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351”模式探索

2012-04-29 00:44何德明
考试周刊 2012年63期
关键词:学案班级老师

何德明

一、问题的提出

“诱思探究教学法”是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经过18年潜心研究,并组织实验成功的课题,是一项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科研成果。顾名思义,“诱思”的“诱”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很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探究”是指教学过程、模式和方法。“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根据我校学生基础不牢固,学困生较多,为实现低进优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这的确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即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课堂教学必须有重大变革。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郴州永兴县童星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了新课改“351”模式。这个模式下的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归纳为一句话:“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

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唯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

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会经常质疑。

二、新课改“351”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351”模式的基本含义。

全面育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一个“活”、一个“实”,“活”和“实”用“效”来衡量,以达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351”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所谓“351”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三环五节一督查”的工作模式。其中“3”是指“三环”即课前、课中、课后;“5”是指“五节”即认知体验(1~2分钟)、快乐衔接(1分钟)、创新展示(26分钟)、真实测评(6~8分钟)、博学反思(5~8分钟)五段过程;“1”指“一督查”,即每次课后检查学生是否练熟掌握教学内容。

(二)“351”模式的主要思想与操作。

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就主张“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有些人宣称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就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这意味着教育从根本而言就是或者说只能是诱导的、启发的,而不是灌输的,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注入,而是导引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问题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351”模式的核心是教学时要做到“以少达精,以诱达思”(简称“少而精、诱而思”)。所谓“少”,并不是教学内容减少,相对于“多”而言,而是指老师少灌输、少填鸭、少废话,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参与、提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提高思维品质的作用。所谓“精”,就是去除繁杂、啰唆的讲述,取教学内容的精髓;去除含糊、混乱的解答,求解答过程的精确;去除过滥、重复的练习,选择各种典型例题训练。“少”和“精”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要做到“精”,“少”是前提,只有把“少”和“精”结合起来,才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呈现给学生的才是浓缩精华的内容。我们平时所说的把一本书读薄的过程,就是“少而精”的过程,通过“少而精”的过程,真正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比“少而精”层次更高的提升学习力的方法是“诱而思”。所谓“诱”,就是对教学重点的诱导推理,对教学难点的诱导启发,对“学困生”的循循善诱。所谓“思”就是指通过学生独立地思考,使学生会动脑筋,对遇到的问题有一个明晰的、有条理的思路,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做到在学习中不惧怕困难,不依赖老师家长,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诱与思”是顺承的关系,“诱”是发生于教师一方的行为,诱导的反面就是灌输、填鸭。一位好的教师,就会就某一个问题想方设法来诱导、启发学生,首先要发挥老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诱什么内容,怎样诱,用什么样的典型题目和素材来诱,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而“思”是发生于学生一方的行为,思考的针对性,思维的连贯性与“诱”息息相关,既是学生能动性的体现,又是教师主导性的体现。诱思教学思想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的目的;课改的三个发展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模式基本原则: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少而精诱而思、细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检测、温故知新。

(三)新课改的推手——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是老师做好学情调查的有力保证。教研组要结合课程、科目特点和考纲要求编写导学案,要发挥导学、导思、导练的“少而精”功能。导学案的设计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要求执笔编写课时导学案的任课老师,要提前一周写好,由备课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建议,完善导学案的编写工作,修改后再商讨上课方案,将整理好的导学案速印。须提前一天发到每位学生手中,让学生在家或学校利用晚上的时间先预习或试做。

(四)导学案的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

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是编写高质量导学案的有力保证,也是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每周课表上要体现集体备课和集体讨论的时间,集体备课要做到先定中心发言人、定内容,所有活动要做好记录。

导学案的构成:编写时间、执教时间、编写者姓名、参与者签名、课题、科目、课时、学习目标。“351”因素:六环:五环节即认知体验——(读、背、看、听写、演讲);快乐衔接——(写作背景、故事、悬念、生活常识、直观展示或表演等引人入胜的导入);创新展示(少而精、诱而思)——(学生展示:多讲、多议、多记、多板演,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有效的话语权和表现机会:有话会说、敢说、能说;关键点拨:重诱重思重导重精重规范板书);真实测评——(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监考式推进);博学反思——(师生知识扩展迁移、学生谈收获和疑惑);“一督查”即练熟:经常督促并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练熟的程度——(独立完成课外作业、读熟教材课文、朗读课外书)。

(五)新模式完善的手段——教学反思。

优秀的老师是在教学反思中提升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新课改的实施是建立在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和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教学反思主要包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两个方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少而精、诱而思”;导学案的编写是否高质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全部动起来;学生能力有哪些提升和遗憾;课后导学案的整理是否及时;学生对知识把握是否牢固;又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等等。通过集体备课的反思形式,汇总教学中出现的典型现象,寻找解决办法,破解课改难题。每周用小黑板公布一次各备课组的教学反思。

三、实施“351”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一)班级建设,特色鲜明。

1.班级文化建设:(1)高举班级文化主旋律,打造一种公平民主、团结奋进、永不服输的班级文化;(2)树立班级文化育人思想,用文化引领班级前进方向;(3)组织班级集体过生日的活动,打造家庭式的亲情关系;(4)教室布置个性化,添加本班学生个人元素;(5)张贴课改标语,营造课改氛围创造各具特色的班名、班徽、班级公约、班级口号;(6)增强学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设计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发展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班级学习小组(队)建设:重视小组建设——小组(队)长既是学习小组的领袖又是老师的助手。(1)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单科、综合)、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村镇搭配的基础上认真合理分配好各个小组成员;(2)每个小组(队)均有自己的组名、组训、组规、分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3)重视小组(队)长的选拔和培训,制定小组评价方案和个人评价方案;(4)经常性地做好小组长培训和管理,让小组长在课堂建设、有效学习上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5)小组(队)长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实现小组有效学习的最佳状态,督促好小组内成员每日的成长记录本,并组织小成员每日小结和每周总结;(6)抓好小组(队)建设的过程评价,汇总平日小组(队)表现;(7)组织评选优秀小组(队),每日给各小组(队)量化评分,每周评价小组(队)并对优秀小组进行表彰或表扬;(8)选举小组(队)内成员的(语、数、英)单科学科代表;(9)学科代表组织本组(队)成员进行预习并负责向任课老师汇报本组同学单科学习情况,并会同任课老师帮助教育不认真、成绩提不上来的组(队)员,学科代表要重视组(队)内单科一对一帮扶制度建设,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3.激励性评价机制:“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优异的成绩和表现会让人快乐和奋进,因此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关于老师的评价。要制定《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新课改优秀教师评选方案》、《教学反思制度》等评价制度。用制度形式明确课堂评价模式,以学生的“学”来衡量老师的“教”。举行优秀《导学案》编写比赛,优秀公开课示范课比赛。用物质和精神的方式激励教师来课改。(2)关于对学生评价。高度重视作业评分和家庭作业家长签字的认定工作,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各科学习任务;落实小组(队)评价制度,严肃小组(队)纪律,树立小组(队)长权威,小组(队)长对组员有评价和评批权力,可以代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反映其组(队)员学习、生活等情况;个人先进评价,按学生个人所得积分和对应组(队)分别授予荣誉称号。(3)学校、年级、班级、小组(队)利用活动课和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语数英分阶段知识点竞赛、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铅球比赛、励志故事演讲比赛、绘画唱歌演奏乐器比赛、背诵经典国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多种有意义的激励性活动,同时组织师生参加公益性活动,比如:到敬老院送温暖、植树、每个班爱护一块草地、每期给长辈洗次脚。让学生在成功中分享快乐得到快乐。(4)利用课间给“结对子”学生复述课堂重难点,这可敦促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建立班级图书架,开展读书节活动。(5)利用课间和课外时间学生做有意义的游戏:2人一组或3人成队或5人成群。(6)学校成立心理辅导室。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爱国教育、理想教育、爱校教育的培养。

(二)推进课改,教学成效显著。

1.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有效解决班内小组之间的竞争问题。课改班按6~7个小组编排座位,每组6~7人,小组长成为本组核心人员,组织本组日常学习,召开每周学习、生活等小结会议,达到本组成员统一学习、认识、提升的目的,小组建设日益完善,促进班内小组之间竞争的良性发展。

2.课堂模式的演变,有效解决培优问题。课堂模式的演变更加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关注的是最后的那位学生。以往教师一个人高高站在讲台上的情形在课改班很难看到,而是小老师们正在展示或讲评。课堂的模式变成了学生的展示、学生点评、合作探究,老师点评等环节,老师只是课堂组织者,学生讨论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堂是生态课堂、动态课堂,是师生思想火花高度碰撞的课堂。每小组都有学科代表,落实组内一对一帮扶制度,责任到人,共同进步。

3.课堂师生关系的变化,有效解决学生参与度的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的讲解以学生为主,经常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景随处可见,老师成了倾听的对象,老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态,达成了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

4.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有效解决学生参与度的问题。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个人学变成合体学习,共同的探究的形式,把学习变成了培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5.班级文化建设,解决文化育人的问题。用家的理念来指引班级的建设,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都有各自班级的特色的主流文化,凝聚了全体同学的智慧和爱心,处处有学生用心呵护的身影,让调皮的学生在文化育人的环境中无市场,直至改变自新。

6.新课改的实施,有效解决教学建模问题。课改实践检验了学校制定的“351”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的检验,为正式教学模式的确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导学案的编写,有效提升了教师研究能力。导学案是学生的路线图,因此导学案的质量事关学生学习的大事。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编写导学案,所以导学案的编写凝聚了所有任课老师的心血。开学初,各备课组就确定具体老师编写导学案,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组织本组科任老师讨论老师的导学案,给出修改完善的意见。集体备课有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8.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校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全体教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在加强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世界观、人生观、团队合作精神、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比如:课间学生智力游戏、课间学生间相互提问等,特别是2012年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较快,四、六、七年级参加县期末抽考语数政治成绩前三甲,英语全县第一且人均分高出第二名20多分达到97.6分。

猜你喜欢
学案班级老师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乡愁导学案
不称心的新班级
“比例尺(一)”导学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