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德育资源,拓宽德育渠道

2012-04-29 18:34丁慎武
考试周刊 2012年42期
关键词:德育校园学校

丁慎武

当前青少年缺乏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观念,诚信意识淡薄,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告诉我们:学校德育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任重而道远。然而学校德育的现状是,教师往往扮演着“布道者”的角色,进行道德灌输,全然不顾学生的认知实际,使德育流于形式,效果令人担忧。“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无论构建的道德目标多么全面合理,无论师生在实现德育目标的路途中的态度是多么虔诚,付出的努力多么艰辛,如果缺乏合理的德育方法,不能充分利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德育资源,让德育“校本化”,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德育教育中,虽说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但如果广开德育资源,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人、事及物,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立足环境育人,让走廊会“说话”。

在学校德育中,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环境育人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楼的走廊,如何布置?我们一改以往那种支离破碎的“粘粘贴贴”的做法,加大知识的容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育阵地作用。我们在各层楼上分别布置了以地理历史、经典文化、德育故事、世界名校等为主题的文化长廊。课间,学生在长廊中指指点点,念念有词,让人欣喜。这种“浸泡”式的学习方式,让育人变得了无痕迹。

二、立足文化传承,让节日变成“行为”。

传统节日和历史纪念日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气节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充分挖掘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用行为来诠释节日,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如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到来时,学校都举办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让学生学会感恩;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里,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培养他们自强、自爱、感恩的情感。

三、关注社会动态,让新闻进校园。

现实社会中的重大事件,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时代精神。我们可利用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鲜活的思想教育。如,藏独分子制造拉萨事件期间,我校与主流媒体同步,在学生中间进行了宣传报道,使学生认清了藏独分子分裂祖国的本质;在“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之時,我们及时组织学生搜集图片和文字,做模型,出手抄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航天知识,对其进行爱科学的教育。随着南海主权争端的愈演愈烈,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走近南海,了解南海”的主题活动。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制作展板,举办征文比赛等活动,明确南海争端的原因,并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才是保证主权不受侵犯的根本,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整合德育资源,让社会变成“大课堂”。

学生首先是社会的个体,这就决定了影响教育的三大因素: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德育的主阵地,但是,德育同样受社会家庭的影响。我们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商铺、社区(敬老院),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感恩社会的教育。其中,为期一年的“童心情系老字号”系列活动最为典型,参与学生达1000余名,他们借助文字、图片等形式以独特的视角讲述周村的过去和现在,展望着灿烂的明天,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们每年都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由学校、社区和政府机关联合举办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把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颁奖仪式作为每年的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动人事迹,并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的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坚持以人为本,让自主管理成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学会自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主张自主管理,不仅在于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实施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学校设立了“校园文明监督岗”,学生轮流值班,对校园卫生、自行车摆放、两操、到校等进行常规检查,并及时总结,表扬先进,鼓舞后进。同时我们还采取每周一次“反思日记”的形式,引导学生反省自己在做人、做事等方面的不足,让他们认清是非曲直,做一个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并改正失误的人。

六、完善激励机制,让评价引领发展。

我们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目的,在每学期末,结合学校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和各种活动及学生在班里的表现,进行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我们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确定“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爱班之星”、“助人之星”、“进步之星”等几十种校园之星的评选,通过校园之星的评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道德教育情景化、生活化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观念,建立道德标准的有效方式。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谈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那么德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追求有效的德育,就应该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容,让德育回归学生生活,把道德教育寓于学生的生活中,化无形为有形,变成可观、可感、可体验的教育形式。

猜你喜欢
德育校园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