妻子兄弟的儿子)、内侄媳妇(内侄的妻子)、内侄女(妻子兄弟的女儿)、内侄女婿(内侄女的丈夫)。

面称一般叫名字,背称除了叫姓名,还可以称内侄儿等,与普通话称谓相同。

2、妻子姊妹的子女列举:姨外甥(妻子姊妹的儿子)、姨外甥媳妇(姨外甥的妻子)、姨外甥女(妻子姊妹的女儿)、姨外甥女婿(姨外甥女的丈夫)。

面称一般叫名字,背称除了叫姓名,还可以称姨侄儿、姨侄女等,与普通话称谓不完全相同。

(四)孙辈。

1、妻子兄弟的孙辈列举:内侄孙(妻子兄弟的孙子)、内侄孙媳妇(内侄孙的妻子)、内侄孙女(妻子兄弟的孙女)、内侄孙女婿(内侄孙女的丈夫)。

面称一般叫名字,背称除了叫姓名,还可以称内侄孙等,与普通话称谓相同。

2、妻子姊妹的孙辈列举:姨外甥孙(妻子姊妹的孙子)、姨外甥孙媳妇(姨外甥孙的妻子)、姨外甥孙女(妻子姊妹的孙女)、姨外甥孙女婿(姨外甥孙女的丈夫)。

面称一般叫名字,背称除了叫姓名,还可以称姨侄孙等,与普通话称谓不完全相同。

四、姻亲亲属——第四表:夫系亲属

(一)夫之父辈。

1、公(丈夫的父亲):跟随孩子叫爹爹,老爹,他爹。未生孩子前跟随丈夫叫大大、爸爸等。

2、婆(丈夫的母亲):跟随孩子叫奶奶、老奶、他奶、老奶奶(前一个音节读第二声,后一个音节读轻声)。未生孩子前跟随丈夫叫妈妈、姆妈等。

(二)夫辈。

1、本身(女性)

2、丈夫:男人、老头子,姆家对象,孩子名字+他大(da,dia),侠子大大,叫名字。

3、伯(丈夫的哥哥):面称他大爷、大哥(跟随孩子、丈夫称呼),背称大福子、或跟随孩子称呼他大爷(“爷”读轻声)。

4、母母(伯的妻子):面称排行+姐(嫂),或者随孩子叫他大妈、他二妈。背称排行+嫂。

5、叔(丈夫的弟弟):面称排行+弟,大弟、三弟、小弟等。背称小叔子、小福子。

6、婶婶(叔的妻子):面称随孩子叫小婶子,或叫名字。背称排行+弟媳妇。

7、姑(丈夫的姊妹):面称随孩子叫大姑、小姑(“姑”读音bu42)。背称大姑子、小姑子,或姑子(“姑”读音ɡu42)。

8、姑夫(姑的丈夫):面称随孩子叫姑大(“姑”读音ɡu42)。背称随丈夫叫姐夫或妹婿,或叫姓名。

五、淮安亲属称谓具有的特征

亲属称谓语言标志着亲属关系,由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伦理道德和封建宗法制的影响,对血亲、姻亲的称谓,父系、母系的称谓,亲疏、尊卑明显不同,淮安市的亲属称谓语言也深深印着这种烙印。

(一)以父系血统为中心,亲疏分明。

1、父系血亲男性血脉称谓很亲近。堂叔伯,无论面称还是背称,都直接称呼大爷、二大爷、三爷、四爷等;堂兄弟,无论面称还是背称,都直接称呼大哥、二哥、三哥等,并不加上区别语素“堂”。在需要与自己亲叔伯、亲兄弟进行区别时,则以姓名、特征等作为区别语素,如二毛爷(名二毛)、聋四哥等。充分显示了父系血亲男性血脉关系的紧密。

2、 父系血亲女性血脉称谓疏离。相比较,同为男性,姑表伯父(祖父姊妹的儿子,长于父者)、舅表伯父(祖母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称呼时通常会称表叔。 “表”作为一种区别特征,属于外姓男子,显示他们是父系女性嫁给其他家族生养的后代,或者是母系家族中男子的后代。

3、母系血亲称谓疏离。外祖父、外祖母,无论面称还是背称,一般都称婆爹、婆奶,与祖父、祖母相区别。今天受普通话影响,加之现代价值观念的改变,有些家庭可能与爷爷、奶奶同样称呼,称爹爹、奶奶。

丈夫的侄儿,直接称侄儿;妻子过去又叫内人,因而妻子的侄儿称内侄儿,或者姨侄儿,称呼有所不同,加“内”或“姨”区别。

4、称呼排列先后以血亲在先,姻亲在后。同为血亲则男子在先,女子在后。

比如大爷大妈、姑妈姑父、舅舅舅妈、姨娘姨父、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等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所以,细细品味亲属称谓,是能明晰地看出亲属关系亲疏的差异的。有民谚为证,淮安地区老百姓口头有“姑表亲,代代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表亲,不算亲,死了姨娘断了亲”之民谚,其中姑表亲是父系亲属关系,姨表亲是母系亲属关系。以姑妈、姨娘为例,姑妈、姨娘同是女子,不同处在于姑妈是父系亲属关系中的一员,姨娘是母系亲属关系中的一员。虽然一般情况下孩子们与姨娘感情更近,但是一旦姨娘离世,这个亲属关系就会淡掉甚而至于断掉,突出表现了以父系血缘为正统,对母系亲属关系则比较淡漠,以父系血统为中心的亲属观念。

(二)父系血亲男性血脉称谓区别更为细致。

父系血亲男性血脉称谓比母系血亲称谓细致,也比父系血亲女性血脉称谓细致。

同为男性亲属,父系这边年长于父亲的伯伯,称为大爷、二大爷(“爷”读轻声),年幼于父亲的叔叔,称为三爷、四爷(“爷”读阳平)等,伯伯、叔叔的称呼有明确的区别;而属于母系的舅舅不论其年长于母亲或年幼于母亲,都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的长幼,仅仅以舅舅们的排行加以区别,大舅、二舅、三舅等。究其原因,称谓有别,是由继承地位决定的。父系的伯伯叔叔与父亲同有继承权,而其长幼不同,继承权利的大小随之有别。作为父亲的子女,也随着父亲的继承地位而具有不同的地位。而母亲在娘家是没有继承权的,不能参与娘家的财产继承,所以其子女也就没有必要分清舅舅们的排行长幼。

但是女性亲属,即使是父系血亲,称谓也不像男性那样细致,姑姑就没有什么不同的称呼,仅以她们的排行以示区别,大姑、三姑、小姑等,因为她们虽是父系血亲,但是出嫁从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娘家是没有继承权的。

再如祖父姊妹的儿子、祖母兄弟、姊妹的儿子等,即使年长于父亲,也按排行+表叔(大表叔、二表叔)来称呼,不说表伯。因为他们是外性男子,他们在这里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从父系亲属这里看,对他们的称呼不需要计较长幼次序。

总之,对伯父、叔父的称呼要区别长幼,有明确不同的称呼,对姑妈等称呼则不论长幼,这反映了男性和女性地位的差异,男性有继承权,嫁出去的女性没有;男性长幼不同,继承权利的大小也有别。同是男性,姑表、舅表伯父、叔父,属于外姓男子,在称谓上也不论长幼,反映了家族血亲直系男子与血亲旁系男子继承权利有无的差异。

(三)亲属称谓有男尊女卑的倾向。

1、女子没有继承权,在娘家无论是姑,还是姨,只按排行加以区别,“排行+姑、姨”,不像男子,兄弟之间排行不同,称谓有别,大爷、二大爷(读轻声,年长于父亲),三爷、四爷(读阳平,年幼于父亲),这是因其继承地位、权利不同决定的。嫁入夫家的女性随他们的丈夫地位也有明显的差别。年长于父亲的大爷、二大爷的配偶称大妈、二妈,年幼于父亲的三爷、四爷的配偶称三婶子、四婶子。最小的叔叔按排行称,如五爷,不称小爷;最小的婶子可以按排行称五婶子,也可以称小婶子。不称“小爷”,只按照排行称呼,似乎从中反映了“爷”的尊贵,称“婶子”时显然没有这种顾虑。

2、称妻子内人,并没有对应称丈夫外人;称妻子的侄儿、侄女为内侄儿、内侄女,并没有对应称丈夫侄儿、侄女为外侄儿、外侄女。虽只一个“内”字,却反映了过去妇女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是从属于丈夫的。

点点滴滴的差别,难以避免地流露出男权社会的以父系为尊的观念。

(四)亲属称谓长幼有别。

1、对长辈都以亲属称谓称呼,对晚辈则常称姓名。对同辈年长于自己的多以亲属称谓称呼,对年幼于自己的则常称姓名。

长辈对晚辈、同辈年长的对年幼的,一般叫名字,反之,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姓名,年幼的不能直呼年长的姓名,否则就违背了纲常伦理,忤逆犯上,在相处过程中会引起不快甚至冲突。

2、涉及继承权且继承地位、权利不同的,更加注意长幼不同,称呼随之不同,如对伯伯、叔叔的称呼就是如此。

亲属称谓除了这些不同以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相同之处。

其一,女子、男子均能从夫或从妻称,从子称。例如:

女子婚后未生子女之前,对夫家的所有亲属均从夫称,生育子女后,则从子称。例如,对公公、婆婆,从夫称爸爸、妈妈,淮安方言旧时称姆大、姆妈;从子称爹爹、奶奶,或他爹、他奶。称大伯,从夫面称大哥,背称大伯子;从子称大爷、他大爷。称姑子,从夫面称大姐、二姐,背称大姑子、二姑子;从子称大姑、二姑,他大姑、他二姑,等等。

反之,男子婚后对妻家的亲属称呼也能从妻称、从子称。尤其从子称,无论丈夫还是妻子,都要低下一个辈分去。

其二,面称时无论是父系的亲属还是母系的亲属,无论远近,一般都和称直系亲属一样称呼,而不会在前面加上“堂”之类的区别特征。比如对堂伯父、堂伯母、堂哥、堂姐、表哥、表姐,都直接称大爷、大妈、大哥、大姐等。不同关系的称谓可以相同,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盘根错节的亲属关系的亲密。

这种称谓现象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称谓的影响,一方面亲属都能以礼相待,礼仪上互相尊重;一方面无论是血亲还是姻亲,在不涉及利益之争时,都很看重亲属关系的和谐、亲密。可是当涉及继承权利的有无、继承权利的大小时,亲属称谓又是丝毫不含糊的,显得非常严谨。

[1] 史金宝.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32-140.

[2] 张含.简论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5):121-122.

[3] 杨立琴.汉语称谓的文化透视[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65-67.

[4] 汤云航,赵淑芬.汉语亲属称谓语与传统伦理文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8):36-40.

[5] 于逢春.论汉语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底蕴[J].延边大学学报,1995(4):33-37.

[6] 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刘海宁

H172.4

A

1007-8444(2012)03-0388-08

2012-03-15

淮安市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淮安民俗语言调查研究”(HAS2011065)。

丁烨(1965-),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猜你喜欢
姊妹外甥祖父
祖父瓷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姊妹题比比看——三类临界问题的变式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6岁外甥难倒我了
祖父的一封信
磕头
姊妹
六岁外甥难倒我了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