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课堂“静“出精彩

2012-04-29 15:26芦永梅
考试周刊 2012年42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课文思维

芦永梅

摘要: 英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十分重要,保持情绪高涨的学习状态是好事,但片面追求“热闹”,会减少学生思考的时间,知识掌握就会大打折扣,还会增强学生的玩性,使学生变得不踏实。

关键词: 英语课堂阅读教学静

英语阅读课堂需要“静界”。“静”是思考,是聆听,是阅读,是品味,是酝酿,是记忆,是想象,是巩固。没有“静”的酝酿,就没有“动”的热烈。一堂课中,“静”其实比“动”更重要。只要这种“静”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分调动思维的“静”,蕴涵了“动”的“静”,就有价值。所以,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动静关系,对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在“静”中激发兴趣

“靜”下来了,学生的心就定下来了。用什么激活学生学英语的注意力呢?首先激趣,是吸引学生沉浸到英语课堂之中的重要元素。它有形式之趣和内容之趣,尤以内容之趣为主,没有表面的喧哗,从内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本课要教学的句子是:“A.../An.../Some...”及两种回答:“Yes,please./No,thanks.”在引入课文后,我头戴兔子头饰,说兔妈妈也来购物了,你们不是有很多好东西吗?问问兔妈妈她想不想要。学生拿出自己画的图片,主动问:“A.../An.../Some...”兔妈妈高兴地购买了好多东西,后来表示不要购买了,自然引出:“No,thanks.”紧接着,老师出示一些实物,问学生要不要。这些食物也是精心预设的,它们分为好的和坏的,坏的明显不能吃了。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在开心,甚至轻松一笑间说出了得体的语言,乐不可支。

二、抓住细节,在“静”中挑战思维

如果仅仅停留在趣学上,那么是远远不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中学英语既要重视学生外部的交际性语言活动,又要重视内部的思维性言语活动。两者融合统一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教学“Whats missing?”时,用多媒体呈现四个实物,在一秒内迅速去掉一个,问学生:“Whats missing?”这个环节需要学生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及即刻反应的能力。第一次时,孩子们还有些反应不过来,第二次时,人人都全神贯注,捕捉一瞬间的信息,然后刷刷地小手举起来了,这个教学的设计实施的过程虽然静,但静得不闷,静得精彩紧张,要求学生敏锐地截获信息。这是一件多么刺激而有意义的事情。

三、动静结合,在“静”中丰富英语学习体验

学习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可能永远处于紧张状态。过于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过多地关注其表面形式。他们确实得到个性的张扬,可也会失去很多,比如产生浮躁自负、注重外表的心理,不能从内心深处体验英语,更不可能对英语产生真正的兴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就特别注意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既要营造活跃的气氛、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要给学生静静学习、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英语、感受英语。

四、思考问题,在“静”中实现顿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尚未达到“愤”“悱”时,教师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因为这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活跃的状态,原有的知识、新的问题、新问题的解决等正处于杂乱无序中,唯有经过静静的思考才能将其融为一体;经历顿悟,学生才会有柳暗花明的成功感觉,心智随之得到提升。例如,在教授“Are there any...”这一句型时,在出示新知后,我先让学生思考是什么意思,然后开始朗读和表演。学生思考后,知识经过内化,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英语学习,尤其是语法知识的学习,特别需要留给学生“愤”“悱”的时间。出示一个新的语言知识点后,学生心有困惑和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先深入思考,即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这时课堂的沉默,就犹如一帖思维的清醒剂,让学生在静静的思考中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

五、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方式,在“静”中探索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我们在强调个人与团体的合作,恰当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时,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深入思考,这样合作交流起来才有实质性内容,否则教学就落不到实处,课堂只会沦为“少数学生的表演场,多数学生的休闲场”。我在教授“Are there any...”这一单元C板块“Look and say”时,先让学生看图思考:如何运用句型描述一幅图,然后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在课末的“Draw and say”环节,也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否则学生脑子里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没形成任何结论,也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交流。

六、利用文本,在“静”中激发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还能使学生的语言更加生动,学习兴趣愈加浓厚,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现有教材的课文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我常常根据大部分课文语言材料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共鸣,主动热烈地探讨。例如在教学“Where”这篇课文中,女儿问爸爸照相机在哪里,爸爸以回答不知道而告终。我设文问:“What does SuYang need?”中,一言激起千层浪,思维的火花点燃了。在观察中,在交流中,孩子终于敏锐地发现了放在冰箱上的照相机,激动地举起手。孩子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有关照相机在哪儿的回答:第一,Sorry,I dont know.又恍然大悟:I see,Its on the fridge.第二,爸爸不知道后,又转而问其他家人,最后得到正确的答案。第三,全家人吃饭时,一抬头发现了照相机……真是精彩纷呈。孩子们跃跃欲试,精神饱满。这种发自内心、自内向外、主动积极的主体活动,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教育活动。

总之,课堂表面的“动”有时并不代表思维的灵动和活跃,相反地,课堂气氛的“静”并不等于思维的静止,而是凝神静气下思想的河流在流淌、涌动。只要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静界”,就一定会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周远喜.课堂需要宁静美.湖南教育:综合版,2006.

[2]李瑞.谈英语课堂节奏与教学效果.甘肃科技,2005,(4).

[3]张志远.儿童教学法[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课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