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关视角的新型高职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2012-04-29 12:15牛艳莉
考试周刊 2012年50期
关键词:公关师生关系师生

牛艳莉

摘要: 以“礼”和“道”为核心内容的传统高校师生关系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大学生的自主发展。构建新型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对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公关能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根据高职师生关系特点,从公共关系视角探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解决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新型师生关系公关视角

传统师生以儒家核心文化为代表,强调“师道尊严”。但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及高校学生由纯粹教育资源的享受者变成资源的购买者,使得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冲击。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人文素质相对较差,自我思考意识薄弱,在当下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更呈现出复杂性与特殊性。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更多地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公关技能的培养则显得不足。从公关角度构建新型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传统观念中的师生解析

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师道”精神的风范和“万世师表”的典范,树立了尊师重道的观念。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中,教师位于“天地君亲师”的行列,是知识的代表,拥有崇高无比的地位。这种“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伦理思想千百年来,已经深入国人心中。在这种传统教育伦理思想影响下,师生双方在相互的人际关系中自然而然呈现出“教师为主、学生为次”的地位。对师生关系有“师生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导,父子关系、师生关系成了两种具有同等分量的代际关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天地君亲师”,更是将教师的位置在纲常上固定下来。在这种传统文化浓厚积淀的背景下,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均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相类比。教师成为“礼”和“道”的化身,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条明显的鸿沟不可逾越。师生关系成为一种严格的具有等级色彩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由于封建社会的宗亲思想以及两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又使得师生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与接收的关系,更成为重要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拜师”与认“门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公关手段。

在传统师生关系中,师生关系具有不平等性与功利性。这种不平等性和功利性一方面忽视了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有太多的限制,不给学生太多表现的机会,同时对学生独特的想法也进行了太多的批判和挑剔,让他们很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公关手段,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与功利性,使得师生关系不再单纯。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师生关系在开始解体的同时,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构建。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由于学生主体意识淡薄,人文素质较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一方面体现为对教师的盲从性,另一方面体现为叛逆性。这种矛盾性使得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更为复杂,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较大的制约。

二、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价值上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师生间应有的状态。而从实际来看,师生间却并没达到这种理想的关系状态,不和谐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恶化趋势。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1.师生角色间冲突或失败。

师生角色间冲突是指师生间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对于学生的理论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则显得欠缺,对于教师的规范性要求也不够。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认真或者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不满,进而使得学生内心里不尊重教师,甚至反感教师,这种不尊重或者反感表现为学生消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不愿意与教师交流或者沟通;或者由于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学生实际的心理抵触和表面的顺从;或者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导致教师的不满,进而使得教师内心里排斥学生;学生反感教师的说教,教师反感学生的被动、消极、不明事理、无责任感、功利等。师生角色的冲突,导致师生之间各自应有的角色失败,师生关系恶化。

2.盲从性与叛逆性共存,师生关系呈现矛盾性。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人文素质较低,自我主体意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和思考能力不足。加上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为主、学生为次”的师生人际关系模式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得到改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技能的传授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师生在其人际交往中主次鲜明。这种主次鲜明的师生人际关系,使得高职学生对于教师形成盲目的服从性,忽略了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是在层层考试选拔中被“筛选”下来的差生,表现出一些自卑心理。这种自卑促使其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但是却不愿正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内在表现为自我中心,外在表现为对于学校及教师的管理呈现叛逆性。这种盲从性与叛逆性使得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显现矛盾性。

3.学生误解导致师生关系淡漠。

随着高等教育的竞争加剧,高职院校为了扩大生源,提高竞争力,在强调自身是教育机构的同时,更强调自身也是个服务机构。在这种风气下,部分学生对于师生关系简单理解为雇佣型,即知识买卖的关系。学生认为,自己花钱上大学,是消费者,就应该被服务,学校有义务保证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出现要求教师提分、缩小考试范围等不合理的要求。还有的学生在学期初末或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礼,以求考试及格或者推优入党等。这种误解的直接后果就是师生关系淡漠,教师缺乏对学生思想等方面的指导,学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而学生则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注重结果而不注重提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水平。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为了生源及利益的需要,对学生管理相对较松,甚至放纵,使得老师想管又不能放手管,进而懒得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关系淡漠。

4.名义师生关系,没有现代公关意识。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现代公关关系的重要方面。对于师生而言,用现代公关思维处理师生关系,不仅仅有益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际资源整合途径。但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呈现名义上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基于角色而存在的临时关系。由于学生选择了某所学校、某个专业、某门课程,而与老师之间建立了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看似直接,而实际上由于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二者间的关系只是处于一种松散的、甚至是毫无关联的状态,从而使得这种关系实质上表现为一种名义的、表面的关系。当学生毕业后,这种角色将不复存在,关系自然解体。而现代公关理念则强调,关系维护应面向未来,将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社会人际关系进行长远的规划,使得这种关系成为师生双方的人脉渠道,从而拓宽人际交往范围。

三、现代公关视角下的新型高职师生关系特征

1.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为前提。

传统的师生关系以专制为特征,在现代公共关系中,主体地位的平等,相互尊重是处理好公关的前提。因此,构建新型高职师生关系,应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为前提。

首先,民主平等、相互尊重能够增强高职学生自信心,有效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立情绪。毋庸讳言,相对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上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对此,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人文性与发展性。这是民主平等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人文性,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主体看待;不管学生存在什么样的缺点和不足,都承认他们是完整的个体,他目前的一切变化都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因特定的群体生活而产生的。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发展性,承认每个学生都有由其独立要求而发展出来的特定发展意识,蕴藏着独有的创新潜能。有了这种观念,教师就不会对学生感到绝望,就会有耐心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特长,就会有信心去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成材。同时,承认了学生的人文性和发展性,教师也更容易接受全面的人才观和当代人才多样性的观点,并以此去激发学生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也使双方相互接受,有效舒缓了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其次,民主平等、相互尊重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改变当下高职师生之间淡漠的关系,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我学习能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受”的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现代公关中,加强目标对象的沟通交流是公关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公关效果的有效方式。遵循民主平等的基本准则,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学生也平等对待教师,在教学管理上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各种活动的真正主人,从而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度和心理融洽度,以更为积极、自信的心态进行师生交往,有效改变了师生之间的淡漠关系。

2.注重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提升。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知识视野面较窄,从而看待问题的视角往往比较单一,比较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偏执,进而在人际关系交往上形成一定的障碍。新型高职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一是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加个人魅力。对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个人形象无疑是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砝码,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注重高职学生内外个人形象的塑造,打造人际交往名片。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对话机制之上,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进一步的平等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营销意识。公共关系学中的“营销”观念则要求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宣传自己,使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大学生树立自我营销意识,就是展示自我,主动拓宽交际圈。由于在现实中,教师在师生中的相对主动局面并不能完全消除,树立自我营销意识使学生变被动交往为主动,从而促使师生之间建立其更为深入和广泛的人际关系。

3.强调角色的规范性,摒弃师生关系的功利性与实用性。

现代公共关系认为,对于公关对象进行角色定位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前提。新型师生关系强调规范性,即师生双方的角色各自回归到应有的定位上。教师回归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学生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学习、尊重教师。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一方面基于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规范性和认同,另一方面基于对知识的尊重。而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同样出于对教师人格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这里的规范性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现代教学规律,将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强调学生在感恩的同时,尊师重教,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所强调的教学相长,注重关系主体间的相互学习。同时,强调角色的规范性,就是要摒弃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使师生关系回归到原有的纯洁。

4.积极创新,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所结成的人际关系,不仅指向当前,而且着眼长远,指向未来”。在传统思想观念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仅仅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服务,只具暂时性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缺乏教育性,学生一旦升学或走上社会,这种关系便结束,师生之间各不相干。师生关系的未来性要求师生之间所结成的人际关系应该面向未来,突出未来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师生之间僵化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注重学生对教师产生的“反向社会化”的作用,认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使教师受到教育。

四、新型高职师生关系构建对策

新型高职师生关系的构建在于认知高职师生关系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现代公关理念,从师生角色定位上、现行考核机制上、学生人际关系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入手。

1.完善考核机制。

完善考核机制,这是促成教学相长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而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首先,考核机制要体现出高职高专的特色,对教师的考核要侧重于师德,要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从而促使教师改变常规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其次,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职业操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学生和职业,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职业观;最后,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规范教学行为。

2.注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转变教师潜意识中的师生交往传统观念。

注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这在高职教育中尤为重要。当前高职院校面临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忙于抓生源、找资金、扩专业、建校园,强调硬环境的建设,应付没完没了的检查。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相对放松,对生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更少关注。教师职业道德淡薄,对学生漠不关心。在师生关系处理上,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伦理思想在每一位教师的潜意识中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再加上现实社会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教师在教育和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师生之间的交往处于一种不对等的状态。努力为教师打造合理有度的工作平台,使得教师在整个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中牢固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定位。同时,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自觉转变自身潜意识中的师生交往传统观念。通过观念的转变,使“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转变为“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

3.加强公共关系教育,增强学生在师生人际交往中的主体意识。

加强高职学生公关关系教育,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形象,增强大学生自我营销的信心,不仅仅是当代公关的题中要义,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手段。提高学生在师生人际交往中的主体意识,就要求师生双方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换位思考对方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遵循人际交往和谐发展的规律,采取双方都乐于接受的交往方式,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增强学生在师生交往中的主体意识。这种重视学生在师生人际交往中主体意识的师生关系,容易使学生自觉、主动、真诚地与教师交往,建立适宜的交往模式。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自觉为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努力。

基于现代公关视角的新型高职师生关系,对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公关能力具有深远意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思燕.影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及其对策[J].大众商务,2010.12.

[2]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屈勇.基于角色理论视角的高校师生关系失调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1.06.

[4]吴利敏.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1.

[5]周亮梅,罗运阔,杜侦.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与世界,2010.11.

[6]马玉娇,景庆虹.公共关系教育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功能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0.8.

猜你喜欢
公关师生关系师生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